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2015-10-14 22:20黎贺桃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高校信息化

黎贺桃

摘 要: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无疑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为保证高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教务管理工作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59-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日渐增多,专业方向更细分,使得教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师生需求的逐渐增多,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步落后,尤其是学生成绩审核、自主选课、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及在系统进行等级考试报名工作已向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日渐繁杂,为适应新的变化,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工作以及满足师生需求,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是以文件形式为主、电子化形式为辅的模式完成教务管理工作。尽管电子化形式能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实际并没有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没有满足师生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并没有得到解决,离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没有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急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等优势。

(一)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以老带新传授工作经验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从而降低教学管理效果。而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及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的数据不断庞大,而且数据之间紧密结合,传统手工模式已逐渐落后。而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原始数据输入,使得数据格式统一,分类明确,查询方便,同时可以实现各系、行政部门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可以促进各系级、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电子文档、无纸化、信息化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

教务管理工作由许多模块组成,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级考试、课程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施教者、受教者、教学硬件等。通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把这些模块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这就可以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转化为师资管理、学生管理等模块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从信息资源处理角度来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信息资源也是相对单独的,教学数据、信息的交换、处理需要繁琐的人工传递过程,教学数据、信息的传达性不高,准确率也不高。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使得教学数据信息有效地、及时地进行交换、共享,解决了各部门对教学数据、信息的共享需求。

从信息资源共享角度来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学管理人员是师生间教学信息交流的纽带,他们必须要及时获取及下达教学活动的信息,如及时做好师生调停课的传达工作;在师生间进行教学意见的收集及反馈,以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保证了师生间教学活动信息的高速传达性,同时师生间可以也通过网络的及时性、灵活性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准确性,还可以加快工作进度。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其他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与本校教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力求方便,服务师生。而目前许多高校基本都采取委托某个软件公司进行研发,或是直接购买现有教务系统,由于软件公司缺乏教学管理经验,难以在教学管理立场上考虑实际情况,同时没有本校相关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研发,使得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大打折扣,系统某些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虽然某些功能可显示却只能搁置在系统中,或者是有些功能没有被研发,仍旧是需要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去完成。

另外,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尤其是网络服务器的支持,这才能确保教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自主选课时、等级考试报名时,由于服务器负荷过大,导致系统瘫痪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教务管理人员也时常碰到系统突然故障的现象。另外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只能支持校内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如在校外使用则需要繁琐的过程,这种不完善的配套设施最终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观念不强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只有训练有素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目前,普遍高校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日常的常务性工作,技术含量不大,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即可胜任此工作,同时具有高校教学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学管理人员比例较少,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整体能力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需要。

就目前而言,高校仍是较多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仍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尤其是年长的教师,还不太能接受信息化这种新颖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无纸化、电子文档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师生而言还处于朦胧时期,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及推广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三、高校有效利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合理设计教务系统、完善教学硬件配套设施

首先,高校必须合理地设计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符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对教务管理系统有一定的重视,对系统的研发、维护与更新都需参与其中。在研发教学管理系统前,应向服务于教学管理一线的人员征集建议,或者直接派教学管理一线人员参与到系统研发当中,其次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块设置需合理,尽可能将日常教学所涉及的模块规划在系统中,方便日后进行教学管理。同时,高校必须不断地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与更新,将信息化管理实现最大化。

其次,配套设备是基础条件。为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应加大教务管理硬件配套措施的投入,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功能。这样,才能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于教务管理中来,使教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观念

作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一线使用者,作为学校各系部、各行政部门间的纽带,作为师生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的纽带,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学管理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套好的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教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设计一套功能全面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只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最终将其运用到教务工作中并且决定该系统功效的还是广大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学校应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可以自如运用系统处理繁杂的教务工作,将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而教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全校师生,也只有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为此,全校师生应改变传统观念,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加强自身计算机基础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使用中提出更好的建议,使教务管理信息化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四、小结

在高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逐渐意识到,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只有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才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明确性。有助于增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减少矛盾。

参考文献:

[1]李花.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112-114.

[2]董明伟.高校教务管理的二级优化与实務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1

[3]姚桂英,邓一兵.论高校教务管理在构建和谐教育中的作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6):183-184.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高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SaaS的教务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