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价视角的自然资源内涵分析

2015-10-16 19:59袁惊柱
闽台关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格价值资源

袁惊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自然资源的定价分析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概念界定问题。在自然资源概念上,需要区分几组概念: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环境资源;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价格;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价格、环境总经济价值。

一、自然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概念包括:自然、环境、生态三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资源、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区分;自然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一)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自然一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自然物的集合体,即整个自然界;另一个是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性,即它所固有的趋势和特性在时间过程中合乎规律的展现。[1]最早由斯德哥尔摩在《人类环境宣言》中依据环境物质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环境分类法将环境分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环境还可以划分为有机环境与无机环境、内嵌环境与外套环境等。[2]自然环境包括原生自然环境和二次自然环境,因为具有使用价值而被人类利用了的原生自然环境叫做资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互相转化一直都在发生。[3]生物系统一词最早是在1936年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提出的,之后苏联动植物学家V.N.Sucachev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在1965年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它们被确认为同义词,此后一直广泛使用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它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生物群落部分可以发挥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不仅能提供木材、土地、矿石、水等产品,而且还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气候调节等调节服务、避难所等栖息服务、原材料等生产服务以及美学、生态旅游等信息服务等。[4]

(二)资源、自然资源、资产与自然资源资产

1967年John Krutilla在论文《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中提出了“舒适型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在与Anthony C.Fisher合著的《自然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将环境资源分为了舒适性资源和商品性资源两部分。资源是被人类发现的有价值和有用途的物质,未加工过的或自然状态的资源可被用于生产或者直接被消费,从而生产有价值的物质或因为提供舒适而产生价值。[5]任何物质在被确认为资源之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术、存在对它的需求。[6]克鲁蒂拉、兰德尔和丽斯所说的环境资源或资源实质上是指自然资源,而资源的范围要更宽泛,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类生产出来的非自然资源。资产是国家、企业、个人拥有的具有使用价值并能带来收益的财产,可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又称自然资产或资源性资产)是一种经营性资产,但是,自然资源只有在稀缺且有明确产权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自然资源资产。[7]

(三)自然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自然界中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风力资源等,它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是生态系统营养级①营养级(trophic level)是指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级次。、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载体。自然资源按照是否能够再生,可以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非再生资源以矿物资源为主。[8]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下能产生经济价值,并提高人类当期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丽斯指出,虽然地球上的总自然禀赋是固定的,但自然资源却是动态的,因为在不同知识和技术水平下的人的需求是变动的。根据资源发展的时间尺度区别,自然资源被分为两大类型:储存性(不可更新资源)与流动性(可更新资源)。前者包括三种:使用后就消耗掉、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用;后者包括两种:临界带和非临界带。②临界带是指所有资源都可能被掠夺到灭绝的程度;非临界带是指尽管有人类活动干预也仍然可更新,虽然某些会由于过度利用而暂时耗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发展,自然资源概念应该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和物质性价值、生态价值等角度去认识。[9]然而,国内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的文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Castillon认为自然资源包括不可耗竭资源(inexhaustible resources)、可 再 生 资 源(renewable resources)、不 可 再 生 资 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和 潜 在资源(potential resources)。不可耗竭资源包括太阳能、地球的内部热能、万有引力和原子能;可再生资源包括洁净的空气和水、肥沃的土地、植被、野生动物和人类;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许多矿物质资源,他们一旦使用,在生物时间维度上是不可再生的,但在地理时间维度上是可再生的③生物时间是指小于1万年,地理时间是指46亿年。;潜在资源包括可回收资源、金属矿物质、垃圾和人类产生的废物。[10]Norton在《资源经济学》一书中根据资源的消耗问题将自然资源分为四类: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不可再生的存量资源(non-renewable stock resources)、可再生的能源资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和可再生的存量资源(renewable stock resources)。[11]已被人们认可的一种分类方法是将自然资源分成三类:一是不可毁灭资源(the indestructible class),即资源存量不会增多,生产使用也不用永远消耗的资源;二是可再生资源(the renewable class),即资源存量可以增多,在生产使用中可能会被可逆消耗的资源;三是耗竭性资源(the exhaustible class),即资源存量不能增多,在生产使用中一直被不可逆消耗的资源。[12]

1.可耗竭资源。可耗竭资源(exhaustible resources)是一个与矿石相关的术语,例如煤炭、石油、铂,它们在自然环境中不能很快地更新自己。L.C.Gray与Hotelling认为,可耗竭资源在时间维度上要实现开采利润的现值最大化,必须考虑资源的稀缺性租金,且每期的边际开采量的租金都相等。[13-14]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当可耗竭资源面临耗竭的时候,一个增长的社会系统必须面临一些尴尬的调整。Jevons将马尔萨斯人口论应用到能源资源上,他认为,技术进步可能会延迟资源耗竭的时间,但是并不会改变它的结局,存量资源是不同质的,当存量越来越少时,价格会越来越高。[15]100 年之后,Forrester 和Meadows et al.重提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并用计算机模拟计算验证了可耗竭资源的约束作用,结果表明可耗竭资源的确会限制经济增长。[16-17]J.S.Mill却对此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可以转移可耗竭性资源的影响,即将资源报酬的一部分用于资本品投资,而这些资本品是耐用的,并能为未来生产提供能力。资本品并不需要对可耗竭资源的服务实现完全的替代①完全替代的称作支撑技术(backstop technologies)。,Solow 正式发展了新投资作为可耗竭资源的一种替代的思想。[18-19]Hartwick也认为,只要目前的投资等于目前有限同质可耗竭资源消耗量的价值,不变人口下的不变消费量路径就能维持。这种代际公平的概念体现了资本积累的特征。Gary在企业层面研究了可耗竭资源的利用问题,他指出,每吨资源的租金都以利率的速率增长。Hotelling在产业层面研究了可耗竭资源的利用,他的研究表明,资源的社会折旧率等于利率是实现零利润的套利条件。Dasgupta等人研究了支撑技术的成本对可耗竭资源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可耗竭资源消耗量实行新资本品的替代是指,当前一代应该为目前消耗的有限的资源存量对下一代进行补偿,即通过用道路、建筑和机器等新的生产型资本品替代消耗的量。[20]

支撑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充裕性可能被视为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率会超过资源增长率。Ricardo则引入了“稀缺性”概念描述资源有限供给下的经济长期增长。Jevons应用李嘉图的稀缺性概念分析了英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性。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这些分析产生了一种观点,即自然资源受限制的供给和增加的生产成本对增长形成了阻碍,甚至会阻碍在可容许量上达到稳态。因而,如何在时间维度上有效地分配资源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关于资源稀缺性的争论也展开了。Barnett and Morse与Johnson、Bell and Bennett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变化,以及发现了储量更丰富的资源替代稀缺的资源,开采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下降了。[21-22]修正主义学派和米多斯等仍然认为,由于在不远的将来,资源利用一旦达到资源限制水平,经济系统就会崩溃。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怀疑Barnett等的研究结论。Smith和Slade的研究发现,资源价格受开采成本和稀缺性租金共同影响,它与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可能是U 型或二次型的。[23-24]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新资源的发现和技术变化对成本的降低,资源价格降低;不久,新资源难以被发现,成本也不可能被无限的降低,资源的稀缺性租金则会使资源价格升高。Anthony C.Fisher认为,修正主义的这种担忧是有一定意义的。假如一种资源即将被用完,如果花时间调整,且政策不阻碍这种调整的话,我们不一定非要用其他资源来替代它,就可以维持一个特定水平下的稳态。1973年后的自然资源经济学家大多都在研究可耗竭的开采性资源如何在时间维度上实现最优分配。研究表明,对于有效分配的可耗竭开采性资源,其价格不等于边际开采成本,而是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和稀缺性租金(又叫资源影子价格或资源权利金)之和。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耗竭资源的稀缺性租金以大小等于利率的增长率增长。开采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都会大量使用环境资源(environmental resources),如空气污染等。因此,对于可耗竭性资源的研究可以拓展到可再生资源和环境上。

2.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是指资源存量不变的定期移除能够被无限期地延长,根据开采水平对生产率的影响可再生资源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可耗减和不可耗减(depletable and nondepletable),如森林、草地、农业土壤等生物资源是可耗减的,太阳能等资源是不可耗减的。可再生资源是包含在李嘉图的土地经济租金概念下,认为资源是不可耗减的,但实际上人口的扩张与技术的发展仍然会耗减资源,有时会使其趋向耗尽。对可再生资源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时,不可避免的资源开采时间维度问题仍会阻碍其进程。对于具有独立产权的可再生资源开采,一般会考虑其自然更新率和折旧率。但绝大多数的可再生资源都是公共产权资源(common-property resource),由于不完全的产权、多种用途和多个使用者以及一系列的外部性,存在着许多冲突。历史趋势表明,通过使用者许可、配额以及税费等方式能够一定程度地实现可再生资源使用权的分配,但仍然不能解决资源存量、生态系统动态和环境因素等的不确定性问题。

二、定价分析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价值与价格

价值一词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存在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一些特定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另一种表示因占有某种物品而取得的相对于其他产品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他认为,短期价格或市场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长期均衡价格或自然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任何商品的价值,对拥有这些商品且想用它们交换其他商品的人来说,等于这些商品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是它们能节省且能转嫁到他人身上的辛苦和烦恼;价格有三个组成部分: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任何商品的价格最终都是由这三部分中的某一部分或者三部分所组成;商品的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前者是指商品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制造这种商品并将其送入市场所使用的地租、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后者是指商品出手时的实际价格。[25]事物的价值意味着我们对它估值的数量,而这种数量是由我们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所估计的。价格理论解释了相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以及价格是如何协调经济活动的。价格提供了一个复杂的信号和激励系统,用于协调众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和使用者的价值。[26]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问题被称为转化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一个明显的假设,即价值和价格是互相成比例的。这种假设存在两种考虑:一是价值和价格是系统相关而不是成比例的;二是价值与价值关系都是不可观测的、潜在的或结构性的,而价格是可以观测的、实际的和有现象的。《资本论》第3卷否定了第1卷的结论,价格与价值的偏离问题成为分析的中心,马克思试图从一些价值等式中得到价格,但仍然没能解决转化问题。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缺口,一个商品的总价值等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27]马克思将一个商品的劳动价值定义为生产它所需的总抽象劳动时间。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商品价格的波动受劳动价值变化主导。这种规律被他称为价值规律,表明了劳动价值和不同调控价格之间的关系,市场价格围绕着这些调控价格变化。市场价格变化下不同类型生产条件的市场价值不同,不同生产条件下的劳动价值是市场价值,有时候是社会单位价值,有时候又是个人单位价值。[28]

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和价格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由效用或边际效用决定的。唐思文认为这种观念是不对的。[29]他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或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是客观的;价格是价值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广义的价格分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成交价格(狭义的价格)。卖方价格的实质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它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等于成本加预期利润;买方价格的实质是效用,它是效用的货币表现。不同于斯密,他认为效用与使用价值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商品的客观属性,前者是人的主观属性,它是人们在消费后者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生理、心理需求上的满足。

(二)自然资源价值与自然资源价格

自然财富或自然资本包括环境资本,如森林、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服务于经济的功能使它们有确定的经济价值。环境总经济价值等于实际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与非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之和。[30-31]Kjær认为环境的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利他主义价值、遗产价值、存在价值等。[32]

广义的自然资源价格包括自然资源本身价格、自然资源开发价格和自然资源产品价格。[33]自然资源的理论价格等于该自然资源投入使用后每年获得的净收益除以利息率。自然资源价格由三部分组成:自然资源开发和运输产生的成本、治理自然资源开发和消耗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成本以及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持续管理而损失的未来利益的使用者成本。[34]马承祖认为,自然资源价值包括三种价值:劳动价值、效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而自然资源价格是这三种价值构成在价格上的反映,等于开发成本、税收与利润、使用成本和环境成本之和。[35]谢高地等认为,自然资源的理论价格应该包括四个部分:转变自然资源的劳动价值、产权收益资本化价值、环境成本以及子孙后代的需求。[36]姜文来指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包括劳动价值、稀缺价值和生态价值。高兴佑等认为,自然资源的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都等于环境价值、代际补偿价值、效用价值和劳动价值之和。[37]王行鹏等则指出,资源具有不同的属性,在自然属性上,它具有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等外部补偿价值;在经济属性上,它具有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和代内、代际补偿等价值。这两种属性上的价值共同构成了自然资源价值。[38]

三、评述及小结

兰德尔认为解释什么不是资源更容易,他指出两种类型的非资源。首先,“被发现”和“有用途”二者缺一的物质不是资源,没有价值。另外,即使有用但因为其数量相对于需求来说太大的物质也不是资源;由资源、技术、资本、劳动结合生产的物质不能称为资源。兰德尔所谓的资源实质上指的是自然资源。丽斯也指出,人类的能力和需要创造了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存在离不开自然存在物与人类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在自然资源的语境范围内,单独地谈论任何一方都是无意义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人类的需求和知识水平的变化,它的内容和范围会发生改变。同时,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可能是能兼容的,也可能是相克的。这些属性的存在是源于人类在同一自然资源上具有的不同效用,在满足一种效用的同时,必须以其它效用为机会成本。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源于人类的效用,交换价值源于市场价格。自然资源在市场上具有价格的前提是自然资源定价的对应属性的产权被清晰地界定。

已有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界定,他们直接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将符合自己认知的内容放入自然资源价格中,如持有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将环境成本放入自然资源价格中,持有劳动价值论的人将劳动作为衡量自然资源价格的标准。人的需求是多重的,自然存在物只有在满足人的需求的过程中才能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利用的结果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如果在生态环境阈值内的环境破坏都需要被放入自然资源价格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必定是不具有经济效率的,那就是极端的环境保护主义;如果用劳动来衡量自然资源价值,那么风景这种美观价值、水的自净价值,这些生态服务价值就不具有任何价值,很明显,这是与现实不符合的。人类对待自然应该遵守自然自身的规律,即在自然承载力的范围内改造自然。但这一基本前提是很难保证的。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极大的外部性。个体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关注的是个人的收益,破坏的是大家的环境。这种被破坏的产权难以界定,因为污染源是移动的,被污染的范围难以界定。为什么在工业化初期,粗放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造成的污染比现在高得多的时候,人类对环境的重视度不如现在高呢?这需要从人和自然两方面来看。在人的方面,当时人的需求还处在比较低端的生理需求等层次,利用自然资源主要体现在量上,经济发展也体现在量上;在自然方面,早期的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承载人类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的反馈作用还没有给人类造成压力,人类就不会考虑环境这种公共产品。如今到了工业化后期,人口爆炸使得人类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存量已经剧减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自然资源流量的使用在忽视环境的依赖路径下越走越远,自然生态承载力的上限已经遭到挑战,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考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价格考虑环境成本,不是将自然资源利用中造成的环境破坏损失放入自然资源价格中,而是取决于自然资源产权确定下利益双方的博弈。如果受益方与损失方存在博弈,自然资源价格就必须考虑博弈确定的环境成本;如果不存在博弈,这种环境破坏就会变成自然的历史成本,成为自然对受益方的一种自然补贴。

应该清楚的是,自然资源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最终都会变为自然资源产品,而自然资源产品是具有市场价格的,这种自然资源产品价格中包含了自然资源价格;而对于生态服务,虽然不能在市场上交易,但是在相关的替代属性或载体的市场价格下,它已经成为人类选择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性属性,在替代属性或载体的市场价格实现中是占有一定权重的。环境污染是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显化问题,不是自然资源价格的本质问题。至于自然资源价格的本质问题,还是在产权的界定上。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只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对量的考虑,至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资源?它的范围是什么?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是研究自然资源定价的基础。

价值通过价格实现,价格是市场外生决定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有用性的体现,是总效用价值;交换价值是市场价格的体现,是边际效用价值。因此,自然资源的价值指的是交换价值,即通过自然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直接实现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自然资源定价分析的概念界定如下:自然资源是在人类的知识水平约束下能满足人类需求,且人类对它们存在支付意愿的自然存在物;价值是通过市场价格揭示的一种货币数量;自然资源价值是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属性集合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多效用集合的交集在价值上的实现;自然资源价格是自然资源被界定产权的属性在市场上由买卖双方决定的价格。与已有研究分类标准不同的是,本文不是基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对自然资源进行分析,而是从经济学产权分析的视角,从自然资源利用的经济科学性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在市场上可以交易的自然资源与在市场上不可交易的自然资源。

[1]岳友熙.生态环境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梁本凡.环境经济学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张忠任.关于环境的价值与资源价格决定问题的理论探索[J].海派经济学,2008(3).

[4]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美]阿兰·兰德尔.资源经济学:从经济角度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的探讨[M].施以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英]朱迪·丽斯.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M].蔡运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姜文来.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J].资源科学,2000(1).

[8]王松霈.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9]万年庆,吴焕枝,刘学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再认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10]David A.Castillon.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A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M].USA:Wm.C.Brown Publishers,1992.

[11]Norton G A.Resource Economic[M].USA:Edward Arnold,1984.

[12]Robinson T J C.Economic Theorie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M].London:Routledge,1989.

[13]Gray L C.Rent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Exhaustibi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14(28).

[14]Hotelling H.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2).

[15]Jevons W S.The Coal Question:An Inquiry Concerning the Progress of the Nation,and the Probable Exhaustion of Our Coal-mines[M].London:Macmillan,1865.

[16]Forrester J W.World Dynamics[M].Cambridge:Wright-Allen Press,1971.

[17]Donella H.Meadows,Dennis L.Meadows,et al.The Limits to Growth:A Report for the Club of Rome’s Proj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Mankind[M].New York:Universe Books,1974.

[18]Solow R M.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C].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Symposium).

[19]Solow R M.The Economics of Resources of the Resources of Economist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pecial Issue: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y-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1974(2).

[20]Eatwell J,Milgate M,Newman P.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Economics:Vol.2[M].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1987.

[21]Barnett H J,Morse C.Scarcity and Growth: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3.

[22]Johnson M,Bell F,Bennett J.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Empirical Evidence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80(3).

[23]Smith V K.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A Statistical Analysi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3).

[24]Slade M E.Trends in Natural-resource Commodity Prices:An Analysis of the Time Domai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82(2).

[25][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6]Friedman D D.Price Theory[M].Cincinnati Ohio: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1986.

[27]Eatwell J,Milgate M,Newman P.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Economics:Vol.4[M].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1987.

[28]Eatwell J,Milgate M,Newman P.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Economics:Vol.3[M].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1987.

[29]唐思文.新价格论——两种经济学价格理论的统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0]David W.Pearce,R.Kerry Turner.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31]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获得全球环境价值[M].徐少辉,冉圣宏,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2]Kjær Trine.A Review of the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with Emphasis on Its Application in Health Care[D].Denmark:Syddansk Universitet,2005.

[33]安晓明.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资产化和商品化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3(8).

[34]冷淑莲,冷崇总.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7(5).

[35]马承祖.关于自然资源价格构成问题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7(9).

[36]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1(6).

[37]高兴佑,郭昀.可持续发展观下的自然资源价格构成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2).

[38]王行鹏,宋晓东.论我国资源价格体系的合理构建及路径选择[J].中国物价,2008(10)

猜你喜欢
价格价值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