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纽约艺术博物馆近期集中展出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1953—1967年这一重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作为沃霍尔艺术生涯中的标志性作品,创作于1962年的《坎贝尔浓汤罐头》成为这次展览的焦点,它由32 幅描绘同一品牌罐头的单品构成。沃霍尔运用复制和再现策略创作美国商品文化主题的作品,而汤罐头主题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随后他就发展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平面丝网印刷技术,可以使作品效果均匀统一,自此其艺术创作技法开始应用于商业广告。这次展览囊括了沃霍尔20世纪50年代作为商业艺术家创作的图画和图册,以及60年代他成为流行艺术运动先驱时期的绘画和图片。
在纽约艺术博物馆的首秀中,32幅罐头画作被一字排开,正如1962年在洛杉矶的Ferus画廊展出的那样。而这些单幅画通常被摆放成四列,每列八幅进行展出。由于空间的因素,这次展览将作品排成一行展示,算是合理利用空间的最佳方式。装裱作品的外框和有机玻璃也被去除。32张画被整齐地摆放在壁架上,就像超市货架上的物品,便于人们赏阅。这种作品布展形式转变了人们对图标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以往的矩阵式陈列布局可以提供一个单一整体的有利视角,一下子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由众多相同图案组成的紧密整体,就像看到一面墙纸;而围绕展厅墙壁,在视线平行位置直线排开展示,作品看上去就好像在无限延伸,同时也能一幅一幅地仔细浏览。
沃霍尔分三步创作这些图画作品。首先,用铅笔在画布上打底稿,勾勒出轮廓;之后,手绘罐头及其标签,同时凸显出上面的标识文字;最后,在橡皮上刻出鸢尾花的图案,再印到罐身底部。这32个罐头各自分别对应一种汤的口味。尽管创作过程系统有序,但经过仔细审视,手绘图画的细微差别还是会显现出来。如罐身上半部分的红色并不太一致,有的接近橘色,银色盖上的阴影也有深有浅,其中一瓶罐身中间带有金色标识带。由于采用盖印方式,罐身最底部的一排鸢尾花装饰图案的颜色也深浅不一。这个作品助推了沃霍尔艺术生涯的发展,并引领了美国的流行艺术运动。
《坎贝尔浓汤罐头》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1962年Ferus画廊举办的沃霍尔首次个人作品展上,那次展览也是西海岸流行艺术展的发端。该画廊的经理欧文·布鲁姆曾问沃霍尔为什么选择画32个罐头,沃霍尔回答说因为有32种口味,由此决定将这32幅单品作为整体展出。
在这次纽约博物馆的展览上还展出了沃霍尔在完成这些罐头作品之前和之后创作的其他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一作品在其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正好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沃霍尔从商业艺术家到流行艺术引路人的转型时期,与他聚焦美国消费品的早期作品一脉相承,而他的早期作品则是以连续的序列图像为特征。
这些画也是沃霍尔最后的手绘作品,但看上去却像借助技术手段印出来的。此后不久他就发现了丝网印刷技法,这种技术便于沃霍尔清晰准确地复制大量图像,非常实用。我们也许过于关注沃霍尔的丝网印刷品,而忽略了他也曾拿起过画笔作画。《坎贝尔浓汤罐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可以说是沃霍尔艺术创作的转折点。相似单一的图像看上去像是印刷出来的,但确是人工手绘而成;它们是绘画作品,看上去又极像摆在架子上的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