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与无意: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关系再探讨

2015-10-17 23:56江林泽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院太平军太平天国

江林泽 刘 平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1853年3月,一路北上东进的太平军攻陷清王朝的江南重镇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建都于此。半年后,小刀会在位于天京以东不足300公里的上海发动了一场高举“反清”旗帜的起义,一度占据上海、嘉定、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六厅县。清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统治受到严重冲击,令清廷更为恐慌的是,上海小刀会在叛乱之初,很快将旗号由“大明国”改为“太平天国”,这两股叛乱势力似乎并非各自为战,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明确的归属关系。两者一旦联合,不仅会摧毁清廷在江浙一带本已虚弱的统治,而且可能对过度依赖江南财赋与漕运的清政府形成更大威胁。但最终结局显示,“联合”未曾实际发生,仅有数千之众的小刀会义军在坚守上海的18个月内,相邻的太平军始终没有主动联合和援助他们,反而坐视其在1855年2月被清军(联合法军)消灭。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学界曾展开激烈的争论。①萧一山认为,太平天国拒绝小刀会加入,两者之间并无关系。(萧一山:《清代通史》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55页)1949年后,罗尔纲和郦纯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对上海小刀会不但予以高度认可,并进行了前去支援的积极准备,只是由于军事形势等原因没有实现。(罗尔纲:《太平天国和天地会关系的问题》,《历史教学》1954年第1期;郦纯:《太平天国对上海小刀会起义运动的态度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第2期)梁任葆则认为太平天国对上海小刀会并不看重,也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支持。(梁任葆:《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关系的商榷》,《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1978年后,这一问题再次受到学界关注。蔡少卿基本支持罗尔纲的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对刘丽川是主动争取和积极支援的。(蔡少卿:《论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关系》,《历史研究》1978年第6期)汤建光则认为,不仅太平天国从未争取过上海小刀会的加入,而且上海小刀会本身对外联系也以各地天地会组织为多。(汤建光:《论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的关系》,《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王庆成承认上海小刀会积极争取归附太平天国,但认为其目的在于借助太平天国的实力声望壮大己之声势,太平天国在主观上对小刀会也持保留意见,在实际斗争中也未予以足够支持。(王庆成:《从剑桥大学收藏的刘丽川告示论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朱从兵对上海小刀会和太平天国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考察后,认为在小刀会起义的酝酿阶段和起义初期,太平天国都积极支持小刀会运动,甚至可能派人参与了起义的酝酿,而在起义之后,小刀会也一直坚持等待太平天国接管、并考虑投奔太平天国。他还将相关研究形成专著。(朱从兵:《上海小刀会起义的酝酿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初探》,《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上海小刀会对太平天国的“争取接管”战略述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上海小刀会起义败亡真相初探——兼议上海小刀会起义最后阶段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关系重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本文拟从基本史料出发,分析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之间直接和间接、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入。

一、太平天国为上海小刀会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一路势如破竹,攻占南京,又迅速展开北伐、西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大江南北的统治,上海也莫能外。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为小刀会起义的顺利发动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②刘平按,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上海、福建小刀会起义,次年广东洪兵起义,这些起义的发生都应该与杨秀清派出的“间谍”联络有关,广东洪兵起义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不明确(毕竟是隐秘之事),湖南的胡有禄、朱洪英起义有明确记载,哀牢山彝族李文学起义是因为有太平军伤兵流入。上海、福建小刀会起义,是否受到杨秀清“间谍”的鼓动,因无史料,存疑。因为洪秀全、杨秀清要自己搞一套,一直不把天地会放在眼里,但他们对这些势力比较熟悉,所以会在打天下的时候,派人发动他们以策应,很有些像嘉庆年间方荣升收圆教“抛砖于人丛”的做法——造成形势大乱,自己从中牟利。太平天国因为自己要对付大量清军,在对方起事之后没有与之联络、对其救援确属实情。还有,杨秀清派出的肯定只是小卒子,不会对对方有决定性影响,故前述各次起义基本看不到太平天国方面的痕迹,除了偶尔打出太平天国的旗子之外。

太平军对江南地区持续而猛烈的进攻,使得大量人员涌入上海,为小刀会组织提供了人力保证,尤其是遭到清军围剿的太平军名将张国梁,其部下“率皆广潮勇丁,营于金陵、京口间,屡克敌营,掳掠极富。有还乡者,乡之人艳之,鬻产卖孥,以作路费,贸贸然来者踵相接也。忽大帅以潮人悍且贪,檄不用,乃相率散而为盗,以上海为逋逃薮”。③民国《法华乡志》卷3《兵燹》,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964页。这部分本来指望剿匪立功从而衣锦还乡的乡勇无处谋生,大多流落上海。而在南京陷落后,为抵抗太平军可能的进攻,上海地方官员积极组织团练,道台吴健彰主要招募的是粤籍乡勇,署理知县袁祖悳则依赖兴化会馆董事李仙云招募闽籍乡勇,作为保卫上海的骨干力量。④同治《上海县志》卷11《兵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58页。上海城厢一时间遍布粤闽乡勇,而这些粤闽乡勇很多是三合会(小刀会)成员,后来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可以说,因太平军逼近,大量游民聚集上海并成为当地团练扩张的基础,为小刀会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太平天国之存在、发展,吸引并牵制了清军的大量兵力。据时人记载,“粤匪犯金陵,全省震动。苏松提镇兵半调防京口,沿海戍守单弱,奸民益肆然无顾忌”。①袁祖志:《随园琐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022页。时任钦差大臣、统领江南大营围困天京的向荣则说得更为明白:“松江府城为提督驻扎处所,附近之狼山、崇明两镇,设有总兵,川沙、吴淞两营,设有参将,棋布星罗,原为松江沿海一带扼要巡防。今署提督和春与已革署狼山镇总兵李德麟、苏松镇总兵叶长春、川沙、松吴(吴淞)两营参将,均在镇江军营水陆堵剿,难以分身”。②《向荣奏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222页。上海一带驻防清军的兵力本来十分雄厚,但由于太平天国的存在,这些清军被调围攻太平军,导致当地兵力不足,使得实力本来弱小的小刀会在起义之时几乎没有受到驻防官兵的镇压。这一形势无疑是太平天国为小刀会起义创造的外在条件。

同时,太平军的进攻与清军的反击,“造成了江苏全省范围内的扰攘不安的局面”,③兰宁、柯灵:《上海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759页。各地人心浮动,清廷在江南一带原先看似稳固的统治迅速瓦解,这种混乱的社会形势以及太平天国的节节胜利无疑会刺激一部分冒险家的神经,从而为小刀会首领乘乱而起、发动起义并借此牟取利益带来心理上的激励,这也是太平天国对于小刀会起义的重要影响。

另外,上海开埠之初,不仅仅是租界地区,县城内外的商业贸易也是欣欣向荣,为小刀会起义的发生与坚持提供了物力基础。当时因为清廷与外国处于对立状态,而“洋人”因为“同教”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视太平天国为盟友,所以在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后,他们也能够不时在主观和客观上对小刀会施以援手,这其中就包括重创清军的“泥城之战”。

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小刀会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直接影响了起义的爆发,并为其长期坚守孤城提供了一定的军事保障。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切有利条件都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自然、客观产生的,并非其主观上有意为之。

二、上海小刀会起义对太平天国的客观支持

太平天国在客观上为上海小刀会起义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成功占领上海县城的小刀会同样对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客观支持,尤其是军事方面。上海被小刀会占领后,成为本应全力围攻太平军的清军难以忽视的后方大患,清军不得不屡次分兵上海,以图早日剿平。而分散清军兵力则有助于太平天国扭转建都之初四面出击导致兵力不足的不利形势。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地位日益重要,据向荣奏称:“上海等厅县皆三吴菁华之地,不独海关税银赖充军饷,转眴筹办海运,尤为大局所关。”④《向荣奏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221页。可见,上海的关税收入是清廷围剿太平天国的重要经费来源,上海本身还担负因为运河被太平军控制后的漕粮海运之责,故而小刀会占领上海对清王朝是一次影响全局的打击。为了尽快收复上海,清廷不得不多次从围攻南京的军队中调兵进攻上海,部分减轻了太平天国守卫首都的压力。据向荣奏报,小刀会起义爆发不久,他就“拣派熟习带勇之刑部主事刘存厚管带练勇一千名,并派参将秦如虎管带兵勇六百名,分作两起,前赴苏州,听候督臣怡良调遣。并知照署提臣和春,酌量分拨兵勇数百名就近驰往,以壮声势而杜窜逸”。⑤《钦差大臣向荣等奏嘉定上海滋事已选派兵勇驰往镇压片》,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等:《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8页。虽清军与太平军战事胶着,向荣仍因上海攻剿不利而继续“抽拨官兵,前往助剿”,“缘上海为苏省关权重地,一日未复,不独税课不能征收,即各属钱粮率多观望。此系大局所关,未便以无兵应之,只得于无可抽拨之中,先其所急,勉为凑官兵一千名,……驰赴上海助剿”。①《向荣奏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223页。直接调兵之外,负责围攻上海的吉尔杭阿还希望用战斗力较弱的壮勇调换正规军前来助战,“将上海壮勇挑选精悍者五百名,前赴瓜洲,暂行调换吉林官兵五百名,饬令原带官管带前来,充当头敌,了此败残穷寇,俟克复上海,再回瓜洲”。②《 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奏拟将上海壮勇五百名暂行调换托明阿营吉林官兵片》,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等:《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第460页。直至最后,清朝官员还说:“金陵为杨逆嵎踞之地,贼党甚众,大营兵力不宜太薄。此时能否再拨,尚未可知。”③《 署江苏巡抚许乃钊奏已请向荣咨商苏布通阿督兵前来上海会剿片》,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等:《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第389页。可见,为了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清廷多次抽调兵力,这严重削弱了围剿太平军的力量。

除了直接负责攻剿太平军的江南、江北大营不断分兵之外,江浙一带本应用以自卫的团练也被要求奔赴上海战场。浙江巡抚黄宗汉曾奏称,上海兵力“尚形单薄,应再添拨壮勇前往接济”。④《 浙江巡抚黄宗汉奏增调壮勇赴上海松江片》,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等:《福建·上海小刀会档案史料汇编》,第348页。兵力之外,军火筹备也必不可少,时人姚济记载:“上海有浙江解来两大炮,各万余斤,择日开放。”⑤姚济:《苟全近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150页。随着战事胶着,清军无奈承认,“上海蕞尔孤城,贼匪负隅固抗,围攻八月,历时不为不久;将士逾万,兵力不为不厚,而靡费国帑已逾数十万之多”。⑥《 吉尔杭阿为限期攻下沪城咨虎嵩林札将弁(底稿)》,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吴煦档案选编》第4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1页。这都足以说明小刀会在上海的坚守对牵制清军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支援了太平天国。

我们说小刀会客观上支援太平天国,是说小刀会对太平军所提供的这种支持同样是被动而非主动的,他们是出于自保的需要而抵抗清军镇压的,并非主动援助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这与太平天国为小刀会起义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的性质是一样的。

三、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各自的“主动性”

上文所述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之间的互相支援与帮助,具有无意中的被动性,并无多少出于主观意愿的成分在内。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主动的联络,即学界所争论的太平天国是否承认、支持并援助上海小刀会?这尚需分阶段、多角度分析。

在小刀会起义前的酝酿阶段,就目前材料所见,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之间并无联系,太平天国没有参与发动上海小刀会起义,小刀会也不曾主动寻求太平天国的支持,有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尤为重要者有二。

利用MC方法及MCNP程序模拟并总结了光电产额、角度谱以及能谱等发射电子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SGEMP的 PIC模拟提供准确可信的电子发射状态。针对近似取值方法和MC方法这两种电子能谱取值方式,通过PIC对不同能注量下的SGEMP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出射电子能谱。结果表明,能谱近似取值带来的电子速率的变化,会引起SGEMP模拟计算中电磁场峰值的偏差,故为了得到准确真实的SGEMP结果,在较高能X射线作用时,电子能谱参数需通过MC计算得到。

第一,作为小刀会领袖之一的周立春,在嘉定起义后所张贴的告示署名为“义兴公司”⑦《上海附近各县起义告示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28页。,另一领袖刘丽川在占领上海后的告示署名为“大明国统理政教天下招讨大元帅”⑧《大明国统理政教天下招讨大元帅刘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4页。,这两个署名都具有明显的天地会(三合会、小刀会)特征,完全与太平天国的典制不符。对志在更换政权的太平天国而言,名称与旗号无疑最为重要。如果太平天国参与了上海小刀会起义筹备,小刀会自然归属太平天国领导,起义后必定会宣称是“太平天国”,而非“大明”。

第二,对于上海小刀会起义成功后的战略,太平天国与小刀会并没有协商。如果双方约定,小刀会占据上海之后就地坚守,等待太平军支援,太平军自然会抽调一定力量,在其起事后立刻前往援助,顺势夺取苏、沪一带,不会对小刀会义军所在的上海长期采取防御为主的策略;如果双方约定小刀会起义之后放弃上海,直奔南京,小刀会为何不在清军尚未调动大军围城之前西进,向太平天国靠拢①据《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记载,“破城六日,兵尚未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37页。,而是在无险可凭的上海坚守达18个月之久?

以上证据可以断定,在小刀会起义酝酿期,太平天国对小刀会起义一事可能并不知情,或没有充分了解,甚至小刀会自身也尚未形成奉太平天国为尊的战略,双方并无实际联系,更谈不上小刀会是太平天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小刀会占据上海后,双方确实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小刀会基于种种考虑,尤其是为求自保,积极请求归附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八月(1853年9月),刘丽川上书洪秀全称,“乞我主上早命差官莅任,暨颁赐誊黄,以顺天心,以慰民望,臣不胜恳切待命之至意”,②《未受职臣刘丽川上天王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2页。请求太平天国前来接管上海,并在尚未收到天京方面回复时即自行改“大明”为“太平天国”,而且在进行宣传尤其是在对西方人进行宣传时,多次强调己方“是太平王的部属,在太平王的指挥下一致行动”。③《北华捷报》(1853年9月17日)第164期2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62页。可以说,无论其目的为何,小刀会此时对于太平天国的归附之心至为诚恳。但这一腔热情却没有得到太平天国方面的正面回应,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刘丽川于1854年4月所颁告示仍以“大明(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④《大明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刘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23页。署名,而在太平天国职官表中从未有过“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这一头衔,这只是刘丽川自造而已。起义期间拜访过刘丽川的英国侨民约翰·斯嘉兹曾称,“他们希望(指小刀会)参加南京的太平军,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见过两封南京写给他们的信”,⑤约翰·斯嘉兹:《在华十二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70页。但约翰·斯嘉兹本人也承认,小刀会另一领袖陈阿林之“太平天国招讨元帅”,是“他的自封的衔头”。⑥约翰·斯嘉兹:《在华十二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58页。实际上,对小刀会以“大明”为号召进行起义之事,洪秀全早已反感,直斥“三合会有何价值”?⑦萧一山:《清朝通史》第3册,第155页。

上海小刀会在起义之初关于与太平天国关系的宣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人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之间有什么关系,认为刘丽川虽然声称从属太平天国,但“目前他和他们并没有联系,他只是三合会的会员,他的党徒也是三合会,这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⑧《上海小刀会起义新史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12页。小刀会起义“虽与太平军同时而生,但两无关系”。⑨晏玛太:《太平军纪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32页。也有部分西人一度认为其确与太平天国有从属关系,但很快发现,“虽然他们力图与南京叛军的首领太平王结成联盟,派员递送乞求庇护的奏折,并且报道太平王已派部队驰援,驻防县城,但是他们之间从来不曾有过什么联系;太平军断然拒绝援助他们,或者跟他们交往”。10雒魏林:《在华医药传道记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630页。甚至斥责这一宣传为谎言:“县城的占领者和南京的胜利者太平天国可能并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刘丽川竭力使人相信他收到了太平王的一封信,但任何外国人绝对不应听信这种无耻谰言。”11梅朋、傅立德:《上海法租界史》,倪静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第89页。面对种种怀疑,小刀会始终未能拿出实际证据以证明其归属,最终,“一般人揣测,此地的暴乱者似未与南京的太平军取得联系”。①《上海怡和洋行致香港总行的信》,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04页。

尽管没有得到承认,小刀会仍然在宣传中坚持自己归属太平天国。对于流落上海的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之子,小刀会热情接待,“迎接他入城,花了五百大元买一骏马让这小王爷骑上,在城内游街,很为热闹高庆”。②晏玛太:《太平军纪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27页。但他们对这位天国贵戚的礼遇依然没有换得天国的支持。从陷入长期围城战、失败在即的小刀会义军最终的抉择即可发现,他们从未将投奔太平天国继续反清视为优先选择。曾经试图以和谈结束战争的部分外侨曾多次对小刀会建议,由西方军队出面,“把他们运到台湾去,如果他们肯退出县城的话”,③史式徽:《江南教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31页。甚至暗示可以保证其安全,“但是放弃县城,对他们来说,就是意味着全部灭亡,因此他们决不投降”。④雒魏林:《在华医药传道记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642页。如果小刀会真的与太平天国达成某种共识,那些外侨为何不提出将其送往太平军所占据的天京或其它地区呢?直至城破之时,对于逃亡路线,小刀会也仅有人提出,“分道水陆窜,约于吴淞口同入海”,⑤黄本铨:《枭林小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80页。而没有提及投奔太平军。太平天国为小刀会所准备的仅仅是等候其前来投降,绝无主动的帮助与支援。小刀会重要将领之一的潘启亮⑥潘启亮曾经是上海本地“百龙党”首领,后加入小刀会义军,曾任“飞虎将军”。在起义失败后投奔太平天国,更多的只是被清军追逼之下的无奈之举,并非早已有之的计划。

在目前所发现的太平天国文献中,太平天国也显然未将小刀会义军看作自己人。据向荣奏报,在缴获的太平天国文件中,“有覆英夷三十条,其后载一条云,不单准上海闽广贼党投降,天下万国皆要来降也等语”。⑦《 封呈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会奏稿本片》,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61页。历来多有论者指此为小刀会归属于太平天国的明证,但考其上下文意,很难将太平天国“准上海闽广贼党投降”的表态视为其已经接受并领导了小刀会,否则,难道下句所写太平天国要求天下万国投降,则说明万国都已为其所领导?应将太平天国的这一表态视为其口号或者态度,其不具有实际意义,这样来认识显然更为合理。

当然,太平天国官方没有为上海小刀会提供支援,并不代表太平天国的每位将领都未与小刀会有任何联系。出身于天地会系统的天国名将罗大纲,曾经“于仪征各码头置造皮篷小船六百只”,12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73页。其目的可能是沿江东下援助上海小刀会。此事是否属实,由于没有其它相关史料,难以确认。但即使此事为真,驻守镇江的罗大纲仅仅靠600只皮篷小船,就想去援助小刀会,恐难实现,因为当时位于镇江与上海之间的苏常地区仍为清军重兵控制。更何况,罗大纲尚未“冲水营直下接连上海匪徒”,就已被天京方面调离镇江。因此,罗大纲即使确有准备援助上海小刀会的打算,也仅仅是出于同出天地会的义气之举,绝非天国中枢的命令。还有论者认为,太平天国多次进攻高淳东坝地区即是其援助、策应小刀会的具体行动,但东坝作为沟通天京与苏常地区的枢纽,占领这一地区不但可以拱卫天京、威胁江南大营,更可以为下一步进取苏常创造机会,以此而论,占领东坝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将其视为是太平天国接应上海小刀会的行为是不客观的。

四、太平天国不接纳上海小刀会的原因

在不足300公里的地理空间中,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目的同为反清的两股起义势力仅仅存在某些客观造成的、并非出于本意的互相支援,而始终未能真正主动联合对方力量,以夺取更大胜利。现有证据表明,小刀会早已向太平天国示好、希望太平天国能对其加以领导与援助,但后者未能积极回应,考其成因,与两者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密不可分。

首先,上海小刀会的天地会背景和太平天国对天地会的压制。小刀会即天地会之变名,首领周立春在家中“私供逆位六个,一系黄色,伪书‘明帝朱洪竹’等字五个,系红色”,①《忆昭楼洪杨奏稿·松江来信》,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1103页。会中成员“给白布一方,上印八角(卦)图样,……福建、广东、云南、湖广、浙江为五房”,②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83页。至于所发告示、言论,时常有“洪门”“洪英金兰”等天地会词句。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太平天国的政见与其不同——建立人间天国,因而对天地会一向无甚好感,只是适当利用而已。太平军之中出身天地会的名将罗大纲,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未得大用,遑论封王。1855年,部分广东天地会洪兵起义者败退江西,太平军将其编为“花旗军”,显然是以杂牌军视之。因此,属于天地会系统的小刀会自然不为太平天国所喜,也不会被其接纳。

其次,上海小刀会难以信奉太平天国宗教。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会,其杂糅基督教义,自成一家,宗教是其重要的立国基础,而洪秀全本人的宗教思想也在定都天京后有所发展,他对信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刀会成员虽大多久居上海,对基督教已有初步了解,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接受洪秀全的基督教异端信仰恐怕不易,最终小刀会“以不受太平军教义,遭摈弃”。③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5页。在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价值判断中,信教与否是一项重要准则,太平天国很难将不信教的小刀会视为同类。

其三,上海小刀会起义之初单纯的抢掠目的也与太平天国希求改朝换代的强烈意愿不符。小刀会虽奉太平天国为尊,更多的是出于功利目的,希望当时风头正劲的太平天国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尤其是保护自己与外侨的良好关系,“刘(丽川)和其他首领——他们知道外侨同情太平军而自称太平军来抬高自己”。④梅朋、傅立德:《上海法租界史》,倪静兰译,第81页。实际上,小刀会对太平天国推翻清廷建立新朝的理想也不感兴趣,时人评价他们:“意惟图抢掠”,⑤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87页。“唯一的行动是盗劫”,⑥[法]高龙倍勒:《江南传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879页。“专事抢劫的集团”,⑦《北华捷报》(1855年3月10日)第241期,第12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501页。“一帮亡命之徒”,⑧《北华捷报》(1855年1月20日)第234期,第101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491页。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绝无崇高理想。对于并不热衷自己事业、而仅希望借己之名而自大的小刀会,太平天国可能认为根本没有加以接纳与援助的必要。

其四,上海小刀会成员大多为流民阶层,自身必然带有许多弱点,为太平天国所不齿,直接阻碍了太平天国对他们的承认与接纳。如刘丽川须臾不离的鸦片,即为太平天国所严禁,而其它与太平天国典制相悖者更不知凡几,因此,洪秀全曾派员调查小刀会,“于接到报告之后,发表了一项声明,斥责他们的‘不道德习惯和恶劣嗜好’,拒绝承认他们是他的信徒”。①[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张汇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515页。

最后,太平天国定都后,以主要兵力北伐、西征,无力东顾小刀会起义后的上海。小刀会虽然渴望得到太平天国的援助,但“镇江、南京的战胜者并不南下苏州、上海而直向天津、北京”,②[法]史式徽:《江南教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927页。使得小刀会的愿望注定难以得到满足。而北伐之太平军,最终全军覆没,太平天国所派遣的援军也告失败,这对兵力已经不足的太平军是重大打击。西征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太平天国也投入了大量兵力。这一阶段,天京“太平军的兵力估计约有二万五千至三万人”,③[葡]特瑞修:《上海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731页。这些兵力还要应付江南、江北大营的进攻,若前去接应困守上海的小刀会,实在是分身乏术。

总之,对太平天国而言,由于与小刀会存在着种种矛盾,加上自身力量不足,支援小刀会绝无可能。

余 论

不可否认,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重合,上海小刀会和太平天国在各自的反清战场上确实为对方的斗争创造了有利形势,但这种形势是双方无意间的创造,而非有意识的互相支援造就的。上海小刀会之所以与清军作战,并非是要支援太平天国,仅仅是出于自保;太平天国对小刀会的“支持”亦然。

上海小刀会虽然竭力向太平天国靠拢,表示愿意接受其领导与指挥,其目的实际在于争取实力较强的太平天国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借助其名头保持与西人的良好关系,而非向往天国事业。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种种矛盾,太平天国对小刀会并无接纳意愿,甚至是反感,加之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也无力支援小刀会。正如时人所评论的:“我们暂且不谈中国的主要革命运动,把我们的眼界和论点限于那些自命为革命的追随者和冒充革命党徒的人们,也就是限于那些占领上海县城的亡命的乌合之众。……因为上海叛党,虽然好像除了对中国官兵有同仇敌忾之外并无其他联系,但是他们自称效忠于太平王的正义斗争,并且悬挂太平王的旗帜。”④《北华捷报》(1854年10月21日)第221期,第4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448页。上海小刀会有心联合太平天国,但实力的弱小注定其只能成为被动的一方。实力更强、拥有主动权的太平天国则无意为之,两者之间建立联盟的可能性最终归于沉寂。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院太平军太平天国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