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青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显现出的缺失现象日渐突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在教师的学历教育中进行的数学课程学习存在内容和素养方面的局限,二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思维的“儿童化”。对此,应当对教师学历教育的内容加以改革,创新师范院校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教材与课堂实例相结合,以弥补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本体性知识缺失。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对策
新课改的逐步开展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虽然课程改革的成效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但作为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能否适应,在面对新问题时,又如何调整,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并认真回答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其第一学历多为中等师范院校毕业。对城市分学区学校、乡镇学校和集团学校进行的统计显示,小学数学教师的第一学历明显水平偏低,学历为专科和本科的教师为20%左右。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科教学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的数学知识不能涵盖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教师入职后的学历提升中,多数通过与数学无关的学科取得学历,对其数学的本体性知识水平也没有提高。在这些教师参加的各种职业培训里,主要的培训内容为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也多与数学没有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都没有对数学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学习,这些都造成了教师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以至于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问题。
二、造成知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1.教师在学历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缺失
由于在中等师范教育中,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够完善,导致了小学数学的知识在教师的学历教育中存在空白,使中等师范毕业的教师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提高到了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与此同时,培养数学教师的课程体系也逐步形成。在较早时期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不受重视,并被删改,例如概率知识和解析几何。这导致了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提问:360度的角与0度的角区别在哪里?教师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自然会明白。在下课后,教师承认自己不能将问题解释清楚,只好如此回答。
2.学历教育在培养教师数学素养方面存在局限性
在学历教育中,教师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对于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也出现了较多的遗忘。在将一些数学知识的理论遗忘后,数学素养较为重要的部分——数学能力,比如论证、逻辑等能力也没有表现出来。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学历教育中,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实际应用中来形成。
3.教师的思维出现“儿童化”
教师在走上讲台,适应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同时,为了理解儿童思维,做好教学工作,丰富和培养了自己的儿童语言与儿童思维。这种做法有利于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体会学生所思所想。这是小学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在进入了儿童思维后,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后,教师自身的头脑可能会发生儿童化,也就是教师的思维被同化成了儿童思维。
所以,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出现了思维的“儿童化”,在其努力建构儿童心智的同时,其思维和知识同时出现了退化。
三、弥补本体性知识缺失的对策
1.改革、充实学历教育的数学课程
首先,师范院校应改革、充实教师培养的数学课程。对于小学阶段增加的数学知识,师范院校应当帮助师范生及时补充,完善其数学学习内容。
其次,除了在数学知识上给予足够培养外,师范院校还应开设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方法论等内容的学习,以帮助师范生培养较高的学科视角,更好地驾驭数学教学。
2.创新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
过去,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普遍地存在着重视学术传播,忽视师范特性的现象。这一现象表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此,师范院校应将数学教育从概念、公理,定理到实际应用逐一演示呈现,在兼顾数学课程学术性的同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工,使数学知识更便于理解与掌握,为培养数学教师而服务,将数学知识的学术性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
四、结论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推进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问题彰显出来,弥补教师的知识缺失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革、充实学历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较大程度地从源头上夯实教师的知识基础,对于新课改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兆英.关于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115-116+106.
[2]林肖丽.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数学教师合作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36:55-57.
[3]黄乐华,简国明,葛晓娟.高师小学教育(数学方向)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