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中学
折中型管理模式如何把握轻与重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权衡轻与重
陈亚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中学
班主任的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较大的影响。学校应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的观念,使得班主任的管理制度也能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本文从三种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出发,探讨折中型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并强调了班主任和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作用
班主任;管理;学生;轻与重;管理模式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地方。对学校而言,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班主任担当着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角色。由于社会逐渐变得信息化,学生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和感染,因此在各学校的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只升不降的情况下,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因而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中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时,一般都是借助班主任这一途径开展的,因而班主任就是学校教育和服务的重要助手。班主任不仅是学校各部门间、各科任课老师间的纽带,也是学生与家庭和各级社会力量沟通的桥梁,协调着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和力量。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样地受到了班主任的影响。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当学生的朋友与知己、班级活动的策划者、父母的代理人等等角色。因而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自身。为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学校则应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用崭新的思路增强班主任对管理工作的意识,使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班主任工作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高并强化班主任的地位,努力创建出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1.强制型管理模式。
强制型的管理模式,指的是大多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使用较多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班主任的管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要绝对地服从。这种模式的管理表面上会使班集体建立起较强的组织纪律,也会更容易地达到学校内部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强制型的管理模式可能会扼杀一些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性格或人格“失真”,这也是目前学校传统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弊端的体现。
2.温和型管理模式。
温和型管理模式侧重让学生自主发展,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都能发展自身个性。一般而言,使用温和型管理模式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都较为融洽。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班主任一段时间的“放手政策”有可能逐渐演变成“放任政策”。班主任在进行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时,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原因在于较长时间地放任学生,学生的服从性比较差,这不利于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3.折中型管理模式。
折中型管理模式是对学生既进行严格的强制型管理又进行思想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温和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弥补了以上俩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延续了以上俩种模式的优点。实践证明,折中型管理模式也是班主任管理中最具成效的。这一模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受到班主任的要求与监督,如此班主任就可从学生的教育和性格培养俩条线来开展班主任的主要管理工作。
1.以“轻”思路进行管理,是班主任工作做到科学化、艺术化、常规化的必须。
(1)科学化的指导管理。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科学定律。同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专门为之划定的独特空间。班主任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属性,如果说一般的管理是对管理对象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在管理过程中付之于奖惩条件以保证管理的顺利实施,那么,班主任管理则应与这种管理划清界限,甚至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班主任管理对学生应该是无形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做大了管理而冲淡了教师的关爱。成功的班主任以“轻”的手段创造“重”的效果。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从而产生自觉守纪、自发地维护集体荣誉的惯力。
(2)使“轻”和“重”的管理艺术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重管理的对象确定为班干部,使其成为自我管理的核心力量,来实现班主任的轻管理。促使包括班长在内的班干部切实负起责任来,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学生民主管理核心,始终应成为班主任的轻管理的核心。班级民主管理,必须以班长的协调作用为主导,充分调动学习、纪律、劳动、体育、文艺、卫生各班委的积极性。班主任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为班长,帮助培养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是及其重要的事情。
(3)建立与“轻”管理配套的设置,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痕可循,无迹可觅。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做到“轻”和“重”管理相结合,如果没有常规化的目标,就没有管理的实施和发展。要保证这一点,则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管理的魅力。建立评议班干部机制。根据民主管理的要义,不但在班委中需建立互评机制,在学生中也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为学生在班内设立可以写评议留言的《班级日志》(3)定期开展班内班委与普通学生间的民主生活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2.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丰富“轻”和“重”相结合的管理经验,使其折中而不中庸。
(1)用塑造教师自我形象的“轻”手段来教育学生,促进班级管理。管理是一种人为举动。作为班主任,应该深知“为人师表”的内涵不仅包括展示如何做人,而且包括展现如何忠诚于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教师,应做到心胸宽广、厚道、清净、节俭克己。这些人格标准的归宿,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全部落实到对学生的爱上面。其实,全身心、无条件地爱学生,应视为班主任最有效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高居于“管理”字样所诠释的意义之上,又囊括了管理触及不到的领域之总和。对于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恪守爱学生的思想,比任何班主任工作理论都显得重要。
(2)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班级管理。在“轻”管理和“重”管理之间权衡或是把握,说到底,是变教师管理学生为学生管理自己。然而,学生的自我教育目前尚在摸索阶段,班主任则有责任对这种教育形式进行补充和完善。一是利用开班会的时机,开好班会,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利用发生的特殊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通过班干部实行“重”管理或是加强管理后,班主任尤其须注意收集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班干部跟其他学生有全天候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能随时注意到同学们的情绪和表现,尤其是要他们注意关系到学生家庭关系和校外表现的信息,并要求他们大力宣传“同学有难大家帮,全班关心一个人”的精神,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三是与任课老师携起手来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任课老师与学生能建立另一层面的关系,也能提供给班主任不易掌握的一些信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除了交流学科学习情况外,可以更多地交流课堂表现、课间动向和同学间的交往互动等情况,有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3.折中型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操作。
(1)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在校园里,经常会遇见学生向老师问候,然而经常看到很多同行对于学生的问候反应麻木,或目无表情地哼一声。其实,老师回一句问候并不难,难在老师有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来看待自己和对方。其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很在意。如果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能以更加平等的方式来处理日常问候和人际交往,甚至是主动和学生打招呼,那么学生会和教师更亲近,更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有序和正常开展。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个人隐私如同黑夜里的星星,见不得阳光。因受心理承受能力的制约,学生的隐私更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隐私的事例很多,如学生的早恋问题;个别同学好占便宜、偷拿别人东西;借同学东西不还等诸如此类事情均属于不便公开的范畴。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能公开的事情则公开,不宜公开的则不公开。如平常截获的学生间的纸条、情书等东西,不应给他们张扬出去,而是私下找他们谈,正确引导,严格控制影响面,使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不留下创伤的痕迹。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隐私,还给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3)宽容对待学生。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学生好奇心强,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一点儿“喘息”的空间。学生犯错,我们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讽刺挖苦,而是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如果对犯错误的学生太过严厉苛责,时间一长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以后教师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听之任之,那不是宽容而是放纵。
(4)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学生沟通。以前和学生谈话时大多是面对面,好些学生在这种相对正式的场合不敢说一些话。但是利用QQ或是微信等工具,在节假日时聊天沟通,学生就较容易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或是其他同学的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掌握的情况越是具体真实,就越是能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逐渐建立起来。
(5)教师要把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想法告知学生,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譬如有很多学生嫌学校食堂伙食不好,不愿在校就餐,或是中午啃面包,或是偷溜着出校园去买外卖进校。这是教师可以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出入安全要求及出入的隐患告之他们,但是要选择私底下的时间,而非班级公共时间,告诉他一些相关具体规章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合理性,让他能站在学生个人立场上去理解并认同它。
折中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班主任和学生这俩个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就班级教育活动而言,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主体,就班级管理而言,学生应该是管理活动的主体。这俩个主体的主体作用要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根据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需要和不同目的,发挥相应主体的作用,这便是班级工作中的“轻”与“重”。在具体时机,具体场合中发挥某一主体的“重”作用,以其为主体和核心来开展工作,与此同行,适当弱化另一主体的作用,以突显前者的影响,使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