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10-14 02:40王本丽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河南驻马店463600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我院

王本丽(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60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本丽
(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600)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经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但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心力衰竭、猝死等情况。因此必须要重视患者治疗期间症状变化,采取必要性护理措施。现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我院诊断,与WHO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1]。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人格分裂者;无溶栓禁忌证;发病时间>6h。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1.2±2.3)岁;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连续心电监测,注意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建立静脉通道滴注硝酸甘油,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3 g,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减少剂量至150 mg/d;取尿激酶150~20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待6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7500 U,2次/d。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密切注意患者治疗期间心率、血压、呼吸变化,及时处理异常问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饮食与药物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治疗期间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采取必要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对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期间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积极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2)并发症护理。出血是静脉溶栓常见并发症,期间密切注意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定时血常规检测,注意皮肤黏膜、口腔、牙龈、大小便及脑出血等,避免有创操作、反复操作。注意有无皮疹、发热等药物过敏反应,监测心电图,注意ST段恢复正常后突发心律失常,做好抢救措施。(3)溶栓后护理。患者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卧床期间适当肢体锻炼运动,定时翻身,正确咳嗽;待病情恢复后可下床适量运动。病情控制后,注意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少吃多餐,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灌肠。期间保持充足睡眠,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同时患者在溶栓成功后,需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再发时间、部位、性质及心率异常等,以免心肌梗死再次复发。

1.4 评价指标[2]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以百分数计算,SAS评分>52分为焦虑,SDS评分>50分为抑郁,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积极配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即便秘1例,肺部感染1例,牙龈出血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3/60),即便秘3例,肺部感染4例,心律失常3例,牙龈出血3例,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对比(±s,分)

组别时间SASSDS观察组护理前61.3±5.762.3±7.4护理后32.6±6.931.5±5.2 t=2.1541t=2.0641 P<0.0264P<0.0354对照组护理前60.9±659.3±7.2护理后48.7±6.145.2±5.4 t=1.9341t=1.9641 P<0.0421P<0.0404 t 2.01542.641 P<0.0241<0.021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起病急,发病率高,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心肌急剧性缺血、缺氧[3],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若处理不及时、不合理,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该病预后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时,可早期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提高患者康复预后效果。但静脉溶栓治疗时存在的并发症较多,如出血、心律失常等,尤其是心律失常。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及溶栓后护理,对提高患者疗效起到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9-113.

[2] 梁海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46-47.

[3] 曹慧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9-20.

[4] 朱海霞.米力农与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 4413-4415.

[5] 占 凡.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 3990-3991.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13.176.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