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娟
晚清时期,大批欲求出外谋生的华工成为发达国家在中国被廉价诈骗去“淘金”的对象。远在异国,即使报酬低廉、条件苛刻、种族歧视,但中国华工们没有任何选择,最终以牺牲掉数千人的性命为代价完成重任,不少华工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
之所以提及这段关于华工的历史,是因为8月1日在白盒子艺术馆进行的“受害者—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的展览,此次展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华工历史背景的考证”和“599—反烟草艺术项目”。两个项目都和“死人”有关,艺术家张卓良将各种媒介混合使用,如装置、图片文献、录像、新媒体等跨媒介的方式最大化还原历史真相。华工系列作品中使用的材料和媒介都是华工日常生活中使用和向往的物象,而影像装置作品《虚拟婚礼》中表现了一位华工和当地原住民的一场婚礼,黑白的色彩基调和人物逼真的表演再加上展览现场“刺鼻的烟味”,真切地将观者带回到那段历史情境中去。不只是《虚拟婚礼》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从掀开白盒子艺术馆门口的那块黑底红花的“洋布”开始,观者就仿佛坐上了时光机一般穿越到了当年的历史时空。
“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在加拿大政府收藏的唯一一张华工的合影照片中,有一个华工与张卓良年青时长得一模一样,这种说不清的灵异情节,也成为了增强艺术家张卓良对“受害者”缅怀的一份责任心。艺术家让观众绘制对华工生存状态的想象,其实也是作为实证公共艺术的本质所在,通过对历史的艺术再现、引发当下人对历史的记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