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参透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彩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栾春晖 如果说传统媒体涉足新闻门户、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全媒体都不是转型的正确大方向,那么属于传统纸媒未来生存的一条生路究竟在哪里?答案是走向大众传媒的两极,一极走向媒体,走向高端;一极走向服务,走向社区,而中间作为大众媒体属性的公共传播部分,必须交给由包括互联网媒体平台在内的新生传播实体去经营。在走向两极的过程中,有些纸媒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规模大小、资源丰富程度以及影响力大小等因素,不得不选择两极中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其中一极,而不是两极。
@王明轩 一两百年沉淀下来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从形态、内容、渠道、介质、受众、赢利等要素已经顽固地成为媒体人的思维定式,成为我们思想深处的“石头碾子”。大家惯性地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媒体”,媒体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把这种“顽固”全推到传统媒体人身上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当今整个人类都有这种思维定式,甚至包括国外的雅虎、HULU,国内的爱奇艺、优酷这些所谓的新媒体,又何尝不是以这种思维定式,照着传统媒体的猫画着新媒体的虎呢!只不过,一个是给传统媒体加装互联网,另一个是给互联网加装传统媒体,半斤八两而已。
@尹生 杀死纸媒的并非互联网,而是纸媒自身。第一,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都采取单一的盈利模式——媒体本身很少赚钱,而主要依靠广告赚钱。这种模式让它们在面对互联网时,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因为互联网获取用户的规模远远超过它们,而这是广告价值的基础,同时互联网却几乎可以免费使用纸媒投入很大成本获得的新闻。第二,大多数纸媒一直以来以为读者提供所在领域足够全面的信息为价值导向,而非信息背后的价值,比如可信度、公正、客观、专业性,虽然它们宣称要做到这些,但受到广告客户压力、知识面、纸媒空间有限性、媒体利益同盟者等影响,根本无法做到这点。相反,互联网对此采取了一种不做任何评判的做法,把评判权交给读者和每个信息的提供者……最后公正、客观等传统纸媒宣称的价值,便在一种近乎完全市场化的状态浮现了出来。第三,长期以来积累的资源、能力,奉行的组织模式,养成的企业文化,不足以帮助纸媒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大熊 对今天的报业而言,转型已经不是改版,转型应该比作转世。我们自问,当本地市场已经明显难以承载大多数同质化的都市报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生存?走出这幢大楼,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底层架构和标配,留给我们转型的时间窗口不是按年计,而必须是按月计、按周计。互联网领域经常讲一个词——“先发优势”,意思是半年甚至三个月的领先,常常决定鹿死谁手。三五个月的时间跟不上行业新的变化,一个偌大的企业态势就可能发生扭转,这对于习惯循序渐进、谋定而动的传统报业来说,怕是真的要坐不住了!
@W hongn 移动互联风潮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而颇为敏感的传媒业首当其冲。过去十年间,传统媒体已经深深陷入了“不改变,无生路”的魔咒中,一大批传统媒体纷纷倒下,而欣欣向荣的是那些诞生于网络的新兴媒体,它们的活力与朝气似乎让人觉得“未来是你们的”。传统媒体现状:日薄西山,不是在转型,就是在转型的路上,传统纸媒在移动阅读面前溃不成军,一方面是传统媒体的衰亡,一方面又是新兴媒体的崛起。与其说是互联网冲击了传媒业,倒不如说互联网是传媒业进化的契机。毋庸置疑,传媒行业将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下,重塑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新模式。
@Zgkjzx 近几年来,我国纸媒业一直在朝着新媒体形式转型,如何生存下去是关键,什么方式不再是重点,而各种实践摸索也逐渐呈现了国内纸媒业的生存之道。拥抱互联网做全媒体,国内知名杂志《读者》进军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并推出电纸书、手机等一些列数字化产品,其产品整合了《读者》杂志的电子版。顺势而为不失为一条妙计,但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做太多尝试容易没有重点,难以有所突破,可以先有的放矢,步步为营,线上线下一体化,《壹读》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提供线上+线下的阅读体验,图文+视频的形式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样的方式是比较保守但安全的尝试,也算是顺应互联网的大潮,但同时也需要尽快做好用户体验的调查及相关数据收集,乃至移动互联网的相应布局。
@陈小鹏 载体及传播方式的变迁带来了报纸、杂志、图书的进化。纸媒从报纸到杂志到图书,是由浅入深的递进知识载体,各负特定的功能。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封闭,传播通路极大丰富,社会化社交媒体迅速兴起,人们的社交需求被激发,传统的1.0模式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无法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企业的营销宣传更加依赖于自建营销平台,广告效果的降低导致媒体广告收入迅猛下降,报纸、杂志开始出现倒闭潮。企业要发展,需要将服务、产品推广出去,才能获得较多交易,才能获得利润,才能发展壮大。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通路的极大丰富,快速交互的便利让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大增强,传统的依靠资金大量投放的灌输式广告将只能获得知名度,美誉度无法通过广告获得。
@熊维洲 传统纸媒要在互联网浪潮中获得收益,前提就是要做好数字化,如果一味在无奈中怨愤数字新闻和渠道商,又不加速数字化进程,这样只会让自己被浪潮淹没。传统纸媒试图以传统的内容阻挡数字化进程,拒绝与互联网渠道商合作,这就像骑士抵挡坦克一样脆弱。
@科学的fan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纸媒危机?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新媒体崛起,内容渠道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所致。诚然互联网阅读确实带走了很多用户,但对纸媒来说把内容从纸质变为电子版,把实体内容搬到线上并不是很困难,我们知道很多传统纸媒都有自己相应的门户网站,而每日独立访问用户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很多纸媒都开始尝试向新媒体转型,但鲜有成功案例,而很多从传统纸媒跳出来的自媒体却大放异彩。思虑原因,个人觉得关键还在于“内容”、早变得低效甚至无效的流程体系以及相应带来的扭曲的成本结构。门户网站的内容为什么有吸引力,不是因为它们把纸媒生产的内容搬运过来,而是他们对内容进行深度的二次加工。新技术的产生,对传统纸媒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和渠道合作方是出路之一。
@肖明超 我认为衰退是必然要面对的,更准确的说法是“纸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并需要重新在新媒体时代思考新的模式和生存哲学。所谓的纸媒体的衰退和死亡,仅仅是介质上的衰退和死亡,或者准确说是“纸”的衰退和死亡。这也是贝索斯——一个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互联网人会去购买一个报纸的原因,他在接受一家德国报纸的采访时表示,“新闻业不会消失,人们愿意在平板设备上付费阅读报纸,未来平板将会进一步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很快每家每户就会有多部平板设备,这会成为惯常的现象,这些趋势也会强化报纸作为强势内容提供商的地位。”而有评论认为,报纸的衰弱并不是报纸内容本身的衰弱,“报纸的危机是‘纸’的危机而不是‘新闻’的危机”。受技术限制,传统报纸的发行和经营受困,但内容仍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新媒体的信息,最终还会在传统媒体上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