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轻孰重

2015-10-16 11:49苗雪红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能儿童幼儿园

苗雪红

前段时间,朋友在QQ上给我留言,说她上二年级的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事没事就喜欢咬红领巾、衣领或其他身边的东西,她希望我能给她想出个好办法来制止孩子的这一消极行为。

朋友的留言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她的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聪明孩子,活泼开朗,有自己的想法,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成绩好。我当然无法直接给朋友想出个妙方,但我给了她这样一个建议:这种行为一定与某种心理因素有关,请回顾一下,这段时间孩子在学校或家里有无哪方面的心理压力?

朋友回复我,这段时间给孩子报了羽毛球兴趣班,孩子发球及接球动作不太规范,她和教练都批评了他。还有,他写字的时候爸爸在一旁监督,写得不太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

无独有偶,亲戚家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喜欢模仿电视节目中的街舞,家长便给孩子报了个舞蹈班,结果没上几次,孩子就不愿意再去了,孩子晚上做梦时还在比划动作,惊醒后则哭闹不止。

上述两个孩子的经历绝非个别现象。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就是一个体育运动中心,我亲眼目睹了周末很多孩子在这里参加各种兴趣班或训练项目,对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深感不安!因为,在这些兴趣班或训练项目活动中,孩子显然不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的,而是严格按照成人的要求在反复练习,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根据我在现场的观察,在这类学习情境中,孩子若无法达到成人的要求,往往会感到无助,情绪低落,进而产生挫败感,身体运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随之下降。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很难模仿老师的完美动作时,他们在同伴比较和竞争中所感受到的压力有多大;当孩子面对家长或教师的当众责骂时,他们所感到的羞愧和受到的打击有多大。总之,这样的学习情境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例如自尊与自信,更谈不上对安全信任的人际关系以及愉快的社会交往的积极体验。当代认知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已经反复证实,压力情景对孩子身心健康会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据此上述两个孩子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

虽说孩子经过反复训练最终可能会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但这只是成人乐意看到的结果。我们要思考的是,孩子为获得这些技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学习这些技能?假如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孩子会怎样学会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究竟是怎样的?等等。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孩子的技能训练不仅存在于各类培训机构中,也存在于一些幼儿园中。“六一”儿童节前后,从微信圈、QQ群中晒出的各种图片或视频中,我仍然看到不少幼儿园在组织儿童开展集体舞蹈表演或其他体育技能表演。这些图片或视频让我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准备“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幼儿园5月份的工作重心就是挑选参加节目表演的儿童并进行排练。那段时间里,教师辛苦,孩子更辛苦,正常的幼儿园一日教育生活受到影响。而当时身为园长的我以及教师们,只是“尽职尽责”地因袭传统,竟然从未反思过这些活动对于儿童究竟有没有意义以及可能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相信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与我有同样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深感愧疚:当时的我乃至社会是何等的目中无儿童!更让我不安的是,20年前的“错误”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依然没有得到纠正。除了开展各种体育训练活动,不少幼儿园还在开展诸如珠心算、数学思维训练、书法、英语等所谓的特色活动,这些以知识或技能掌握为根本目的、以强化训练为基本方法的学习方式依然是一些幼儿园中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没有“儿童意识”,即使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未必了解孩子,未必懂得幼儿教育。而不了解孩子,就不可能实施适宜孩子发展的教育。因此,园长、教师首先要用心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只有心中有了对孩子的理解,才会真正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理念,才有能力反思长期以来的一些做法是否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价值观,要知道,如果理念错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和不懈努力只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更大的伤害。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常熟,215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能儿童幼儿园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爱“上”幼儿园
拼技能,享丰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