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索

2015-10-15 22:37:53龙佳庆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摘 要】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中实施“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中“工学交替”的运行与管理方式进行阐述,就如何提升“工学交替”效果与质量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汽车类专业 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54-02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企业希望学生在学校就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能力,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笔者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汽车服务行业的特点,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对汽车类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

一、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工学交替是结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把在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认证,相互交融。基于以下原因,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迫切希望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1.从学校教学角度来看,“工学交替”可以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互印证,还能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教学,减轻学校在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负担,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汽车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以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培养与企业需要相脱节。

3.从企业的用人需求方面来看,汽车服务行业周末与节假日非常繁忙,常常会出现“用工荒”,需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协助其工作,“工学交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用人的需求。

4.從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是否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作为招聘员工的一条重要条件,学生希望积累更多的汽车服务与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内涵

据调研显示,柳州及周边地区的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汽车物流、汽车销售等十分发达,对汽车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结合行业和国家职业标准,构建了汽车类专业的“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三阶段)是指第一学年的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职业素养顶岗实习”,第二学年的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项技能顶岗实习”,第三学年的第三阶段“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汽车类专业的“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是逐渐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1 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安排表

阶段 工学交替安排 项目 学习形式 组织者

第一阶段 学校学习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集中 专业教师

汽车制造企业实习 职业素养顶岗实习 集中 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辅导员

第二阶段 学校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 集中 专业教师

汽车制造企业/4S店实习 专项技能顶岗实习 集中+分散 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辅导员

第三阶段 学校学习 专业拓展课程学习 集中 专业教师

汽车相关企业实习 综合技能顶岗实习 分散 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辅导员

三、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实践

1.校企深度合作,分层推进顶岗实习。在“职业素养顶岗实习→专项技能顶岗实习→综合技能顶岗实习”逐渐递进式的“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中,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可以到不同种类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年级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可以统一安排在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该类型的企业多为国有大企业或上市公司,规模大,管理规范,对员工的要求明确;二年级的专项技能顶岗实习可以在汽车4S店和汽车制造企业进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选择工作,这样一个企业分派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让学生相对集中地进行顶岗实习;三年级的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可以在汽车相关企业行业进行,由学校牵线搭桥,学生和企业相互选择,进行分散式的顶岗实习。

学生从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开始认知工作,在专项技能顶岗实习开始学习工作,在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开始选择工作,学生对今后的职业之路更加的明确。

2.健全“工学交替”(三阶段)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为了规范“工学交替”(三阶段)的管理工作,制订了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三阶段)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工作方案、顶岗实习手册,确定了各个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制度,明确了专业教学团队、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及考核与评价方式。

按照以学校为主体、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考评、学生自评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在实习效果评价方面,采用实习周志、总结报告和面试等方式,引入“企业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方法,形成了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同监督的制度。

3.打破传统模式,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互融。根据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周边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进行考察、调研,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融入顶岗实习的项目中,按照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调整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对接。

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和顶岗实习工作能更契合,学校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教学资料上,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开发新案例、新实习指导手册、新校本教材等,课堂教学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辅相成;教学空间上,很多课程将课堂搬到汽车4S店、二手车市场和车展现场,进行实景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室之外,课堂教学中有顶岗实习;教学时间上,通过合理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课后学习时享受成功的乐趣,为今后的课堂学习和顶岗实习的切换打下基础,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思考

1.学生观念的转变和企业的良好沟通是“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的关键。从学校到企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常常以“学生”的身份来对待工作任务,而以“员工”的身份来对待报酬;企业以“管理者”的身份布置工作,却没有以“指导教师”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工学交替”展开之前,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

2.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是“工学交替”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工学交替”是一项长期工作,与合作企业签订关于工学交替生产实习的合作协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合作企业具有流动性,如何保障进行“工学交替”企业和岗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给企业提供服务,带来效益,获得企业的信任与配合,才能赢得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

3.工作的差别性是“工学交替”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管理工作是“工学交替”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整个顶岗实习过程。在学校学习,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在校内学习,学生间无差别待遇。在企业工作,受企业规模和岗位数的影响,打破原来的班级建制,以新的班组、车间或公司为单位,分散实习。不同的企业,工作的环境、薪资水平、管理方法不同,学生之间难免会有对比,滋生负面情绪,影响企业工作,这是“工学交替”工作的难点之一。

汽车类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之后,缩短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周期,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快速地融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工学交替”(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推进,企业、政府、社会各方的不断配合,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多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范秀仁.简析高等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职教论坛,2010(31)

[2]杨兴新.工学交替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4(27)

[3]赵晓波,聂恒凯,臧亚南.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学生管理问题探析[J].化工时刊,2013(27)

[4]高原,王蓓.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

【基金项目】2013 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36)

【作者簡介】龙佳庆(198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育教学。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52:53
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研究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