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各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英语作为学生将来认知社会和融入社会的一种工具,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手段,以创新素质的养成为方向,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的氛围。教学中,笔者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借助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例如:在讲解动词“have”时,将have的多种意思渗透到例句中,再在多媒体中进行不同角色演示,角色A:I have no one help me (我不让任何人帮助我)。角色B:I have no one to help me(没有人帮助我)。角色C:I have no one to help(我没有可以帮助的人)。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have”这个词的某一种意思上,形成了多向和全面的认识行为。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作用,学生对动词“have”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对“have”的了解和应用也更深入了,然后再进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配不同的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不同角色可以相互交换进行再学习,不同角色之间可以交流对话,在对话中培养创新意识,增加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动词“have”的无穷应用,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二、引导质疑,培养求异思维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同的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必要的。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完“THE MOONLIGHT SONATA”这篇课文后,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text ?有学生大胆指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后应该怎样使社会上的人平等。他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显然这位学生的思想是有远见的,我让学生们鼓掌表扬了他,并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又如:“wear”和“put on”的区别,初中学生在汉语翻译会有一些疑惑,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和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一些含有“wear”和“put on”的例句,让学生自己理解不同语境如何运用这两个词,这正是学生进行积极主动自我创新的过程。最后,教师在对这两个词进行总结,可以应用多媒体生动地阐述这两个词的不同应用,也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角色演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wear”表示穿的状态,“put on”则表示穿的动作,通过学生的质疑和老师的举例讲解,既能了解“wear”和“put on”真正意义,又能掌握这两个词应用的不同场合,从疑问中开拓创新能力。
三、改进教法,开发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我在课文教学中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①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题材进行复述。②续篇复述: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③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
四、鼓励想象,引导创新思维
英语是拼音文字,与汉语象形字不同的是,英语有很多较相似的词,如:cap和cat, plane和play等。这不仅给学生继续学习英语造成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滞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经验转移、侧向思维和遥远联想对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新猜测和新结论。
如学习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词时,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由此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同一个单词画出了不同的图画,例如:戴草帽和摇扇子表示hot,打雨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头戴沙巾或树枝晃表示windy,戴墨镜表示sunny等等,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积极评价,激发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影响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批评、职责、训斥,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的观点、教师可用“Good, but…”或“Maybe, if…”等用语评价,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不可“No”, “Wrong”一棍子打倒,可说:“Please thank it over”或“Try it again. OK”,让学生有个重新思考的机会;对于性格内向,平时少开口的学生,可以说:“Dont be nervous”, “It doesnt matter”等,使其大胆开口,积极思维。教师只有把希望带给学生,给予积极性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时,还应加强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充电,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