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广州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2015-10-15 05:25章泽武陈祥友
探求 2015年6期
关键词:广州经济

□章泽武 陈祥友

(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广东 广州510070;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925)

新常态下广州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章泽武1陈祥友2

(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认识、适应并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本文在廓清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新常态广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局,并提出坚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准确界定广州经济发展阶段、对创新创业常抓不懈、立足国家战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革干部任免考核制度等思路和对策。

新常态;广州经济发展;困局;思路

一、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立足国际视野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通过对全球政治、经济关系变化的深刻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通过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的判断,并依据亚洲四小龙和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显然,立足国际视野是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这是由我国现行的运行体制和政策出台方式所决定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坚持国际视野不仅仅是理论工作者要具备的素质,也不仅仅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要具备的能力,是所有的公务员都要逐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坚持实事求是

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对于广州而言,笔者对当前广州经济发展已经处于“高级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度的交叉期”这个判断持怀疑态度。笔者之所以不认同利用学术界通用的经典工业化分类标准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因为现实的经济增长、收入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和我们现实的认知差距太大,而且传统经验数据也具有历史局限性。除了传统的经典分类指标外,我们还要纳入另一些指标才能构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测评广州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这个“实事求是”的新要求,不仅仅是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有去“求”、“是”的本领。

(三)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就是要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要对经济增速下降过度恐慌。不能所有的政策和措施都围绕着GDP的增速转,这样经济迟早会出问题。经济发展有一个内在的结构比例协调问题。超越经济规律来关注GDP的增速会导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消费结构的扭曲,最终出现经济衰退和萧条。具体到广州而言,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就是不要太纠结广州还能不能保住全国经济第三的地位。重要的是要找出广州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并逐步解决它。广州全国经济第三的地位是结果,不是手段和目标。

(四)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常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8%以上的增速,广州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招商引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招商引资的推动作用是有条件的。首先,招商引资带来的必须是异质性资本,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发展中国家必须有大量的闲置资源,劳动力、土地,各种原材料等,并能在招商引资领域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再次,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各种资源价格,尤其是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现阶段这几个条件基本上都不存在了。如果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常规性手段,其结果必然是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持续性上升,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步维艰,中国经济活力不断丧失,再加上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因素叠加,国际资本必将外逃。因此,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将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到依靠创新、创业上来。通过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把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资源转向依靠人力资源”。审慎使用招商引资作为重大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

(五)优化市场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完善市场监管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21世纪前十年,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大水漫灌式的宏观调控是主旋律。2002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M2总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存量,是18万亿。2012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M2总量94万亿,是2002年的5倍。而2012年的GDP不足2002年12万亿的4倍。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已没太大的腾挪空间。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让能创业、想创业的人尽可能地走向市场,让想做大、能做大的企业尽可能地实现梦想,让想做强、能做强的企业尽可能走向世界,就成为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干预经济最重要的方式。要达到此目的,各级地方政府就要从过去的以项目为抓手、园区为平台、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直接干预企业发展方式,转向对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市场监管和规则的维护以及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供给上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新常态下广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局

(一)整体经济环境日趋恶化

金融风暴以来,广州企业面临的整体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从2007年起,广州市经济增速逐年下滑,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开始逐步上行。经济在下行,而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升,企业要么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利润空间;要么倒闭,但转型升级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触而就,又需要政府大量的资源倾斜。此外,从1999年至2012年广州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水平的固定资产折旧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迅速下滑,从14%-15%下降到10%-11%左右(表1)。这种变化表明,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受到了极大削弱。经济增速在下降、工资成本在上升、固定资产折旧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幅下滑,均表明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在恶化。

表1 1999—2012年广州GDP按收入法核算的构成(%)

(二)工业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

通过2006—2013年广州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数据,我们发现在十一五及十二五前三年的八年时间中,广州三大支柱产业排第二的化工与排第三的电子信息之和,和排第一的交通运输制造大致相当,三大支柱产业的内在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广州三大支柱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等传统要素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微弱。因为无论哪一个支柱产业发生较大的技术变革,三大产业的内在结构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判断还可以通过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地位变化得到佐证。在这八年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都稳定持在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如果有较大的技术进步,它所处的位置会明显下降,因为技术进步会带来能源消耗的下降。

表2 2006—2013广州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亿元)

(三)第三产业比重虚高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是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单纯的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广州经济即将进入和接近发达国家水准。但建立在生活和消费基础上的直觉告诉我们,这一判断是有问题的。要弄清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65%对广州意味着什么,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发达中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与广州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有什么不同。

第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而广州以消费型服务业为主。2012年,对广州市GDP贡献最大的十六个行业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896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88亿元)、房地产业(1022亿元),前三位之和近4000多亿元,在13000多亿的GDP总量中占比近30%,占据了服务业的半壁江山。2013年,对广州市GDP贡献最大的十六个行业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2269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46亿元)、房地产业(1277亿元),前三位之和4800多亿元,在15000多亿的GDP总量中占比还是近30%,同样也占据了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占GDP60%以上的服务业中,有50%以上是低端的消费型服务业。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区域经济统计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越落后的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学术界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由于落后地区工业普遍欠发达,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大生产,因而经济主要靠简短的社会分工形成的、维持区域内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服务业来支撑,如杂货店、理发铺、农产品市场,甚至路边的补鞋摊。这样的服务业构成了这些地区服务业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中国学术界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说明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服务业。广州市服务业以低端消费型服务业为主,表明代表广州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化大生产增长乏力。

第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是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的结果;是重点抓住具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而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的结果。二战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发现,将对能源需求量大、环境破环严重,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将自己不擅长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集中精力在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品牌的维护上下功夫,集中精力从事生产链中最核心环节的生产,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就此,发达国家拉开了的产业空心化帷幕。从产业链的环节来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是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的结果。没有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环节支撑,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金砖四国,都面临着增长乏力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增长危机,这时重新工业化,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业企业和生产能力召回国内,就成为这些国家的不二选择。广州既没有全球产业链的环节,也没有泛珠区域的产业链环节,即使是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也难得一见广州的产业链布局。在整个产业链在广州区域内的情形下,我们的第三产业高达65%,只能表明广州经济的发动机——现代化的大生产正在逐步失速。

(四)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收益正在逐步萎缩

没有适时的技术进步,广州经济有可能在未来的5—8年后进入负增长。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技术进步、资本投入的增加、劳动投入的增加。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广州工业生产在总体上没有多大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的边际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十二五期间,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一状况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它不存在。经济增长就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增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量来推动了。

我们首先来看看劳动投入的增量。我们知道广州本地户籍人口早在数年前就已进入老龄化。所以本地户籍的劳动人口的增长是不能满足广州是经济增长需求的。要保持劳动力的合理增量广州只有依靠外来劳动力的流入。2000—2010年,广州常住人口由994.30万增加至1270.08万,十年时间里增加了300余万。这也是十五和十一五广州经济依然能保持快速增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广州的工资收入已经缺乏优势,打工收入不足以让农民工产生离井背乡、拖家带口来广州讨生活的动力,2010—2020年可以预见广州常住人口增速会呈逐步下降趋势。出门打工去广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广州的经济增长就只有依靠资本增量。但数据显示,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广州已经进入资本边际收入递减阶段(表3)。

表3 2009—2014年广州相关经济总量数据(亿元)

数据显示,2009年新增了1500亿的资金投入,2010年产出了850多亿的增量;相当于今年投入了1元钱,第二年只收回了0.6元钱。但这是个异常数据,可以剔除掉。因为它是4万亿的产物。2010年新增了1200亿的资金投入,2011年获得了1600多亿的GDP增量;相当于投入1.0元,收回了1.3元。2011年投入了1600多亿的增量,2012年收回了1600多亿的GDP增量,相当于投入了1.0元,收回了1.0元。2012年投入了2000多亿的投入增量,2013年收回了1800亿的GDP增量;相当于投入了1.0元,收回了0.8元。2013年投入了2500多亿的增量,2014年收回了1200多亿的GDP增量;相当于投入了1.0元,收回了0.5元。2014年投入了3600多亿的增量,2015年预计收回1300亿左右的GDP增量;相当于投了1.0元,收回了0.3元。这组数据表明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进入到边际收入递减阶段。其经济学含义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进步,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将进入绝对收益为负的增长阶段。这表明,无论你每年增加多少固定资产投入,广州的经济增长可能都会进入负增长阶段。这就是广州经济增长目前面临的严峻态势。当然,这组数据分析的严谨性有所欠缺。因为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在未来的两年、三年甚至更久才能转化现实的GDP,所以一个相对科学的分析应该是用3—5的移动平均数来进行推断,但这里的分析重点是强调广州已经进入了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递减区域,而不是来预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广州什么时候会进入负增长阶段。

(五)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专利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表4是2006—2011年广州、深圳的专利授权量数据。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广州的专利授权量是深圳的二分之一多;2008-2011年,广州的专利授权量占深圳的不到二分之一。广州拥有全省三分之二的高校,集中了全省所有的国家重点高校和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汇聚了全省大多数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0万人,院士70多人,专利授权量却只有深圳的二分之一不到。而深圳的专利授权量60%-70%来自中兴、华为两家企业。从专利授权数据上可以得出一个直观的结论:广州90多万的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抵不上中兴、华为两家企业。笔者认为,现行的科研考核办法和职称工资体系制约了广州科研体系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首先看现行的科研考核办法。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用论文形式表现出来,但论文不一定是科学研究的结晶。同时,真正有价值的科研突破都是长期潜心研究,有时甚至是机缘巧合的结果。现在每年都要发论文,而且还要根据论文的等级给出定量考核,并且和职称的评定和收入的提升捆绑在一起。这就导致无论有没有能出成果的科研,科研人员都要发表文章。不发表文章则职称上不来,工资也上不来。在这种以论文论英雄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下,极大多数论文作者将重心放在发表到一定级别的刊物上,不管论文科不科学、有没有应有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价值,尽一切可能把论文包装得像科学研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以论文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和产业是脱节的:一方面是产业、企业没有新的产品、新的工业、新的改良等;一方面则是中国所谓的科研论文产量高居全球第一。而更具体、更准确的讲就是中国的政府决策、企业产业发展、科研体系的创新是三个独立的体系,形不成合力。没有体制上的变革,彻底打破三个独立体系之间的隔阂,构建一个基于产业和政府决策需求的科研体系,构建一个基于学术规范基础的科研队伍,广州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将很难取得质的突破。

表4 2006年—2011年广州、深圳专利授权量相关数据

(六)广州经济发展忽略了内生比较优势的构建

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比较优势,广州、珠三角充分利用了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有利条件,将珠三角变成了世界工厂,实现了广州和珠三角的经济腾飞。但广州无限劳动力供给在2005年左右就已面临着终结,只有从对外生比较优势的关注转向内生比较优势才有出路。亚当·斯密认为:与其说是工作才能的差异导致不同劳动者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不如说是工作的差异导致了劳动者才能之间的差异,是工作选择的差异导致了收入水平的差异。这就是关于内生比较优势最早的表述。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相同约束条件下,政府不同的专业化和市场结构的决策,对一个经济体竞争优势的影响要远甚于自然禀赋状况。广州在21世纪初选择了重化工业的发展路径,而深圳和苏州则主动承接了国际电子产业的转移,这种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导致了广州、深圳、苏州不同的增长态势。又由于没有注意到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专业化路径选择对城市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广州没有完成传统重化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和传统重化工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改造,就匆匆选择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

三、新常态下广州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一)坚持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

广州的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配置。广州在新常态下进行产业布局和安排时,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首先,必须对广州用什么产业、什么方式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配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必须对当今国际上基本的经济周期现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后,必须对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资源价格趋势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广州用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方式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配置呢?用什么来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全球竞争优势呢?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环一中心”的发展思路。在国家中心城市周围环绕着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五个环,这表明市委市政府准备从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创新型城市这三个领域来切入。笔者认为这个思路是值得商榷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依据是海港、空港和陆路交通枢纽的货物吞吐量、各种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和批发零售的交易量,但是,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和产业链在全球延伸的结果,而不是反之。在电子商务如此发达的今天,国际商贸中心正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的商品集散中心,演变为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核心要素的集散中心,在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直接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终端客户进行销售。没有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核心要素的集聚,现在已有的海港、空港、陆路枢纽的的吞吐能力都会大幅下降,甚至沦为名符其实的“空港”。

其次,要对国际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有所认知。经济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是宏观领域存在所谓的周期,反复出现的东西就是周期性的东西。20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世界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牙买加体系下,世界范围内分别在1987、1997、2007发生了三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不能肯定在2017年前后会发生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在这个时间点前后,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警惕,适当的控制风险,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危局。另外,学术界解释经济危机根源的观点很多,最具影响力的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带来的产业效应枯竭,新的创新又尚未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会到来。根据一些学者对工业革命以来改写人类生活的发明创造的分期,他们认为每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效应,一般会持续50到70年,之后就需要新的颠覆性的发明创造来改写我们的生活。否则就会由于需求不足,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萧条,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革命的恩惠。按照这些学者的观点,到2020年前后,如果新的颠覆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能如期到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将会来临。

最后,要对美元与全球战略资源的走势有所认知。在美元本位下,全球战略资源基本上与美元保持着反向变动关系。当美元走强时,全球战略性资源价格会逐步走低。当美元走弱时,全球战略性资源价格会逐步走高。产业选择一定要注意到一些周期性行业的周期变动性质。

(二)准确界定广州经济发展阶段

其一,要对广州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精准定位。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克拉克、霍夫曼、钱纳里、库茨尼茨总结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广州正处于高级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广州即将完成工业化,迈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新时代。由于克拉克、霍夫曼、钱纳里、库茨尼茨总结的经验数据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这些经验数据,并以此来作为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工业化发展阶段最本源的问题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现代化;是伴随着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德国基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将工业生产方式变革划分为机械化、机械化流水线、自动化流水线和智能化流水线四个阶段。智能化流水线生产即我国最近热词“工业4.0”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认为工业化就是机械化,广州确实处于工业高级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但如果把流水线、自动化加入进来,广州只能算是工业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韩国工业生产处于传统重化工阶段,居民生活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后,恩格尔系数长期稳定在10%—20%之间。反观广州的恩格尔系数,2007—2010年一直在33%附近,近年来略有恶化,在34%左右。20世纪80年代,通过相应的技术改造,韩国的工业支柱产业成功的从资本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20世纪90年代又成功地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传统重化工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此基础上,韩国现代服务业开始迅速崛起,2007年韩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5.1%。但远远低于广州目前的65%。这说明广州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是工业增长乏力的结果,是传统的重化工缺乏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的途径、整体工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向下的结果。新常态下,广州的经济发展重心不应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也不应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而应是大力提升工业制造业水平,将资本密集型的传统重化工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的重化工业,同时加大对能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当然,对处于“初创期、体量不大”的新兴产业的扶持也要常抓不懈。

其二,要摸清广州真正的经济辐射能力。要对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相关要素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从人流的角度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提供一个较为详实的广州流动人口地域分布。近800万外来人口,如果主要是粤东、粤西、粤北的本省流动人口,从人口上讲,就是广东中心。如果主要是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邻省的,就是华南中心。如果全国各省大致都差不多,就是全国中心。从物流的角度看,可以从唯品会、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调取从广州发出的物流数据。这些商品主要流向广东省、华南地区、还是整个中国,各个区域占比各是多少。从资金流看,对广州银行沉淀的高达数万亿的居民存款数据进行梳理,看存款人是广东省、华南地区还是狭义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从技术流看,可以弄清在广州转化产品的专利都来自哪些区域,广州的专利又在哪些区域转化为产品。只有明确了广州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摸清了广州真正的经济辐射能力,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来确定广州经济发展的重心。

(三)对创新创业常抓不懈

首先,要尽快制定事业单位职工停薪留职三年政策的实施细则。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中国经济尽快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中央出台了事业单位职工停薪留职三年的政策,以求解创新主体不足的燃眉之急。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实施细则的制定,尽快释放出被体制束缚的创新动力。

其次,要加大教学科研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尽快解决企业生产和教学研究两张皮的问题。广州可以率先在高校出台以下政策:允许符合标准的教研人员,比如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每三年带薪去企业工作一年。这样,广州90多万科研人员就能迅速的转化为企业现实的技术人员。从实践上来看,除了一些基础性的、重大的科研突破,一些生产性的技术改造都是在生产环节,由一线的生产工人实现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加入会激起一股创新的热潮。

再次,广州要彻底改革现行的孵化器运作模式,实现从科技房地产向真正孵化器的转变。所有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在约定的孵化期内,不收租金,不收电费、水费、垃圾清运费。所有的费用全免。在全免的基础上,各孵化器还要建立精干的财务管理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和市场营销队伍,帮助这些创业之初的小微企业,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资金筹划,实现人员的最优配置和产品的推广。进入孵化器的企业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还能享受孵化器的财务、行政和市场推广的贴身服务需要以让渡部分股权为条件。这样,孵化器在引进企业时,就会慎重选择入驻企业。

最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扶持对策,要从科技银行转到风险资本。在宏观经济不稳、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银行业在加速小微企业倒闭上更有动力。政府对孵化器内的高新科技企业的资金扶持,要更多地从风险资本市场上想办法。例如,把现在每年直接奖励或分配给企业的资金作为一种担保资金,撬动闲置的社会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一旦发生亏损,先以保证金支付,保证金支付完毕后,剩余的债务再由投资者按投入比例分摊。美国在20世界70年代后期能走出滞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撬动了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涌入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来源。这值得我们借鉴。

(四)从国家经济战略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近期出台的新型城镇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等国家经济战略,既有区域合作方面的,也有国际分工领域的。只要我们有担当,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从任何一点切入,深耕实干,都会取得巨大成就。如以南沙广东自贸区为载体,列出详细负面清单,在逐项对照解决的过程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框架,推动巨大市场能量的释放。又如广州能不能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个机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选择两三个重点领域突破,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形成该领域的全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广州的未来在于能率先建立起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制度上释放所有生产者的创业积极性;在于具有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在于具有对全球产业链进行服务的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在区域合作和国际分工领域,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融入的空间,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组织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对WTO,及以后的TPP、TIPP等其它的重要国际组织的相关条款的专门研究,更好地从区域合作和国际分工中赢得竞争优势。

(五)改革干部考核任免制度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前些年,由于整体的政治环境,许多投机分子混入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党和国家、没有历史和民族、没有人民群众,有的只是权力,以及依附于权力的金钱、美色和个人的功成名就。这样的人严重腐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严重影响着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把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广州要率先在建立全方位的党员干部监管体系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纪委管党纪、监察局负责监督政策实施、检察院抓贪腐的三级联动机制,将权力装进为民所使、为民所用的笼子。

[1]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4.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周权雄

F299.27

A

1003—8744(2015)06—0029—09

2015—10—13

章泽武(1974—),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陈祥友(1964—),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广州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我与广州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