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教学改革及其效果

2015-10-15 19:54:32游坤阙玉玲黄彩红陈红玲蒋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助产士衔接教学改革

游坤 阙玉玲 黄彩红 秦 媚 陈红玲 蒋冲

【摘 要】探讨高职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实践,并根据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的调查,分析改革效果。

【关键词】高职 产科技术 助产士 衔接 教学改革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53-03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等级从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等方面对职业岗位提出要求,其技能知识要求从低到高依次递进,主线是围绕职业功能(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工作内容和相关的技能要求与专业理论知识支撑。产科技术课程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是助产士职业资格考试唯一科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其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开展了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该级学生2014年6月实习结束回校后,笔者对该级87位毕业生进行了临床产科实习后课程教学效果调查,本文拟对该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衔接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标准、课程教学与助产士职业标准对接

首先,制定与助产士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聘请临床一线助产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使学生获得的产科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助产职业岗位发展的需求。其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临床产科工作任务一致,教学要求与临床助产士培养相适应。最后,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协同助产行业专家对课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所教授的助产岗位工作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满足助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构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见习、临床产科志愿者服务和助产技能大赛为一体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助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

产科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助产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助產士的工作岗位分为产房、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和产科门诊4个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主线,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将课程设计为11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见表1)。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联合产科专家一起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妇产科护理技术应用》,该教材的特色是按产科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顺序编写,每个实训项目后附有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临床情境案例,同时加入妇产科常见临床情景服务语言规范部分内容,使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与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贯通。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及时根据临床的新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如现在很多医院产科开展无保护会阴接生项目,基于此,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会传统会阴侧切保护会阴接生技能的同时,增加无保护会阴接生,使学生在分娩理论、技术上掌握这项新技术。

表1 产科技术课程教学模块安排表

序号 教学模块 学时安排 小计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1 模块一 基础产科知识 5 2 7

2 模块二 产前检查技能 8 9 17

3 模块三 妊娠期并发症护理技能 16 1 17

4 模块四 妊娠合并症护理技能 6 3 9

5 模块五 正常分娩助产技能 12 23 35

6 模块六 难产识别与助产技能 12 7 19

7 模块七 分娩期并发症处理与护理技能 10 3 13

8 模块八 围生儿常见疾病处理技能 6 4 10

9 模块九 正常产褥期护理技能 2 4 6

10 模块十 正常新生儿护理技能 2 5 7

11 模块十一 异常产褥期护理技能 2 0 2

合计 81 61 142

(三)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助产岗位工作临床思维的培养

助产士工作中经常要独立面对母子两条生命,不能机械执行医生的医嘱,需要判断分析孕产妇胎儿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讲授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收集病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需要整理、分析与思考的作业,如制作孕期保健知识PPT进行小讲课,制作孕产期保健手册,查资料比较分析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优缺点,做分娩产程观察与处理的思维导图,做病例分析作业等,使学生在做中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实践教学注重产科操作能力的训练

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平行设计,分为产科单项训练和产科临床情境综合项目训练。实训室按医院工作岗位划分为产前检查室、模拟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抚触室等。在产科单项训练教学中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设计,教师讲完操作注意事项后示范,学生学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再进行整体练习,下课前抽查学生操作掌握情况,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最好。在学完一个模块单项训练内容后,接着开展这个模块产科临床情境的综合项目训练。目前开设的综合项目有产前检查、正常分娩、产褥期护理、产后出血抢救等,如产后出血抢救情境综合项目训练的开展,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课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情境项目训练实操案例,安排好临床角色(医生、助产士、巡回护士、产妇等),安排工作内容(包括接生准备、难产产钳助产及护理配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产后出血抢救等)。实训课上学生按写好的实操案例进行角色情景模拟操作,操作后自评,教师最后进行评议和总结,课后学生对本次训练情况写心得体会,总结做得好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部分,以及思考下次应怎样做更好。通过这种与临床仿真度高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自觉使用临床思维方式工作的习惯。

(五)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學生产科实践能力

课余时间实训室为学生开放,学生把实训室当病房,根据实训指导中的案例,模拟当班产科护士工作情况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思考后进行模拟临床情境的操作演练,强化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开展助产技能操作能手评选和助产技能操作大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医院产科开展志愿护理服务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熟悉产科各项工作内容。

(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建立移动式学习课程

在先进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辟产科技术课程网站,根据学生学习内容放入各种教学辅助材料,如授课课件、课后练习、经典案例、操作录像及微课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处下载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将学生在课堂操作中的视频放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下载观看并发现哪些做得对,哪些要改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开设提交作业通道,如学生小讲课课件,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批改和点评。此外,还给学生提供修改操作成绩的机会,即学生在业余时间训练操作考试项目时用手机拍下整个操作视频,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视频中学生操作的情况对其操作考试成绩进行修订。移动性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七)课程考核改革体现助产士职业考试标准要求

助产士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体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操作考试是对助产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参考助产职业考试要求,在理论考试题型与内容上进行接轨。操作考试涵盖助产资格操作考试所有项目,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操作考试成绩要求85分以上才算合格,并在3个阶段进行考核,即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后和毕业实习前,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所有的操作项目,达到临床助产士要求。

二、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调查

(一)调查结果

1.产科技术课程学习对临床产科实习的满足度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产科技术课程学习对临床产科实习的满足度情况

项目 完全能 不能

理论知识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 82.8% 17.2%

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需要 81.6% 18.4%

临床产科实习时能否很快上手操作 89.7% 10.3%

2.学生对在产科实习效果评价情况。对毕业生的调查可知,毕业生对在产科实习效果的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产科实习效果评价情况

项 目 选项① 选项② 选项③

带教老师的表扬:①经常表扬;②偶尔表扬;③没有表扬 44.8% 46.0% 9.2%

与同类其他学校的实习生能力比较:①好;②一样;③差 69.0% 25.3% 5.7%

3.学生实习后产科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实习后产科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

项目 具备 基本具备 不具备

规范地进行产程观察、顺产接生及产后处理能力 21.8% 63.2% 14.9%

新生儿复苏抢救操作及配合技能 9.2% 59.8% 31.0%

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能力 47.1% 44.8% 8.0%

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状况能力 13.8% 71.3% 14.9%

识别难产及难产护理配合能力 11.5% 64.4% 24.1%

识别分娩期并发症并进行护理配合能力 10.3% 74.7% 14.9%

规范地为新生儿提供沐浴、抚触及护理服务的能力 64.4% 29.9% 5.7%

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会阴护理及产后康复指导服务的能力 70.1% 27.6% 2.3%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2011级学生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助产专业学生学习的产科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基本能满足临床产科实习需要,实习时大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产科临床技能,临床适应性较好。82.8%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完全能满足实习需要,81.6%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完全能满足实习需要,89.7%的学生认为临床产科实习时能很快上手操作。这些数据体现了产科技术课程对知识、技能内容的选取与临床助产士岗位需要衔接较好,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所获得的产科技能可以满足临床助产士岗位的需要。

第二,学生在产科实习的效果令人满意,经常得到实习带教老师表扬的学生占44.8%;偶尔得到表扬的占46.0%;未得到过表扬的仅占9.2%。进一步调查得到表扬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工作主动、勤奋好学、有礼貌、干活利落、接受能力强等。这说明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能够掌握产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习中勤奋好学,表现出的助产士素养和能力得到实习带教老师的认可。(下转第87页)(上接第54页)

第三,实习后产科各项核心能力的掌握情况符合预期。85%以上学生具备或基本具备的能力项目为:规范地进行产程观察、顺产接生及产后处理能力;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的能力;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能力;识别分娩期并发症并进行护理配合的能力;为新生儿提供沐浴、抚触及护理服务的能力;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会阴护理及产后康复指导服务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初级助产士上岗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而具备或基本具备新生儿复苏抢救操作和配合能力的学生占69%,具备或基本具备识别常见难产及难产护理配合能力的学生占75.9%,这两种能力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年资助产士应该掌握的内容,需要临床经验积累和在不断训练中提高。产科实习只有短短4个月,要完全掌握产科这部分内容,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学生的掌握情况已经符合预期。

总之,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产科技术课程依据国家助产士职业标准,积极研究教学与职业的衔接,努力适应新时期助产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经过改革实践,该校学生因产科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用人单位欢迎,2014届(2011级)助产专业毕业生8月份就业率为94.3%,专业对口率达到96%。由此可见,产科技术课程与助产护士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效果是显著的,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游 坤(1972- ),女,广西藤县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助产教学、妇产科临床与教学。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助产士衔接教学改革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8:58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木兰诗》中“行”的读音还得商榷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