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华
摘 要 作者通过对自我调控能力的解读,借鉴高校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的部分经验,结合自我调控的理论研究,提出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体系,分别从课程体系、活动体系、文化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四方面为高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形式、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能力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9.083
Construction on System of Culturing Undergraduates' Self-control Ability
WEI Fenghua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2)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cultivation system in self-control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studying about self-control ability theory and referring to experiences about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n undergraduate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ur aspects i.e. curricular, activity, culture and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were supposed to be effective and operational approaches and model for culturing students self-control ability.
Key words self-control; self-control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自我调控能力,在英文中表述为self-control ability,学者吴春安曾经在《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分析及培养初探》(华侨大学学报,1988年第二期)中对它的含义这样描述:“自我调控能力是指个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的,并为实现预定的目的而自觉控制、调节自身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即个体能够主动学习、掌握、使用调控策略,在实现主观意图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达到自身与外部环境、行为表现与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各环节间动态平衡的能力。
自我调控理论研究已经表明自我调控具有发展性、训练性,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一些实验如瑞内的自我控制干预策略模型、梅臣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以及众多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方案等,①也表明后天的干预训练对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是有效的。同时高校也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可以以此为指导,探寻培养高校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有效形式,进而构建高校进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体系。本文认为应建立以下四个体系,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进行培养:
1 课程体系
按照课程的形式和目的划分,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1)理论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做我调控能力中的作用。理论课通过课堂教育、心理讲座、生涯规划等主渠道传授给大学生与自我调控相关的知识、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此过程中认知是基础,是最主要的。认知能力包括知己能力、知人能力和人我互动能力三个方面。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讲座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策略的传授,把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自觉反省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学会共情体验,从别人的反馈中认识、欣赏自己,从而激发自信心,积极面对适应不同的环境。在新生入学初期,要尤其重视入学教育,从心理健康普测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迅速找准位置,适应大学环境。
(2)实践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中的作用。实践课则通过新生军训、团体咨询、辅导等方式加强行为训练,以达到整合、拓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行动贯彻、联结及融洽在一起,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的目的。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关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及训练的方案,②包括认知训练、日常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每个方案包括方案名称、实施人群、时间要求、实施办法、预期目标等内容。举例:
活动简介:“全身定”,即多个人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决定胜者具有“控制别人”的能力,负者必须甘愿被别人“控制”,其实被“控制”的一方完全是出于自我对规则的遵守,因为没有绝对的强制力。这是一种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非常有效的方式。
评价: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器材;易于操作,但是短期内难见效果,需要循序渐进,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成长。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系统体系。在具体安排上,学校可以先开设涉及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讲座,之后进行团体辅导进行大范围的讲授、培训;③针对特殊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如有情绪问题、思想障碍的学生,与他们单独、深入地交流、沟通,采用认知调整、情绪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等方法,深入分析症结所在和可能后果,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帮助他们支撑或者重建健康积极的精神世界。
2 活动体系
简单的说教、偶尔的讲座、一两次的活动,并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行为习惯,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需要在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多次的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掌握了自我调控的知识和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学生还需要系统、有效的系列活动来强化学生把思考和行动贯彻、联结及融洽在一起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然顺利的将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善于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的主题班会,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自我价值观以抵抗不良诱因,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定期开展团体比赛活动,锻炼学生意志力、培养团队意识,催化对大学生外控转为其自我内控的过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克己奉公、锐意进取的品格,与人合作,宽厚待人的性格,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找准位置,建立正确的目标体系;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评优创先活动,激发增强学生行为的内驱力,促使其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从而把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趋向于保持良性的反应-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既个性多样化,个性是决定人对激励方法反映情况的根本原因。用同种方式去激励不同的人会降低激励方法的作用,因此,首先要通过课程体系中的团体咨询和个体辅导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才会达到最优状态,即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3 文化体系
李术才提到,导致现在大学生普遍自我调控能力较低的因素之一就是文化,也是我国国情所致。与西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不同,中国父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对孩子采取过度保护的策略,④致使孩子好多事情不会做、不能做、不愿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学校应该从新生阶段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锻炼为人处事能力,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给新生印制指导手册,内容要丰富多彩,可以加进学院介绍、学院名人等方面,尽量有所创新,作为给学生提供及时帮助的一种方式,弥补上文介绍的教学、讲座和团体活动等方式不能随时指导学生的不足。当然,如何使用好这个指导手册还要配合一定的工作,如通过组织阅读名人传记,帮助大学生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利用网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
4 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制度规范比如综合测评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程管理,通过奖优罚过的强化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⑤作为高校长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综合测评、学籍管理等现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不足,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规章制度,尽量达到公正、透明、人性化的衡量标准。另外,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还要重视朋辈间互助、监督作用以及培养学生“慎独”的品质,⑥引导大学生逐渐把外部刺激转化为自控力,潜移默化中将有意自控转化为无意自控。
总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情感教育,改造或者重建学生的世界观和信念系统;引导学生由自我中心转向自我责任中心;开设相关课程和专题性讲座;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他们自我调控水平;运用好心理普测和筛选工具;定期团体指导,增加个案咨询;树立朋辈榜样,给予学生人格激励;教师、辅导员和心理中心给予学生个人发展和调控策略指导;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锻炼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注释
① 班杜拉著.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12,113-150.
② 金剑强,郑全全.朝向目标努力过程中自我控制的机制和策略[J].人类工效学,2003.9(1):52-54.
③ 盛玉霞.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6(12):25.
④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5(6).
⑤ 郭晓媛.浅析大学生的自控能力[J].才智,2011(32).
⑥ 贺淑红,马慧芳,马海林.藏族大学生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