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培养中专学生法治意识探析

2015-10-12 23:09黄益卿
成才之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中职

黄益卿

(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揭阳 522021)

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和法律”中法律部分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与人为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场所大多局限于教室,以说教的教学方法为主。在考核上,侧重于“知识掌握”的评价模式,重视对学生认知层次的掌握和评价,忽略了学生真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同时,许多中职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甚至有不良行为习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差强人意。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法律课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探析。

一、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

卢梭说过:“一切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前提。

1.整合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非常广泛,在授课时间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往往教学内容就挂一漏百,显得非常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德育课程体系的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譬如,第十二课的“依法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可以根据学期长短和“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第二课的“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与第五课的“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整合。

2.丰富资源,增强课程吸引力

学生最反感的德育课程,无外乎就是单纯的说教。法律知识的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民法关于合同的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在食堂打饭、上学坐车为例。同时,也可以引用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中的热门事件、电影、电视剧等。如“跑男”陈赫离婚引发的关于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热播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通过戏曲和经典小说等了解古代的司法制度。学习刑法时引用中国香港的张子强案,让学生了解中国香港和中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差异。

二、创设参与性、实践性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的相关规定外,还要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转变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执教者变为学习的陪同者和辅导者。教师应该认清并且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构思学习的途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笔者在宪法知识的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2.走出校园,参与实践

在法律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经常被使用,但毕竟材料来源是间接的,学生往往把案例当作故事听完就了事。让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譬如,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让学生参与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3.归纳总结,提升认识高度

一个人法治意识的强弱,不是看其了解多少法律知识,而是看其能否将法律知识内化、上升为法治意识,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时,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它们“为什么”合法和“为什么”违法。譬如,在讲到未成人违法犯罪时,通过一系列个案的分析,给学生以警示。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系统进行,才能将法治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保护学生的成长,实行依法治国的目标。

[1]贾志民.从法治意识培养谈学校法制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0).

[2]苗琰.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3]李瑞宏.加强中专生法制教育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03).

[4]宋洪涛.校园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2(08).

[5]国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浅析[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中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