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适应这个发展,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的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标的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的倾向,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对一些事物只能看到现象,而看不到实质,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我们可利用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动画,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展示过程,启发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在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比,直观的看出等分得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在通过移动演示,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面积公式,这种独特的效果,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印象,有助于实现有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的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但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的给学生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运用信息技术,为实现练习形式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后,计算机会马上表扬你,学生们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不要灰心”,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的动脑,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比不了解的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它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测试手段的更新
测试手段的更新,将对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学科作业及试题的题库。平时的作业,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接受状况,选出适合各自的作业,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也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考试的试卷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出不同难以程度的试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检测到自身的不足。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的课程学习方式,而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