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粉英
(滑县中心医院,河南滑县 456400)
吞咽困难属于急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不能安全地把食物由口运送至胃而发生误吸,或者出现咀嚼、舌运动障碍等,特别是卒中后吞咽困难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及脱水和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研究显示有近一半左右的吞咽困难患者由中风引发,脑卒中急性期发生吞咽障碍的概率在41%,慢性期则为16%左右,因此对于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吞咽障碍临床提倡早诊断、早评估、早治疗[2]。滑县中心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存在吞咽障碍。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51~71(62.53±4.03)岁;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53~74(61.98±4.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吞咽功能评定 患者入院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检查患者意识、可否直立坐位、自主咳嗽能力、流涎、舌活动范围、有无呼吸困难及构音障碍,其中一项有异常,认为患者未通过吞咽功能评估,存在吞咽困难。如上述指标均正常进行吞咽饮水试验,患者直立坐位依次吞咽5 mL水3次,60 mL水1次,每次吞咽前后观察是否出现水漏出口外,吞咽动作有无咳嗽、呛咳、气促以及吞咽后发音情况,有其中一项异常则认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行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对于不能完全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具体包括以下措施,首先开展功能恢复训练,练习面颊、唇吞咽肌群功能锻炼;让患者舌做水平、后缩和侧方运动,可使用勺子或者压舌板增加阻力;指导患者练习声带内收练习,通过声带内收训练达到屏气时的声带闭锁;练习颈部的活动度训练和呼吸道的训练,建立排出异物的防御反射机制。其次指导患者进行特殊吞咽技术,做空吞咽和交互吞咽交替练习;练习点头吞咽和声门上吞咽。第三指导患者进食调节,进食体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偏瘫侧用枕头垫起;食物入口放置位置要有助于舌头感觉与传送;食物应以糜烂食物为主。
1.4 判定标准 采用吞咽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分评定治疗效果,其中痊愈为评分提高超过9分,吞咽障碍完全消失;显效为评分提高6~8分,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有效为评分提高3~5分,吞咽障碍有所改善;无效为评分提高1~2分,吞咽障碍未见好转或者加重[3]。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同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情况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评分变化,得分越高提示吞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44,n(%)]
2.2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44,,n(%)]
表2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44,,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评分观察组 5(11.36)1) 1.21±0.541)组别 吸入性肺炎 洼田饮水试验2.73±0.97对照组 16(36.3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近一半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卒中发生后双侧的皮质脑干束受损伤发生了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便,严重的引发脱水和营养不良甚至窒息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国外学者研究显示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大多采取鼻饲的方法,缺乏积极主动的康复锻炼,因此患者缺乏主动的吞咽动作,不利于吞咽能力的恢复,同时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鼻窦炎等并发症,给患者在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4]。
通过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对口面部肌群进行运动练习,提高了患者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同时防止了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出现的增强肌肉力量。开展吞咽训练技术如冷热刺激疗法可以兴奋高阈值C感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提高了相应区域敏感程度,有助于对患者感觉的恢复。此外通过改善患者吞咽过程中必要的神经肌肉锻炼使吞咽反射更加强烈,防止误吞发生,通过声带内收等练习增加了声带闭锁肌的功能,可以达到屏息声带闭合,同样降低了误吸的发生[5-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康复治疗应用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改善吞咽困难效果显著,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1]何 俐,钱立瑛,杜惠玲.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2,30(1):67-68.
[2]申 健,邓红亮,崔 艳.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2011,51(52):91-92.
[3]李广萍,梁新娥.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J].中国康复,2012,27(2):108-109.
[4]白艳杰.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72-74.
[5]董力微,周 敏,王勤俭,等.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45-847.
[6]陈启波,谭 毅.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8):82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