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标的解析,最后提出社会实践发展的若干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途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的另一个课堂。大学生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提升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明显。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按照人数来分类,主要包括团队和个人两种。团队一般有指导老师,有学校的经费支持,较好的社会实践环境,但是参加的人多为校、院、社团的学生干部,受众范围很小。社会实践效果较明显,组织纪律性高,容易取得成绩。另外一种,参加者多为普通学生,受众范围超过学生整体的90%以上。自主选择,需要依靠自己、家庭、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单位多为中小型民办企业,其中多以体力活动为主,实际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很难取得成绩。
(2)评价体系存在不足。首先,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主导者单一,只有学校,即使有需要实践单位提供证明或者评价的地方,也多是锦上添花之类,没有公信力。其次,缺乏系统设计和行之有效的监控、信息反馈、效果跟踪和结果评价等。
(3)大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不足。目前,民办高校的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时间的跨度比较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有很多的学生不以为然,认为只是为了好玩,或是因学分要求不得不参加,因此在实践中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实践效果不理想。和国外的学生相比,除了学校硬性要求的社会实践外,国内很少有学生有机会或者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与目标
学以致用,贵在实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就是要把自己在学校里面所学、所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通过直观的、近距离的接触社会,来检验、改进和完善自我认知,最后达到思想、理想和生活一致的目的。
高校的教育侧重于理论学习,有很多知识都是该行业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现实的生活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了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结构方面存在不足。社会实践则更侧重于实际,立足于不断更新的当下,大学生要注意调整学习方法,将理论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效地结合起来。
尊重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向生活学习,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态度。只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上将会具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勤奋工作,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推动社会文明向前进,也能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这才是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有效途径
(1)正确引导,让大学生思想上重视。要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改变他们思想中对社会实践的不当或者错误的观念。通过高校的宣传窗口,教职员工的自媒体,更全面的做好动员、宣传和解释、跟踪服务工作,首先要创造一个更加合理、公平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大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选择、跟随正确的指导思想。
(2)贴近专业,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鼓励大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中,尽量贴近专业,在实践中将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了解专业的前景,了解职业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根据大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可将社会实践的目标分为三个:大一新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是“接触实践,了解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应以社会观察、调查研究为主;大二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是“理解实践,提升专业”,重点在于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并学会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大三和大四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是“依靠实践,促进就业”,核心在于一切以就业为指导,依靠实践的探索,确立职业目标。
(3)整合资源,联合企业,建设社会实践生态圈。要建设社会实践的生态圈,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社会实践成为社会常态。德国汉诺威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德国打工大学生人数在过去的20年翻了一番,2/3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打工。而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状况与之相比,差距巨大,意味着我们有更长的路要走。
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出现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工作单位有空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的现象。高校不仅有教育学生理论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的社会责任。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联通学生和企业的有效桥梁。首先,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尝试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输送人才和反馈评价机制。其次,集中各方面资源,采用政府、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多个实践基地,定点定向输送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设立专门的跟踪、监督服务部门,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环节。运用好社会实践这个课堂,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学校有效完善课程设置,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实现共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曹银忠,胡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5).
作者简介:
龚丽,女,讲师,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