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考察

2015-10-17 23:56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赵尚志联军纪念碑

高 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44)

东北沦陷时期,白山黑水间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为行文方便,本文统一称东北抗日联军)。这支部队联合和团结东北地区各种抗日组织如义勇军、朝鲜人民革命军、大刀会及原东北军旧部等,坚持游击战,同日伪军周旋,牵制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东北各地兴建了不少烈士墓、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等纪念设施。东北地区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不仅使得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精神和功绩能够以金石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世人,丰富与拓展了东北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内涵,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的研究。

目前,有关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的调查及研究工作尚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寥寥,且局限于黑龙江一省。①如辽宁大学历史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黑龙江东北抗联纪念设施调查与研究》(陈建);陈建:《黑龙江省境内东北抗联纪念设施修建历程》(《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24期);初志军:《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黑龙江教育》1995年第11期),等。总体来看,尚无从东北全境的视角对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的整体考察和研究。本文在考证相关文献和对相关纪念设施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现存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系统梳理,意在推进研究的深化。

一、黑龙江省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

黑龙江省内现有东北抗日联军纪念设施共计329处。其中,著名战斗英雄个体墓(含烈士陵园内的单独墓葬)16处,烈士合葬墓5处,纪念碑308个。①陈建:《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纪念设施研究》(附表),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硕士论文,2011年。

黑龙江省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个体墓,从修建时间跨度看,自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至今一直没有间断。按照修建烈士墓的时间顺序,黑龙江省境内安葬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有李兆麟、汪亚臣、陈翰章、张甲洲、朱守一、苏怀田、夏云杰、陈荣久、于洪仁、关树勋等。其中,1955年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内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烈士墓内长期只有烈士的遗首。陈翰章烈士1913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市,于1932年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原东北军军官王德林领导的民间抗日武装),担任救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陈翰章先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前身)师政治部主任、师参谋长、师长等职。1939年7月,陈翰章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12月,陈翰章在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殉国。日军残忍地割下了陈翰章的头颅,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保存于伪“满洲国”的“大陆科学院”(今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体则被当地民众偷运回敦化掩埋。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中共党组织派人找到陈翰章烈士的遗首,安放于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1955年正式掩埋于哈尔滨烈士陵园内,修建了陈翰章烈士墓和纪念碑。2013年,值陈翰章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其遗首被迎回故乡吉林省敦化市,与烈士遗体合葬。陈翰章烈士虽迁葬吉林,但黑龙江省内仍存有纪念他的设施。在他殉国的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乡湾沟村,修建有陈翰章将军衣冠冢,象征着黑龙江省人民对他永久的纪念。

原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军长汪亚臣烈士也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内。汪亚臣,祖籍山东省蓬莱县,幼年随父迁入东北,定居于吉林省五常县(今属黑龙江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汪亚臣毅然组织抗日武装——“双龙队”,坚持在当地与日伪军进行武装斗争。随后,汪亚臣联合五常一带的其他抗日组织及附近抗日民众成立了“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1935年,汪亚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率领的部队先后被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1941年1月,汪亚臣在与日伪军的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汪亚臣殉国后,日军先是将其头颅悬挂于五常县城头,后送到五常县伪满监狱中搁置。1948年,五常县人民政府在清理伪公署监狱时发现了将军的头骨和遗骸,立即予以妥善保管,后在1955年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

黑龙江省内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合葬墓主要有:位于绥化市的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21名烈士合葬墓、位于大庆市的敖木台烈士墓、位于通河县的东北抗日联军36名烈士合葬墓和位于宁安县的东北抗日联军42位烈士合葬墓等。除1947年绥化市军民所修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烈士合葬墓外,其余均为上世纪80年代及其以后所修建。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烈士合葬墓,安葬了1937年7月西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第2师、第4师于绥化市海伦城东的叶家窝棚(现为红光农场)与日伪军发生遭遇战中殉国的21名抗日联军烈士。1984年对合葬墓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扩建后占地580平方米,烈士墓前建有一座高4米、宽0.45米的纪念碑。位于大庆市肇源县二站乡新发村的敖木台烈士墓,于1983年修建,纪念1940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第12支队在肇源县敖木台战役中殉国的44位烈士。此外,通河县祥顺乡兴隆村的烈士合葬墓和宁安县渤海镇莲花村的烈士合葬墓,也是在1983年以后所建。

黑龙江省内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纪念馆、纪念碑等设施不仅修建时间跨度长,而且数量也比较多。由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看,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开始修建“抗战胜利纪念碑”起到2011年前后重新修建“八女投江”纪念馆和纪念碑,黑龙江省各地一直没有中断过修建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黑龙江省政府还于1996年专门设立了烈士纪念基金会,该基金会既得到了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等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们的支持,也得到了黑龙江省内各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在该基金会的强力呼吁和主持下,从1997年至1999年间,通过田野调查和访问等方式,确定了不少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生前主要活动地及牺牲地点,出资修建了张振国、张兰生、许亨植、李延平、王光宇、何忠国等99座烈士纪念碑。2007年,黑龙江省烈士纪念基金会又集资兴建或重建了原东北抗日联军烈士张甲洲、张连科、崔振环等人的21座纪念碑。这些烈士纪念碑的碑主,几乎涵盖了东北沦陷时期于黑龙江省各地殉国的原东北抗日联军主要代表人物。

黑龙江省各地众多的纪念设施中,关于“八女投江”的纪念设施有两处。一是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雕塑(1988年修建)和位于牡丹江市太平路的“八女投江”纪念馆(2010年开馆);二是位于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的“八女投江”纪念碑(1995年扩建)和“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2011年开馆)。①“八女投江”的事迹广为人知,除被拍摄成电影及一度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外,知名画家王盛烈还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八女投江》油画和国画,先后展示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赵尚志、赵一曼、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马德山、许亨植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纪念碑分别修建在他们殉国牺牲之地。黑龙江省内各地各时期修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的材质,大多采用了天然石,其尺寸不同历史时期有明显差异。新中国成立至1997年间所修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大多采用了石材堆积垒砌型的大型纪念碑形式,如位于尚志县尚志烈士陵园内的赵尚志、赵一曼、汪亚臣等烈士纪念碑,以及“珠河抗日游击队烈士纪念碑”等。1997年后修建的张振国、张兰生、许亨植、李延平、王光宇、何忠国等烈士纪念碑,则均采用纪念碑碑座上加建石材碑身的造型,纪念碑体积相对较小。

二、吉林省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

吉林省现存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同样遍及省内各地。据各市(县)志等史料的不完全统计,吉林各地现有各种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213处。其中,杨靖宇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单体墓16处,合葬墓15处,抗日联军烈士的个体性纪念碑9座,抗日联军烈士群体性纪念碑108座,表彰东北抗日联军战绩及标明牺牲地的纪念碑65座。

吉林省内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单体墓以杨靖宇、王德泰、魏拯民、陈翰章、金勋、张蔚华以及金顺姬等原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为主。其中,杨靖宇已广为人知。他生于1905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赴东北工作,先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并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杨靖宇将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其后又以该独立师为基础,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坚持在辽宁东部山区和吉林境内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破坏日军的交通设施,袭击日伪军的据点。1940年2月,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三道崴子被日伪军围困,不幸中弹殉国。杨靖宇殉国后,遗体被安葬于当时的濛江县(今靖宇县),遗首则被日伪军送到了长春。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958年开放)在烈士曾经战斗过的通化市动工修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重新厚葬了烈士遗体。

1993年修缮完工的、位于吉林省抚松县西江公园内的张蔚华烈士墓也是规模较大的单体墓。张蔚华为抚松县人,少年时代曾与后来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同窗共读,结下深厚友谊,并在金日成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蔚华在抚松县城设立了“兄弟书局”和“兄弟照相馆”,为东北抗日联军秘密提供物资和军事情报。1937年10月,张蔚华的行动被敌人侦悉,为保护金日成等人,他选择了服毒殉国。张蔚华死后,当地民众就为烈士修建了较大的坟茔。新中国成立后,张蔚华烈士墓的整修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几次对烈士墓进行修缮。1993年10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向张蔚华烈士陵园捐赠了一座纪念碑,碑文由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笔题写、朝鲜著名的雕刻家雕刻。该纪念碑为花岗岩材质,高1.88米,宽0.8米,重达0.85吨,正面书写着“张蔚华烈士的革命业绩是朝中人民友谊的光辉象征,烈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业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2002年,朝鲜人民共和国又捐修了张蔚华烈士纪念碑的碑亭。

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群体性烈士纪念碑的修建独具特色,比较集中于延边地区。延边州所辖村落几乎都建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纪念碑。如白金乡烈士纪念碑、勇新村烈士纪念碑、崇民村烈士纪念碑、大马村烈士纪念碑、开盛村烈士纪念碑,等等。这些由村民个人或集体所修建的烈士纪念碑从修建时期上看,既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不久修建的,也有改革开放之后陆续修建的。究其原因,吉林省延边地区为我国朝鲜族和朝鲜半岛过境来往人口的集聚地,受到日本的侵略压迫最早,当地青壮年大多参加了早期的抗日游击队和后来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这些青壮年的牺牲奉献牵动着乡里最深沉的血脉亲情,延边村村建碑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辽宁省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

东北沦陷期间,辽宁省内的本溪、抚顺、丹东等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斗争活跃的地区。抗战胜利至今,辽宁省各地军民修建了墓地、陵园、纪念碑等许多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主要包括杨靖宇、1936年2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之前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参谋长解麟阁、1936年3月殉国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需部长韩震、1937年2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宋铁岩、1936年7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师参谋长李敏焕、1937年9月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3师师长王仁斋、1935年4月殉国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5团团长李明海、同年5月殉国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李红光以及同年8月殉国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韩浩等烈士的纪念设施。

杨靖宇殉国于吉林省,故其烈士陵园及纪念碑主要修建在吉林省各地。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张台子镇大三界坝村和抚顺市区内浑河南岸永安桥东都修建了杨靖宇烈士纪念碑,以纪念杨靖宇及所部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含后来的第1路军)在辽宁省东部山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可以说,辽宁省内所设立的杨靖宇纪念碑,主要是为纪念杨靖宇在辽宁各地的抗日活动而修建的。除杨靖宇外,前述解麟阁、李红光、李敏焕及宋铁岩等烈士,则皆因他们牺牲于辽宁省境内,而为他们修建了烈士墓、陵园或纪念碑。其中解麟阁殉国后,当地民众在其牺牲处的本溪市桓仁县华来镇柳树林子村,偷偷修建了解麟阁烈士牺牲地纪念碑,其遗骸被匆匆草葬于桓仁县二户来镇小恩堡村西。1988年,本溪县政府查明解麟阁烈士埋葬地;1989年,将烈士遗骸迁葬于二户来镇烈士陵园内。

抚顺市清原县清原镇枸乃甸乡的钓鱼台村修建有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3师英烈墓,安葬着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3师师长王仁斋和政委周建华等抗日联军烈士的遗骸。1984年,当地民众还在该墓地周边修建了王仁斋等烈士纪念碑。由于受战时残酷环境的限制,烈士殉国后大多只能被草草安葬,难以修建墓碑或墓标,这给日后确认烈士具体安葬地带来困难。在辽宁省内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的韩震、宋铁岩、李敏焕、李明海以及韩浩等人的确切掩埋地至今也没有找到,为此,只能为他们修建烈士牺牲地纪念碑。

辽宁省内有关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中,赵尚志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可谓一波三折。1942年2月赵尚志被日伪军杀害后,其头颅被运到了长春,后被长期弃置于长春护国般若寺内。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为纪念赵尚志及东北抗日联军烈士们,1946年11月黑龙江省珠河县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的决议。其后,尚志县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在城北的烈士陵园修建了赵尚志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在赵尚志战斗过的黑龙江省鹤岗市,当地民众为赵尚志烈士修建了衣冠冢,并设立了赵尚志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2004年,经过军史专家姜宝才苦心调查和寻找,终于在长春护国般若寺内找到了赵尚志的遗首。经多方论证,2008年初,计划新建的赵尚志烈士陵园最终选址在烈士的故乡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同年10月,赵尚志烈士的遗首被辽宁省政府民政部门派专人从长春市迎回,安葬于尚志乡尚志村的烈士陵园内。与此同时,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赵尚志烈士纪念馆也在朝阳市双塔区修建完成。

总之,辽宁省内有关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纪念设施大多集中在辽宁省东部地区的本溪、丹东以及抚顺等地,数量上少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内所修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

结 语

东北各地修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的分布,与东北沦陷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范围紧密关联,其修建大多在新中国建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的修建相对晚于我国其它地区,原因有很多,除东北地区在14年抗战期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外,还与新中国成立后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政治评价等有关。此外,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主要以纪念碑为主,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东北沦陷期间不能及时收殓和安葬抗日联军烈士等地区性抗战特点所决定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在形制上与我国其它地区的纪念设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其它地区抗战阵亡烈士纪念设施中多有牌坊、经过精工雕刻的石碑乃至楼宇等相比较,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的纪念碑等形制较为简单,大多为青石或花岗岩石所制,鲜有楼宇建筑围绕。

然而,我们认为,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同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内涵并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意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中,既有汉族英雄,亦有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的优秀儿女;既有东北的普通民众,也有朝鲜友邦的人民。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分种族举国抗战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与此相关,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设施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化标示物”,也是东北抗战时期所形成的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丰碑。它们不仅记录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历史,也是东北民众乃至全国民众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赵尚志联军纪念碑
赵尚志生前唯一照片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抗联英雄赵尚志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抗日英雄赵尚志为何两次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错杀抗联军长祁致中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
艰苦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