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尽明星当何从
——解读“限真令”后真人秀节目的生存状态

2015-10-13 08:28:24文/党
传媒 2015年16期
关键词:真人秀卫视明星

文/党 君

舞尽明星当何从
——解读“限真令”后真人秀节目的生存状态

文/党 君

纵观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的脉络,历经了蜂拥而上的狂热到热潮之后的冷思考,文章从国内外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讲起,结合今日泛娱乐化的节目生存普遍态势及“限娱令”“限真令”的现状,旨在探讨在后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该当何从,以期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之意。

从蹒跚学步到引进融合再到本土创新,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至今已逾十载,这股浪潮因为愈加广泛的受众及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导向从未褪去。真人秀越来越好看的背后既离不开泛娱乐化的媒体文化环境,也离不开对于欧美、日韩等国优秀节目制作经验的追寻。“明星”“户外”“竞技”“花样后期”“逗趣字幕”“话题”等俨然已经成为今天国内真人秀节目制胜的关键因素。

直至今年7月,传闻多时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下称“限真令”)最终尘埃落定,一时间“限”字头的各种总局限令的颁布为喧嚣尘上的真人秀节目注射了镇静的药剂,在仔细研究之后,我们会发现,“限真令”并非意在为真人秀节目划下休止符,而是要把此类节目引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带着“脚铐”跳舞——解读“限真令”

2015年7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一纸《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将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限真令”猜想落到实处,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通知中具体对真人秀节目提出六点要求,包括:一是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二是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三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创新创优;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五是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坚决抵制低俗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六是切实加强管理和调控,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

根据总局此前对于电视荧屏中出现的各种娱乐性质的节目所拟调控,此前业内对于传闻已久的“限真令”所限制范围、限制程度等早有诸多猜测,而“狼真的来了”之后,一时间各地卫视及传媒从业者们纷纷解读限令发现确有值得考究之处,以下仅举原文中几例以供参考。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

总局对于未成年人出现于屏幕之上的相关规定历来较为严格,在“爸爸”类真人秀节目热爆之前,以未成年人为主的综艺节目往往多出现或仅出现于少儿频道之上,继《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星二代”为受众熟知,观众在被亲子间情谊感动、萌娃们可爱天真之态吸引之余,也应关怀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久前广受关注的吴镇宇之子Feynman因节目受伤造成视力永久性伤害事件也牵动了不少观众的心。此次,“限真令”出台之后,一来类似节目的主旨明确为表现未成年人成长中正向的力量,二来对于未成年人因节目成名而频繁出现于商业行为的现象也将得以遏制。

“要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一直以来行业中便有邓超参加《奔跑吧兄弟》每录一集费用高达上百万之言,而这百万天价的酬劳据说还是非常的“友情价”。制作方情愿提供高昂费用的背后,无外乎希望具有号召力的明星加入之后提高收视率,最终目标仍旧指向广告主广告费,当然,稀缺的一线明星资源和频现不穷的海量新晋明星也是缘由,此次“限真令”明文规定导向,也将对明星酬劳有所影响。

“不能为吸引眼球就故意激化矛盾,突出放大不良现象和非理性情绪,也不要以‘考验’‘测试’的名义人为制造和展示‘人性恶’事件。”显而易见,一档引发收视热潮的真人秀节目从未离开节目中呈现出的“激烈冲突”,在观众看惯了相对而言一片和乐的歌曲选秀之后,户外竞技类节目中的挑战环节的设置以及不少旅行类节目中参与明星性格上的冲突似乎已经成为节目制作中新的亮点,此类现象在《花儿与少年》第二季中郑爽、宁静、许晴三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限令出台之后,为博眼球抢收视而刻意制造出的矛盾情境也将有所改观。

“不允许邀请有丑闻劣迹以及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节目。”近期以来,少数明星因其丑闻事件或恶劣行迹被媒体曝光,出轨、吸毒、嫖娼……这些往日光鲜于人前的明星在被曝光之后有些经历被动雪藏,而有些在匿迹一段时间之后又渐渐通过商业代言等呈复出之势。限令出台之后,对于以明星为吸睛法则的真人秀节目中启用明星做出相应规定,不少业内人士纷纷猜测,也许因婚内出轨的陈赫有可能将会退出“跑男”的赛场,而陶喆等也许亦不会再出现于《最美和声》之类节目的评委台上。

在真人秀节目以破竹之势占据电视荧屏娱乐类节目大半江山的今天,以正向为指导,以追求“意义”与“意思”合并的限令的出台无异于为狂舞中的真人秀节目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

追本溯源——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及现状

提及真人秀(Reality Show)惯常想到的总是美国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必备要素往往离不开“特定参赛者(明星或素人)+指定环境+规定流程或竞赛规则+以获胜为目的的结局+开展过程中激烈的冲突与矛盾”的模式,但权威性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真人秀节目真正的鼻祖,业内一致认为是1999年由荷兰电视制作公司推出的社会实验类节目《老大哥》。此后,真人秀的浪潮在全球范围掀起席卷之势。

反观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端并不算晚,追溯起来国内首档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节目应为2000年由广东电视台原创推出的《生存大挑战》,至今已历15年,对于电视生态环境而言,在这并不短暂的15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质变,也经历了罕有到井喷的量变,今天,在“限真令”之后,国内真人秀节目似乎又将经历一次“质变”的更迭。

滥觞。如上文所言,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首推原创室外真人秀节目的发端。此后,各种类似节目日益出现,如《走入香格里拉》《完美假期》等,但这一阶段真人秀节目却并未收获预料之中的追捧。

高潮。新千年甫一开篇,国内真人秀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以2004为时间节点回望中国真人秀发展史,毋庸置疑该年最重要的事件及现象之一即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播出,这档节目不仅令真人秀的节目模式成型,使海选、票选、大众评审等一系列赛程设置成为其后多档音乐类真人选秀节目逃脱不开的藩篱,也为众多普通观众打造了素人一夜间成为明星的美丽梦境。自此之后,国内真人秀节目便掀起全国普及之潮。此后,东方卫视推出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搭载了这股风潮也成功跻身当时热门真人秀节目行列。

低谷。《超级女声》之后,国内真人秀节目经历了爆发性的数量增长,但这一阶段同质化的现象及媚俗、庸俗的节目内容也频现节目之中却成为了该类节目日益式微的制约。另外,2008年奥运年前后,几乎各大电视台全力出动为奥运盛事服务,也形成了这段时期真人秀节目鲜有问津的局面。

复兴。2010年,东方卫视引进英国《达人秀》版权打造了国内版本的《中国达人秀》,“梦想”成为了节目引爆点之一,参照原版评委设置的伊能静、周立波、高晓松、黄舒骏等也因各自鲜明的特色成为该节目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此外主持人程雷的现场主持功底也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及认可,至此,国内真人秀节目逐渐开始复兴,各地卫视也进入了抢夺黄金时段综艺节目收视率的战争中。

井喷。到今天,国内电视屏幕上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多到数不胜数之境,尤其自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2013年第一季《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2014年第一季《奔跑吧兄弟》(浙江卫视)热播之后,以娱乐“重镇”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为主的各大卫视引领了全新真人秀季模式的崛起。

纵观今日活跃于电视屏幕上收视率及口碑俱佳的真人秀节目,简而言之,目前国内的综艺节目按照内容可划分为:表演选秀类,包括《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蒙面歌王》;亲子感情类,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户外竞技类,如《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极限挑战》;旅行类,如《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相亲约会类,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还有其他如职场类真人秀以及近期热播的《偶像来了》等等,更是不胜枚举。

冷静。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限真令”后,其限制范围及程度无一不为今天过于火爆的真人秀节目注射了一支冷静思考的“退烧针”,今后的真人秀节目该何去何从,也成为业界探讨的热议之题。

毋庸置疑的是,真人秀节目的繁盛成为今天被日渐唱衰的传统媒体的一针“强心剂”,它们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观众的日常生活,创新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及传达手法,早有学者探究道,真人秀节目既满足了现代社会人群对于其他生活境况中他人生活的了解欲,也满足了他们对于非日常的叙事内容的渴求,“真人秀节目满足人们日益求真的文化消费心理”。然而在收获收视率、广告商投入、受众好评、社会积极反响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目前众多国内综艺节目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引进后本土化进程差、水土不服,过于依赖明星吸引收视率,为博眼球刻意制造冲突等负面特征,这些短板也可能成为制约真人秀节目迈上新高度的限制。

喧嚣之后,该当何从——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探讨

在真人秀节目习惯了国外版权引进、通过明星效应提高收视、制造矛盾冲突提供话题等固定思维模式之后,“限真令”的发布为其发展划下了一道禁止的双黄线,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也为业内从业者制作更为精良的,能够获得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的正向积极的真人秀节目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国内真人秀节目当如何发展、自处亦是近期热议之题。

将“意义”与“意思”融合,建立人文主义的情怀。经典传播学教科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说:“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现。”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往往能够直击人心的、为人记忆深刻的都是这些节目中展露出人性关怀的部分。无论是选秀中的逐梦、亲子节目中的父亲回归家庭、相亲节目中的关怀体恤,都仅仅抓住了观众对于这些情感上的诉求。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曾在采访中谈到:一档真人秀节目是否好看,第一个层面就在于呈现方式上,“好看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抵达你的眼睛,你的耳朵。”而第二个层面在于内容,“要引发观众心灵的共鸣”。封闭式的故事不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共鸣,好看的故事一定是有魅力的,能让观众记住其中的人。

素人与明星的有机配合。随着真人秀节目数量的日渐繁多,节目组对于明星资源的发掘也面临着绞尽脑汁之态。一线明星资源自然落入一线节目之囊,其他各种希望借助明星造势的节目以及希望通过节目上位的明星则相互组合,这样的配搭难免有技穷之日。在明星之外,真人秀节目还有可为之处吗?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不仅如此,还有更多。

8月2日,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首播励志挑战节目《挑战不可能》,成为了为普通人喝彩的平台。而不错的收视率也彰显了高品质、传统元素、人性关怀的诉求在真人秀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可行之处。

关照新媒体平台,近日,腾讯视频推出了名为《我们15个》的纯素人(普通人)生活节目,爱奇艺也紧随其后将关注点落在高中生当中,打造了享有一定口碑的《我去上学啦》。这些仍在热播的素人综艺都是国内真人秀节目勇当人先的创新范本。

合理引进,本土化融入。“买个有名的国外版权”几乎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一号守则,从早前源于欧美的“达人秀”“好声音”,到近期更受追捧的韩国综艺模式,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们恋爱吧》等系列,都脱离不开国外制作组提供的制作“说明书”,国外对于国内的文化输出已不仅仅通过早先“美剧”“韩剧”为通道,更搭乘着综艺节目的风潮再度席卷国内。但可想而知,引进的综艺节目只有有效结合国内文化环境及观众诉求,在“使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诸如赛程设置、文化环境、社会价值等方面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才能离开“水土不服”的限制。

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如何做得更好更精彩,如何摆脱“引进+剧本+明星”的固化模式达到新的突破,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在“限真令”之下,在国内媒体生存状态的视野中,唯有结合人文情怀,通过观念、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真正本土化元素的融入方可实现突破。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真人秀卫视明星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40:26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综艺报(2023年11期)2023-06-28 16:04:42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智族GQ(2019年9期)2019-10-28 08:16:21
交通安全小明星
幼儿园(2017年23期)2018-02-07 15:26:54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03:02:27
扒一扒明星们的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6:59:54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34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3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新闻爱好者(2015年3期)2015-02-28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