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吸烟的社会心理分析

2015-10-13 06:51:28马瑾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吸烟社会心理中学生

马瑾同

【摘 要】据有关方面调查,中国城市学生中男生吸烟比例已高达40%,少数女生也有吸烟行为。校内的寝室、厕所,校外的公园、电影院都成了他们避开老师和家长吸烟的最佳场所。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有明文禁止,但是学生吸烟的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在校内不敢明目张胆吸烟,但一出校门便“吞云吐雾”起来。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广大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对中学生吸烟的问题应从诱因入手,采取全方位行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都应该积极努力,共同教育和防范学生吸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和谐文明的空间。

【关键词】吸烟;社会心理;中学生

目前,中学生吸烟已不罕见。

就其心理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将递烟作为交际的手段或桥梁。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有时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烟酒不分家。此风对青少年影响明显。在社会中,要办一件事,给领导拿几条好烟就可搞定。在人际交往中,相互递上一支烟显得亲切和友好。中学生正处于有强烈交际需要的年龄阶段,为了搞好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有人便染上了吸烟的恶习。如在某一高中学校,有的学生在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香烟开路”。许多同学认为:“烟可以使人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提高办事效率。”可见,烟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粘合剂。

第二,精神调节的需要。在心理学上,“精神调节”主要包括消遣、享受、提神和解闷。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感情容易改变。由于学习压力、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一部分人心理便得紧张、压抑、空虚、痛苦,有人便用吸烟作为解除自身烦恼与苦闷的手段。这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瘾”。况且,青少年期往往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但又对社会往往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难免遭受各种心理挫拆,出现心理失衡。而烟可暂时麻醉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暂时失去或忘却不平衡的心理,获得短暂的快乐,即所谓“一抽解千愁。”正因为抽烟满足了他们消愁解闷的心理需要,所以许多青少年在心理受挫时,特别钟爱这“烟”。

第三,盲目模仿、相互“感染”的作用。中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很大,影视和生活中各种人物角色的行为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影视中出现一个戴着墨镜、叼着烟卷,并且周围有一帮哥们簇拥的“老大”时,他们就会觉得这样真“酷”,进而把他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模仿其行为,去找那份“酷”劲。同住一个宿舍、同路上学,在习惯、行为等方面都会相互影响。倘若住在一个烟民宿舍或有几个烟民同伴,久而久之,有些从不沾烟的人也想尝试一下吸烟的感觉,逐渐地,他们也变成了“烟客”。

第四,作为“成熟”和“派头”的标志。有人认为吸烟的人更成熟、更潇洒、社会阅历更深、办事能力更强;还有人认为吸烟的人有“派头”、神气、有男子汉风度,这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学生容易沾上吸烟行为。在当今商品社会影响下,大款们摆阔气、讲排场,致一些有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烟的档次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另一些人为了不被看轻,显示自己能耐,也硬着头皮盲目攀比,买进口烟或买国产高档烟的占29.8%。

第五,家庭影响。据调查,绝大部分吸烟的学生,其家庭成员中总有吸烟行为者,孩子从小受到“熏陶”,总想体验吸烟的感觉。很多孩子从家里拿烟也很方便,香烟的档次一般也不赖,这样,还很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第六,社会不良诱惑或纵容。社会上有些不法商贩、店主违法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有的甚至拆包给学生零售烟卷,为学生提供便利,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第七,对烟的错误认识:错误地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功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的竟错误认为,所谓吸烟有害身体不过是宣传而已,并不可信:我父亲抽了几十年,至今也没什么癌症;隔壁冯大爷从不吸烟,最近却死于肺癌。吸烟未必有什么危害。

中学生吸烟有很大的社会心理危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造成经济损失。中学生是纯消费者,所花费用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有些同学却从不考虑这一点,他们每天抽烟支出比伙食费都高。这种消费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还可以承受,而那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往往抱着一种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的态度,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购烟,这无疑对家庭构成沉重的负担。

第二,影响社会交往。吸烟虽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交际的工具、成熟的表现,但实际上却影响交往的范围与水平。当你与几个叼着烟卷的人从别人身旁走过,并不时地像子弹射击枪膛一样吐出一口口粘痰时,旁边的人就会用厌恶的眼神瞅着你。你可以想想,与这种不讲卫生之人交往的人有多少呢?

第三,败坏社会风气。全国从上到下都在宣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烟盒上也标着“吸烟有害健康”,但真正注意的人又有多少呢?中学生常在街头、厕所、宿舍吸烟,更有甚者课间肆无忌惮地在教室、楼道、校园里抽,这岂不是有意违背社会公约、败坏社会风气吗?

第四,影响大脑反应。偶尔吸一支烟或许能调节精神,但一旦成性,就会使反应迟钝,感知觉减退,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甚至引起某些疾病,进而危害身体健康。

第五,会增加新的心理冲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好多人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吸烟越来越成为人们反感的行为,那些“瘾君子”们往往会受到人们的白眼或社会舆论的谴责。正如“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样,借吸烟进行精神调节会产生心理上更大的压力,使他们经常处于抑郁紧张和矛盾之中。

不良习性总是可以通过一些正确途径而改变的,中学生的吸烟行为也有一定的应对措施:

第一,开设健康教育课。以传授保健知识为手段,强化健康意识,激发自身保健,使中学生认清吸烟的危害,并使之与吸烟告别。

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使之有一个健康、愉快、向上的心情去投入学习,从而消除他们“以烟消愁”的做法。

第三,行为干预。可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使中学生戒烟。形成一个习惯,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可对其提供一个戒烟的期限建议,使其逐渐铲除恶习。当然,最重要的是吸烟者自己的主观强制作用。

第四,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中的吸烟者应带头戒烟,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另外,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孩子远离香烟,如引导他们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等。

第五,处罚措施。

(1)学生吸烟行为一经认定后,随即自动进入处理程序。

(2)学生吸烟行为的教育责任,应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

(3)学生吸烟行为发生后,填写吸烟行为认定书,通知家长到校签字。家长要帮助孩子深刻反思吸烟行为对自己、他人和学校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形成书面材料。

(4)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认识明确,反思深刻,确认合格后,可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填写学生违纪处分。

(5)学生第一次吸烟行为被发现,给记过处分;学生第二次吸烟行为被发现,给记大过处分;学生第三次吸烟行为被发现,取消学籍,留校察看三个月处分。以上处分均记入学生档案。对初三学生有吸烟行为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6)学生在吸烟行为的认定或教育过程中如果出现顶撞教师或证据确凿拒不认错将从重予以处罚。

总之,吸烟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不但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心理素质的提高。每个明智的中学生朋友应该认清吸烟的巨大危害,不去做那种有损于自己健康的“瘾君子”。

愿吸烟的中学生朋友们能早日与烟分手,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着想,为营造一个和谐清洁的社会氛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耽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吸烟社会心理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吸烟对口腔危害分析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ST段抬高心肌梗死818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9期)2016-06-03 23:12:00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43:58
江西省大学生吸烟与身份认同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6:37:39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青少年免疫系统的危害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