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凤
(绍兴市柯桥区水务集团,浙江 绍兴 312030)
绍兴柯桥与苏州吴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祁金凤
(绍兴市柯桥区水务集团,浙江 绍兴 312030)
苏州吴江与绍兴柯桥同处长三角经济区,地缘相近,经济相通。本文通过对绍兴柯桥和苏州吴江两地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吴江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和经验,以期找出两地之间的差距,通过学习借鉴吴江的成功经验,为柯桥抢抓发展新机遇,促进其经济新腾飞。
经济发展比较;结构调整;自主创新
苏州吴江与绍兴柯桥同处长三角经济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通,文化相融。然而当前,我们必须承认,在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吴江已成柯桥追赶的目标。
吴江区与柯桥区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经济发展轨迹相似。在改革开放以前,二地都是农业大县,典型的鱼米之乡。经济的起飞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都没有国家级的大型建设项目落地,草根经济特征明显,企业体制改革以后,民营经济同时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业是二地的传统产业,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是带动经济起飞的支撑产业。经济的外向度都较高,外贸对经济的影响明显。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市经济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二地在经济上往来频繁,联系紧密,有一定的互补性。
2004年,与吴江比较柯桥并不落下风,一些重要指标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等还具有相当优势;部分指标如投资、农业差距不大;最明显的劣势在外向型经济。回望2000年,柯桥的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都超越吴江,双方对比,柯桥优势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江前进的步伐明显加快。到2014年,除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柯桥有优势之外,其他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22个重要指标柯桥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特别是在财政收入,外向型经济,科技,投资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
十余年的时间,为什么会产生颠覆性的逆变?二地间哪些方面的发展差异导致经济实力产生反差?在此,我们从反映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入手,抽丝剥茧作些探究。
柯桥、吴江两地从2000年起经济总量交替领先,处于胶着状态;2006年起差距开始逐年拉大,曲线的叉口变成嗽叭状的“敞口”,2003年前,柯桥比吴江经济总量要大,但差距在缩小;2003年到2005年,吴江GDP总量开始超过柯桥,但差距没有拉大;2006年以后差距直线拉大,到2009年达到峰值,此后维持在吴江比柯桥高30%左右的水平。
分析前进中的吴江能走得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1.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剖析二地的GDP构成,可以发现:形成经济总量差距的最大成分是工业。
表1 绍兴柯桥与苏州吴江2014年GDP构成对比 单位:亿元
从2000年开始,吴江区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特征,而柯桥则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的变化特征。十四年间,吴江区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46.21%,上升到2014年的50.18%,提高了3.97个百分点;而同期柯桥由占比59.4%,下降到48.9%,降低了10.5个百分点。
2.经济的强盛还得靠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2000年至2014年吴江的工业年均增速达16.3%,柯桥是12.3%,工业年均增速4个百分点的差异是导致二地经济发展差距的最主要因素。
吴江工业为何能快速前行?我们认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是重要原因。
吴江工业支柱产业特征明显,以2002年为例:丝绸纺织占35%,电子信息占35%,通信电缆占9%。到2014年形成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占26.1%,丝绸纺织业占29.2%,光电缆业占13.4%,装备制造业占16.7%。
与此对应,2000年时柯桥工业构成状况为:大纺织占72.7%,装备制造占3.9%,其他制造业(主要为工艺品制造)占 3.7%。2014年大纺织业占56.8%,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PTA)占13.7%,装备制造业占4.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2%。
14年间柯桥的工业围绕大纺织业更多的是在“纵”的方向着力,如果算上大纺织的前道PTA,则柯桥纺织链在工业结构中的占比与2000年几乎一样,仍然达到70.5%。而吴江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努力在“横”的方向着力,纺织业优势依旧,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损害小的电子信息、光电缆、装备制造在工业中的地位快速提升,更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几年着力倡导培育的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平板显示器、生物医药、物联网产品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茁壮成长。
柯桥与吴江处于同一经济区(长三角),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经济几乎同时起步,产业结构相仿,为什么近年来两者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如此反差?追根溯源,吴江近些年来在科学发展上的一些成功实践,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1.发展战略:咬定目标不放松。战略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从吴江2002年至2014年间历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发现在观察周期内(2002-2014),实施了“十五”到“十二五”三个五年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始终在“变”与“不变”间实现了有机、辩证的统一。始终推行开放带动、城市化、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战略。
2.软环境:培育筑巢引凤的参天大树。这些年来,吴江在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经济软环境,增强对投资者、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使之成为一个投资创业的沃土可谓不遗余力。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吴江从2000年开始经五次区划调整,乡镇数量减少一半,形成了“8镇二区”的格局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通过“大镇制”实现了合理布局城镇体系、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精简管理机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目的,经过调整以后区域发展协调功能增强,统筹发展的能力提升。二是在对外开放上,2003年吴江即设立了正处级的海关,商检同步进驻,通关更加便捷,效率大幅提升,夯实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基础。2008年以来建立了4个省级、国家级出口基地,11个品牌被认定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三是在开发区建设上,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舞台,在吴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载了经济前行的诸多愿景理想,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大软实力。目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吴江区对外开放、产业带动、优势辐射的经济高地。
3.民营经济:成功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吴江发展民营经济与浙江,尤其是柯桥渊源颇深。1997年以前,作为“苏南模式”的诞生地吴江民营经济还处在萌芽状态,1998年,吴江区适时提出了“大力引进外资、积极启动民资、加快企业改制”的“三资制”发展经济工作思路,到2000年,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组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驶入了快车道,民营经济总量从1997年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不到10%,上升到2000年占到43%的比重。以后又提出了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超越计划”,民营经济成为今日吴江经济的二翼之一。
4.外向型经济:好风凭借力,扬帆出远海。吴江区的直接利用外资从1988年开始起步。历届区委、区政府根据吴江区的实际,抓住世界产业转移机遇,长期坚持“外向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新世纪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吴江成为外商投资的青睐之地,到2014年,全区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17家,注册外资177.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73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的质量明显提高,已有四家外资企业总部落户吴江,总投资达4.82亿美元,现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吴江投资设立的外资企业17家。对外贸易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45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116.65亿美元。
5.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坚持创新发展,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是吴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而关键战略。吴江现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国家技术中心4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4家,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8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6%。
6.片区经济:百舸争流,各显神通。片区经济是吴江经济腾飞的秘笈之一,片区经济的最大特色是差异化竞争,最大限度发挥各片区优势,同质化竞争减至最小。吴江充分利用长三角经济圈腹地的区位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制定的“四沿”经济片区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片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这就是:借上海资源实力,取浙江机制活力,引外商资金技术,依太湖优美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
思考一:经济结构如何优化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着眼于调整比重,而应更好地协调三次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效互动。从2000年到2014年,吴江的第三产业比重仅提高6.6个点,期间这一比重一直在35.5%~40.5%之间波动;柯桥2014年比200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而且除了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比重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为直线上升。然后,柯桥的经济总量并未因此而同步上升,与吴江的差距反而拉大,这值得我们思考的。
思考二:经济发展动力何在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自内在的和外来的二个方面。内在的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需更具财富创造能力。外来的要广开门户,海纳百川,以博大的胸怀吸纳外来资本落地生根。吴江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全方位的开放才有现代化的经济。
思考三:未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
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多的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要转变思维,“有投资就有产出”“有多大的投资才有多大的产出”“要产出必须有投资”,在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时候,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现在要素制约日趋严酷,投资落地空间越来越小;投资成本大幅提高,实践证明同样的产能所需投资额今非昔比;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极易陷入恶性竞争的陷阱。实证研究表明,投资的边际收益在逐年下降,因此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投资,但不能单纯依靠投资,不能盲目“崇拜投资”。未来的经济发展走的必然是内涵提升为主的道路,因为只有科技能力的提升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思考四: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转
以印染行业为例:印染行业是柯桥的优势产业。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禀赋基础之上的,自然条件优势转化成产业竞争的核心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在自然资源消耗基础上的行业,其上限必然受资源容量的制约;过度的规模扩张必然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一旦为生存而内耗将导致已有优势丧失。做强印染行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采用经济的,技术的手段,迫使企业摒弃以环境为代价、以价格为武器、以量取胜的竞争方式;有进有退,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劣势企业退出转行;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提高自主经销比重,塑造自主品牌,因为代加工永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就像“富士康”只能是“富士康”永远不会是“苹果”一样。
(责任编辑: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