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中仁,黄敦旺,侯永红,江传杰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郑州 450008)
增强科技支撑助力现代畜牧业发展
——“河南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要点解析
岳中仁,黄敦旺,侯永红,江传杰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郑州 450008)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是畜牧业大省,抓好各项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对于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助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宣传推广我省的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我刊特开设“政策之窗”栏目,该栏目主要针对我省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行解读和要点分析,希望能为我省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为广大畜牧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掌握政策,受益于政策,起到指导作用。敬请广大读者持续关注。
为巩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大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行补助。2012年起,河南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开始实施。2012-2015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 550万元,共对我省120个县(市)和河南省正阳种猪场、河南省郑州种畜场和河南省种牛遗传性能测定中心三个技术推广单位进行了项目补助。在组织项目实施中,我省按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部署,以增强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养殖户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养殖户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不断健全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逐步建成运行高效、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养殖户满意的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真正发挥好公益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公共服务能力。
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畜牧业科技示范补助和畜牧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三大类。
1.1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主要用于基层畜牧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额的25%,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误餐补助,根据畜牧业技术人员下乡天数和工作任务量,参照当地下乡补助标准发放),完成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额的5%,根据对畜牧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发放),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劳务等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额的5%),以及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费用(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额的5%)。
1.2畜牧业科技示范补助
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兽药、疫苗、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物资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的补助(不得低于补助资金总额的25%),畜牧业科技示范场(户)购买种畜禽、冻精、兽药、疫苗、饲草饲料等的补助(不得低于补助资金总额的15%),以及播放畜牧业科教片、开启网络书屋、3G技术等现代化推广方式的补助(不得超过补助资金总额的5%)。
主要用于基层畜牧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畜牧业技术人员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培训费用,不得低于补助资金总额的15%)。
2.1成立三级组织机构
为保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顺利开展,全省成立了省市县三级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财政厅联合成立了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省辖市和项目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稳步实施的工作格局,为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2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一是与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制定《河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各项目县,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结合行业特点,河南省畜牧局制定并下发《河南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具体指导各项目县的实施和资金管理。三是为推进项目实施,河南省畜牧局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快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通知,适时指导项目的开展,及时督促各项目县按照方案要求加快实施,同时,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四是在河南省畜牧业信息网开辟“科技推广”专栏,发布相关政策、上级指示和有关通知要求,明确实施目标,提出任务,有力地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3严格资金管理分配
这种与“道”相应的意象,在作者便是“形上之思”,是作者对于宇宙、人生、命运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并非是以逻辑思辨的形式而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开的。陈良运认为“诗歌创作中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是从屈原始”[9](P200),其实在《诗经》中早就出现了不少象征性意象,而屈原之所以被认为是第一个运用象征性意象的诗人,就是因为楚辞中不仅饱含着作者对宇宙、人生、命运的思考,同时这些思考还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完成的。在屈原那里,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性,是和它的神话性与神秘性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是和早期先民对世界的直观感受分不开的。
河南省畜牧局根据各县畜牧业产值排序确定项目县,每年再根据上年绩效评价结果淘汰部分项目县,同时补充相应数量的项目县。补助资金主要以畜牧业产值为依据进行分配,并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在资金监管上,要求项目县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资金使用方向和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程序、完善支出手续,建立备查账和相应的工作手册,认真记录每笔报账和领取补助的事项和金额等。
2.4积极开展项目培训
一是河南省畜牧局举办省辖市和项目县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参加的省级培训班,解读省级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县制定实施方案。二是河南省畜牧局组织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人员参加农业部组织的技术培训,各项目县对选聘的技术员通过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开展网络书屋建设,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平台和途径。示范基地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并对示范户开展技术观摩,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现场指导。
2.5认真进行绩效考评
一是各项目县按照县级方案时间安排及时向省畜牧局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省畜牧局根据掌握情况,督促指导全省的项目实施。二是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县进行督导,及时督促各项目县按照方案要求加快实施。积极调动省辖市发挥桥梁作用,做好督促和指导工作,加强对项目县的检查和指导。三是河南省畜牧局设计调查问卷,对各项目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负责人等进行电话调查,了解技术服务满意度,并作为得分项纳入省级考核。四是各项目县按照河南省畜牧局要求及时开展自查自评和省辖市初评,河南省畜牧局进行审查和全年考评,将综合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并与下年度资金分配挂钩。
3.1科学遴选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县级畜牧部门应根据本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围绕1~2个主导产业,组织遴选相应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进行公示。
3.2建设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每个项目县要根据遴选的主导产业,优先从辖区内的省级以上种畜(禽)场、标准化示范场(小区)、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选择确定1~2个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以奶牛、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基地,存栏规模要在300头以上;以肉羊、生猪、家禽为主导产业的基地,出栏规模要分别在500只、1万头、5万只以上。选择确定的试验示范基地要进行公示,在显要位置竖立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试验示范基地要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举办观摩、展示活动,现场培训养殖场(户),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3培育科技示范场(户)
项目县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等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遴选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科学养殖意识强、乐于助人的养殖场(户)作为科技示范场(户)。每个示范场(户)至少带动周边5个养殖场(户)。畜牧业技术推广补助资金在20万~35万元的县,每个乡镇遴选培育1个以上科技示范场(户);补助资金在40万元以上的县,每个乡镇遴选培育2个以上科技示范场(户)。遴选的示范场(户)要进行公示,悬挂科技示范场(户)门牌。
3.4遴选技术指导员
项目县按照技术指导员与示范场户1∶2~1∶5的比例确定技术指导员数量。技术指导员应从县、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选聘,技术指导员确定后,要进行公示。项目县要与技术指导员签订技术服务责任书,统一颁发聘书和胸牌,明确包场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要制定技术指导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强化对技术指导员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补助和奖励。
3.5加强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县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畜牧业技术人员工作需要,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政策、技术、管理等综合培训,每名技术指导员全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0天。同时,鼓励技术指导员加强自学,组织引导在校畜牧兽医专业硕士、博士到县乡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顶岗实习。
3.6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服务手段
项目县要加快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建设,完善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数据库,加快乡镇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综合管理平台应用。积极利用专家咨询、网络书屋、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推广畜牧业技术,推进畜牧业科技服务进场入户,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使养殖场(户)真正得到实惠。
4.1体制建设逐步完善
通过项目的实施,健全了乡镇或区域性畜牧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了公益性定位。各项目县明确了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乡镇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职责及任务;明确了县乡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岗位职责,实现乡镇(区域中心)一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80%以上乡镇(区域中心)一级机构实行“三权归县”;县乡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到位。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充实了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全省大多数项目县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均在80%以上。
4.2机制建设逐步健全
全省各县畜牧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了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100%的项目县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畜牧业技术推广考评制度、畜牧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等,并不断完善。不断推行多元化推广制度,积极推动涉牧大专院校、畜牧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等参与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完善了“专家定点到县、畜牧技术人员包场联户”的工作机制。推行了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考评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
4.3服务能力提升
建立并完善了“专家+试验示范基地+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加强科技示范基地与市级以上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养殖户满意的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切实将中央的政策落到了实处,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技术进场入户、技术到位率达到98%,技术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掌握了农民的真实需求,使技术服务的开展更有针对性。通过技术服务,改变了农民传统的饲养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使养殖效益得以提升。补助资金进场入户,加快新技术的使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增加了养殖户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4.4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2012年,全省共遴选了6个主导产业(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等)、34个主导品种和48项主推技术,确定了120个试验示范基地、2 481个科技示范场(户)、1 590名技术指导员,辐射带动了12 405个养殖场(户)。2013年,全省共遴选了6个主导产业(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鸡、蛋鸡等)、38个主导品种和36项主推技术,确定了147个试验示范基地、2 932个科技示范场(户)、1 836名技术指导员,辐射带动了14 660个养殖场(户)。2014年,全省共遴选出8个主导产业(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奶山羊、肉鸡、蛋鸡、肉鸭等)、38个主导品种和36项主推技术,确定了138个试验示范基地、2 859个科技示范场(户)、1 897名技术指导员,辐射带动了21 568个养殖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