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时间

2015-10-16 15:49甄云娜闫爱美王梦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钟表经验概念

甄云娜+闫爱美+王梦

“时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往往无意识地把时间概念窄化,比较注重让幼儿获得“整点”“半点”“年、月、日”等概念。经过行动研究,我们明白了时间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广,也了解了一些有助于幼儿获得时间概念的形式和方法。

起初的做法:孤立地让幼儿认识钟表和日期

作为一线教师,一提起“时间”,恐怕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认识年月日”。所以,我们会拿着钟表让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会拿着日历让幼儿认识日期,并在活动区投放操作材料(见图1),让幼儿摆出特定的时间和日期。刚开始,我们并没有觉得这种教育形式有问题。但是,在针对录像中一个幼儿的行为进行讨论之后,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想法。

录像的内容如下:教师让一个女孩把时钟拨到2∶30,但是女孩不会拨,教师就替她拨到了2∶30。随后教师给这个女孩演示如何摆出“2013年5月13日”,并要求她摆出“2013年5月15日”,但是无论教师怎么鼓励,女孩都不操作。

观看录像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并学习了相关理论。我们认识到,“2:30”和“5月15日”跟这名儿童的生活没有产生任何联系,对于她来说是抽象和枯燥的。幼儿获得时间概念需要参照物,而最好的参照物便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如,日历中红色那两天是周末,不用去幼儿园;每天中午12点是吃午饭的时间;每年吃生日蛋糕的那天就是自己的生日,等等。

改进一: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认识钟表和日期

经过初期的讨论和理论学习,我们明白了幼儿获得钟表和日期的概念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于是,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给幼儿讲解如何看钟表,让他们认识整点、半点。我们以童话故事为载体,结合故事主角在特定时间做的事情让幼儿认识钟表。比如,米老鼠9点钟去滑雪(见图2)。

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给幼儿呈现特定事件发生的时间,让幼儿在钟表上画出分针和时针。比如,在幼儿的操作材料中,我们绘制了7∶00起床、8∶00吃早饭、9∶00上课、10∶00户外活动等图画,下面是一排没有时针和分针的表盘,供幼儿画对应的时间(见图3)。

在过渡环节,我们会带领幼儿看一下钟表,比如:“现在是10点了,我们该去户外活动了。你们看看10点是什么样子的。”

在日常谈话活动中,我们会渗透“星期”的概念,结合日历给幼儿讲解:红色字体的那两天是周六和周日(小朋友不用来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休息),过了那两天,小朋友就又要来幼儿园了。

改进后的以上活动都跟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幼儿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了。但是,我们分析后发现,这些活动都以认识钟表和日期为主。那么,幼儿应该获得的时间概念除了钟表和日期,还应该包括哪些关键内容呢?幼儿获得这些内容的“序”是怎样的呢?

改进二:明确“时间”方面的关键经验及学习的“序”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时间的种类包括社会活动时间、个人经验时间和文化时间。〔1〕社会活动时间是对一系列事件先后顺序的认识,是一系列可以预测的事件,比如“首先脱掉外套挂起来,然后教师会迎接他,接着他进入区域活动”。这类时间是幼儿从小就开始体验的,这类时间概念是幼儿最易获得的。个人经验时间是跟幼儿的个人经验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幼儿说的“过去”经常指“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幼儿说的“昨天晚上”可能指此刻之前的任何时候。文化时间是指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文化时间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知识和经验水平较低、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的幼儿往往难以将其作为生活的参照。

通过初步梳理,我们知道了幼儿文化时间概念的获得应该以社会活动时间和个人经验时间概念的获得为基础。但是,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关于社会活动时间和个人经验时间方面的教育内容比较少。

明确幼儿在获得各类时间概念时具体的“序”,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基础。通过讨论,我们对此进行了整理(见表)。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1)表中没有单独列出“时距概念”(指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即两个连续事件间的间隔性或某一事件持续的时间段),因为我们认为时距概念应该渗透在获得各种时序概念的过程中,渗透在生活体验中。(2)表中所列出的只是幼儿获得时间概念的一般情况,实践中不同幼儿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有些幼儿对四季概念的掌握很好,但是分不清今天、明天、昨天,所以教师也不必拘泥于此表。然而,依据这张表格,我们能大致知道幼儿获得时间概念的“序”,有助于我们纠正以前跳跃式地让幼儿学习文化时间的做法。

改进三:探索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时间概念的支持性策略

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幼儿只有通过媒介物才会感知到时间信息。那么,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时间概念呢?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提供幼儿可以用来探索时间概念的材料

我们在娃娃家摆放了日历和钟表(见图4)。第一天,幼儿就发现了日历和钟表并自然地将它们运用到了自己的游戏中:“啊呀,快5点钟了!宝宝听话啊,自己先玩一会儿,妈妈得去做饭了!爸爸一会儿就下班回来了!”“今天是6月3日,是你的生日知不知道?如果你乖乖的,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生日蛋糕啊!”

我们在图书区摆放了一些时间方面的绘本,比如四季你好系列、日记系列、嘀嗒嘀嗒钟表系列(见图5~7)。因为绘本常常以生动的画面把生活中具体的事情和现象表现出来,而幼儿正是借助生活中的这些具体的事情和现象来感知时间的。

2.注意一日流程

幼儿园每天都有相对固定的流程安排,幼儿每天生活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和体验着时间概念。教师要帮助幼儿提升他们感受到的零散经验,而制作一日流程表并把其张贴在幼儿容易看到的地方,正是帮助幼儿获得“时间顺序”(社会活动时间)的好方法。

流程表中,与某个时间点对应的事情可以用照片来说明,也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见图8)。一日流程表可以由教师制作,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讨论后一起制作。

3.将时间长度与幼儿熟悉的活动或者事件联系起来

我们还设置了小厨房区域,让幼儿自己动手煮元宵、煮饺子等。因为制作食物都需要特定的时间,所以这有利于幼儿获得时距概念。比如,有一次我们跟幼儿一起做汉堡,汉堡需要在烤箱里烘焙15分钟,于是我们让幼儿用定时器倒计时定好15分钟,一起等待汉堡出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15分钟到底有多长(见图9)。

4.鼓励幼儿运用与时间相关的语言或其他手段来表征自己的想法

在这方面,我们的活动有:让幼儿作为“小小播报员”,通过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获得个人经验时间;让幼儿把在种植区中感受的季节、生命的周期用画笔记录下来;让幼儿制作表演区的海报,报告演出时间和演出时长;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季节的特征,等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幼儿进行时间方面表征的尝试,当幼儿能用语言或者其他手段表征时间概念时,说明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已经较为内化。

参考文献:

〔1〕罗莎琳德·查尔斯沃斯.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M〕.潘月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5.

〔2〕刘婷.5~7岁儿童对习俗时间的认知及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表经验概念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丽娜认钟表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