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霞 包启富 谢正新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青釉是中国瓷器中著名的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的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还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色彩中多少总泛出一点青绿色。豆青釉是目前最流行的釉颜色之一,因此,笔者利用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釉果的含量和釉层厚度等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探索了其对豆青釉釉面效果的影响,制备出釉面呈现豆青色的豆青釉。
本实验采用长石、方解石、硅灰石、石英等原料制备豆青釉。实验中所用原料的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
釉的基础配方(质量%)为:长石36.7;釉果20.92;硅灰石13.08;石英23.76;方解石6.4;石灰石1.94;贵溪土5.22;氧化铬0.02~0.05。在此基础上,观察工艺条件对豆青釉效果的影响。其制备工艺与传统釉料制备工艺相似[1]。
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浆釉容重:1.55~1.65 g/cm3;
釉浆细度:过250目筛;
球磨时间:7 min;
球磨参数:料∶球∶水=1.00∶2.00∶0.60~0.75;
施釉方式:浸釉。烧成曲线如图1所示。
表1 原料的化学组成(质量%)Tab.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wt%)
图1 烧成曲线
通过改变釉果含量控制釉浆中氧化铁含量,其釉面效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釉果含量的增加,豆青釉颜色从青白-淡青-豆青-深绿逐渐变化,当釉果含量为20.91%时,釉面呈现晶莹玉润的豆青颜色。这说明铁元素在釉中起着色剂作用,随着釉果含量的增加,氧化铁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氧化铁含量也增加,在还原气氛下,相应地 Fe3+/Fe2+的比值越来越大,从而使釉面的呈色效果越来越深。
通过改变料球水的比例,其釉面效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水含量的增加,釉面呈色从豆青到浅豆青色,而细小针孔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稀释了釉浆浓度,继而导致釉面呈色颜色逐渐变淡,并且水含量的增多也会导致过湿现象,水分不均匀且流动性大使釉面小气泡破裂时所形成的的针孔难以弥合。所以本实验中料、球、水的比例应控制在1.0∶2.0∶0.6~1.00∶2.00∶0.65为宜。
图2 水含量对豆青釉效果的影响
表2 釉果对豆青釉配方效果的影响(质量%)
通过改变釉层厚度,观察釉层厚度对豆青釉呈色效果的影响,其釉面效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当浸釉时间从25~35 s变化时,釉面从略微缩釉的淡豆青-豆青-深豆青。这是由于釉层越厚,即光在釉中传播的距离越长,着色离子吸收越强烈,呈色就越深;釉层越薄,即光在釉中传播的距离越短,着色离子的吸收就减少,呈色就变浅。
因上述试片都是在强还原气氛下烧成的,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选取最优样品尝试采用氧化气氛烧成,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烧成气氛对豆青釉呈色有极大的影响。当采用还原气氛烧成时,釉面呈现米黄色调。这是由于在氧化气氛烧成过程中难以控制Fe3+和Fe2+的浓度比。Fe2+被氧化成Fe3+,从而使釉层呈现出黄色。而且在烧成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坯釉之间产生相互反应且反应剧烈,釉产生沸腾致使釉内的气泡聚集变大,气孔增多,玉润感降低,透明度增强,但色调欠佳。
(a)还原气氛 (b)氧化气氛
表3 上釉时间对青釉呈色效果的影响
在配方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釉果的含量和工艺条件对裂纹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釉果含量为20.91%时,料、球、水的比例控制在1.0∶2.0∶0.6~1.00∶2.00∶0.65,施釉时间为30 s,其豆青釉面呈色效果最佳。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有利于形成Fe3+与Fe2+合适比例的青色效果的豆青釉,烧成采用还原气氛,最高烧成温度为1 300 ℃,保温时间为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