陈晨
【摘 要】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问题,其中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
【关键词】文科生 就业难 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然而,日益增多的毕业生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问题,其中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建新(2008)列举了文科大学生就业难的缘由,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办法。马永霞、姜兴健(2010)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考证,发现艺术类专业和文科专业相对来说就业率低或呈现下降趋势。陈小丽、黄讷敏和钟林(2014)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例,分析影响文科大学生就业的原因。纵观国内研究,大多研究倾向于从社会、高校和文科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对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解释,但很少有研究者从专业教学改革角度分析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本研究拟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文科生就业现状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是人文类基础学科,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人数甚至不到一半(郝珺,2011)。文科生面临的就业现状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用人单位提供给文科生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以北京某次研究生招聘会为例,45 家用人单位提供的725个职位中,适合文科类毕业生选择的不超过10个,且多集中在外语翻译等职位上。二、文科生就业领域正在逐渐缩小。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类基础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多局限在学校、研究所等学术研究型单位,而像心理学、会计等应用型专业,虽然有人才需求,但是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却很严格,大多数应届生并不符合要求。三、自主创业空间狭小。相对于理工科毕业生来说,文科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二、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文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观念,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所能和社会的所需错位的结构性失业。因此,实施文科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解决文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高校应该以“应用型”为主旨,以就业岗位为参照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合理建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一方面,课堂内容的教学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专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课外实习,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应用型”,主要是指课程结构体系的建构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文学和文秘等专业可以开设公文写作类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公文写作。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今社会各学科互相渗透,要想在某个领域中取得一定成就,仅有某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广博性和精深性的有机统一体。很多文科专业之间都具有相关性,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第二辅修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拓宽知识结构的机会。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教材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严重,同一问题反复在几门课程中讲授。”(樊如霞,2000)因此,规范相关教学的课程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委派专业基础课的骨干教师到企业、相关院校的研究机构“充电”,接受定期的培训学习,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技术员等不定期地来校开办讲座及传授实践技能,这既可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又使专业课程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四)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用人单位分外强调学生的应用性专业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自主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从选题、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实验实施、整理数据到撰写并修改毕业论文、课件制作及论文答辩,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格的科研态度。
(五)发挥往届毕业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往届毕业生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文科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优秀的往届毕业生来学校给学弟学妹们传授成功就业的经验;另一方面,往届毕业生也担当了信息传递的媒介和学生实习、就业的牵线者。他们毕业后在公司或企业担任重要角色,对企业需求人才的岗位有所了解,在征得企业领导同意后,会把这种信息提供给校方,这样学校在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
三、结论
本研究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解决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为高校解决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不过,文章的研究尚浅,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文建新.从文科大学生就业难,反思我们的实践教学.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8(11).
[2]马永霞,姜兴健.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3).
[3]陈小丽,黄讷敏,钟林.基础文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例[J].理论前沿,2014(4).
[4]郝珺.文科毕业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