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微生态制剂生产中品控要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15-10-14 05:43:54曾华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4期
关键词:活菌菌种制剂

曾华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郑州 450008)

饲用微生态制剂生产中品控要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曾华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 郑州450008)

饲用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它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之目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显现出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微生态制剂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逐渐被世人所认可。

目前,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众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酵母菌类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类微生态制剂和霉菌类微生态制剂。

1 微生态制剂生产中的品质控制要点

优质的微生态制剂应具备如下标准:①制剂应含有一定数量的活微生物,且活菌量至少应达到每克107~1 010个。②菌株应稳定、安全、可靠。③菌株能在肠道中存活、繁殖,且具有抗pH值变化和抗环境变异的能力。④制剂应具有提高生产率和抗病的有益作用。⑤制剂应能长期储存,在此有效期限内不应低于标示的活菌数。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问题屡有出现。主要是活菌含量低,水分含量高,不耐抗生素,对胃酸和高浓度的胆盐不稳定,使微生态制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应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1.1筛选优良的菌种和菌株

菌种(株)是维系微生态制剂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它是微生态制剂的质量保证,是品质控制中最重要的指标。微生态制剂产品应表明所用菌种的所属、种名和菌号等。目前,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生产用菌种的筛选应根据生产制品的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生产过程和生产条件等。必须考虑菌种的4个主要质量特征:①安全性:对人和动物无毒副作用;②有效性:通过动物试验结果证实其确有效果;③稳定性:菌种具有较稳定的生物学、遗传学特征,在使用和贮存期间应保持稳定和活菌状态;④可接受性:适合用于大规模生产,生产工艺和流程简易化,使用方法和价格应可接受。

菌种的来源历史应清楚,应经过专门机构鉴定认可后才能用于生产。菌种在投产前必须进行生物学、遗传学特征的检验,以确定其稳定性。检验内容包括:形态及培养特性的检查;糖发酵和生化反应检查;代谢产物的测定;安全性试验;必要时应作G+C测定和其他遗传学特征的鉴定。

在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例如乳酸杆菌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球菌等,它们某一性状往往有巨大差别),根据预定目的,结合菌株的特异性进行筛选。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大多用复合菌株。

1.2确保活菌含量

活菌含量是评定产品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指标,一个合格的微生态制剂中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活菌,但保存中的活菌率很不稳定。因此,产品在出厂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活菌数。目前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大多是厌氧菌,大多生产中只在培养过程中能保持良好厌氧状态,若能在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培养、观察等一系列操作过程都保证能在严格无氧条件下进行,例如采用更为复杂的严格厌氧技术,包括亨盖特的滚管技术和厌氧手套箱技术,这样产品的活菌量将会提高。也有采用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混合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三者比例要适当。

生产时所用培养基中应提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必要时还应添加促生长剂,以保证产品中有足够量的微生物及使微生物在培养、保存和使用时保持良好的活性。

1.3延长保存期

目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大多都是一些较难长期保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不运动的厌氧菌。活菌制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将逐渐减少,影响菌群成活的有水分、温度、pH值和抑菌物质等。水分升高则菌群存活率降低,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使用了脱水剂,以延长保存期;温度的升高将严重影响其活性,所以微生态制剂一般要求冷藏;除乳酸菌外,一般最适pH值为中性。抑菌物质能严重抑制其活性,所以不能与抑菌物质混存。

在保存期间,活菌极易死亡,Chaitow曾建议,治疗用的微生态制剂在有效期内应保证活菌含量不低于每克109个。为了提高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在室温下保存36个月对活力无影响。

不同剂型的产品,其保质效果差别极大。一般地说,冻干粉类优于凝胶类或水剂类在冻干粉中,微胶囊类又优于一般胶囊、片剂或粉剂类。所以,从保证活菌含量的角度来考虑,应大力提倡发展微胶囊或胶囊剂型的冻干菌粉。

1.4加强质检

目前的微生态制剂检验标准中一般都包括活菌数测定、杂菌检查和安全试验等。活菌数检测有的采用血细胞计数,在记录活菌数的同时也记录了死细胞数。杂菌检查要求严格无菌以防再污染,这给检测带来不便。安全试验有的需要长时间才能检测出,因此开发出便捷、可靠的质量检测方法迫在眉睫。另外,目前市售的品种没有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同一项目的标示规格单位等不统一,所以应尽快规范微生态制剂的质量标准。

2 微生态制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应用广泛,兼有养生和保护功能,能起到“已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重要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和研究,国外已进入高潮,并且形成强大的产业,每年的收入相当可观。而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发展相对缓慢,较国外有很大差距。导致如此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我国微生态制剂起步较晚,许多微生态制剂尚处在开发和试验当中,没有投入到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当中去,所以市场上成熟的产品种类较少。②目前已确定在我国适宜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种类太少,尚需开发新的菌种,或利用现有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改良现有菌种,使之具有新的特性。③微生态制剂的制作和加工工艺手段落后、单一,对微生态制剂生产的后处理阶段手段匮乏,很难保证微生态制剂在与饲料混合过程中不被其他有害菌污染,无法保证微生态制剂的安全稳定性。④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善,应更加深入地研究,以指导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生产及使用。⑤菌种经反复扩培,逐渐失去优良特性,同时饲用微生态制剂菌种单一,或由少数几种菌组成,缺少配伍研究。⑥对于微生态制剂,我国还没有相关产品标准,导致目前产品结构的混乱。⑦菌种针对性不强,同时菌株的剂量和浓度不够,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数才能达到效果。⑧饲料加工、贮存和运输中,菌株活性下降。可以考虑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微胶囊技术等提高菌种活性。⑨产品活菌的不稳定性。活菌进入消化道后,多数不易耐受胃酸和胆酸的作用,很难有足够的数量到达肠道或定居肠道发挥作用。在与肠道内寄生的微生物竞争中难以获得优势地位,不能很好地起到抑制有害菌的作用。⑩微生态制剂应用缺少针对性。较少考虑作用对象、使用目的与使用环境,如反刍动物一般选用真菌类益生素;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应选用双歧杆菌等菌株;用于改善养殖环境的主要是光合细菌和消化细菌;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在防病促生长方面体现出一定效果。

3 使用注意事项

3.1安全性

在筛选菌种时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毒理学试验,确定无毒副作用并经权威机构鉴定后方可用于生产,避免可能存在的隐患。特别是有些菌株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因理化及微生物毒素或菌种本身的原因引起突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定期对生产菌进行安全性检测。

3.2活性

水分、pH值、氧气、温度、湿度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微生态制剂活性的影响较大。微生态制剂一般应保存于低温、干燥且pH值6~7的条件下,在使用中应注意保存条件和期限,同时应保证生产菌株在一定的传代范围。如保存方式不当或保存时间过长,其活菌数量不断减少,使用效果会降低。在饲料的制粒和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等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活性具有损害作用,可造成益生菌孢子的损失,如乳酸杆菌在60℃以上、酵母在70℃以上的制粒过程中生物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另外,有时在加工过程中设备问题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饲喂效果,例如,因混合机性能不佳而造成的微生物制剂分布不均,从而使动物采食的活菌数量得不到保障等。

3.3选择性

动物微生态制剂有很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较适宜的使用对象,应根据动物种属、生理阶段、环境条件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时加以选择。

3.4有效性

影响活菌制剂效果的因素多,应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并正确使用,以保证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活菌菌种制剂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48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