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

2015-10-11 02:35王艳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在校生安徽省规模

王艳玲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

安徽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

王艳玲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协调发展关系。本文通过对1978-2012年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行描述,并基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视角,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政府干预机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的建议。

安徽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弹性系数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伴随着中国经济共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地凸显了出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进入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视界。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相对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否适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其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是否具有适应性。

1.安徽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概况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是自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后,才得以正常而持续的发展,故本文截取1978-201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来进行研究。本文数据均来源于1979-2013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和1979-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并进行整理获得。

1.1 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由图1来看,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呈现出一种上升发展的趋势,由1978年的2.9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2.30万人,增加了约35倍,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就整个历程来说,又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8年)是平缓上升期,这一时期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从2.94万人增加到10.49万人,增加了约2.6倍;第二阶段(1999-2012年)是迅猛发展期,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13.30万人增加到102.30万人,增加了6.7倍。也就是说虽然第二阶段时间很短,仅为第一阶段的一半,但增速却是第一阶段的近3倍,可见第二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之快。而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徽省高校在校生增长率的变化与全国相近,在2000年达到最高峰,在校生增长率高达44.41%,但近年来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逐渐发生转移,从注重数量的发展转移到注重质量的提高上来,高校在校生数的增长有减缓的趋势。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自扩招以来,安徽省高校在校生的增长率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说明安徽省充分抓住了高校扩招的机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然而由于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步较低,同时人口基数过大,虽然扩招以来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相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图3可以看出,就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来说,安徽省仍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截至2012年安徽省每十万人口的在校生数是170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35人,这说明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的整体发展仍处于全国较低的水平。

图1 1978年至2012年安徽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单位:万人)

图2 1979年至2012年全国和安徽省高校在校生数增长率

图3 1978年至2012年全国和安徽省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单位:人)

1.2 安徽省经济发展历程

安徽省位于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拥有优越的区域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从1978年至2012年,安徽省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态势良好,GDP逐年稳步增长。从图4可以看出,安徽省的GDP从1978年的113.9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7212.05亿元,增加了约150倍,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冲入了经济总量的“上游地区”,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市中,安徽省GDP排名位居第14位。根据安徽省GDP的数据计算年增长率并绘制得到图5,从中可以看出,自1979年以来,安徽省的GDP增长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起伏,最小值是1991年的0.85%,最大值是1995年的37.13%,平均值是16.14%,总体来说保持了较高的GDP增长率,与全国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互有高低。

要充分反映区域济发展水平,仅仅看区域生产总值是不够的,还需看经济发展的相对量。常用的参照指标一般选择人均GDP。根据图6所示的安徽省及全国的人均GDP在1978至2012年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与省GDP总值类似,安徽省人均GDP也是稳步提高,增长幅度比较大,从1978年 244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92元,增加了约117倍。但与全国相比,安徽省人均GDP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市中,安徽省人均GDP排名倒数,位居第26位。GDP排名居于全国中上游,而人均GDP却居于全国末流,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安徽省的人口基数过大,二是安徽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在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比重过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人均GDP的高低和增长速度。

图4 1978年至2012年安徽省GDP总量(单位:亿元)

图5 1979年至2012年安徽省和全国的GDP总量增长率

图6 1978年至2012年全国和安徽省人均GDP (单位:元)

2.基于弹性系数视角的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1.相关概念、指标选择

本文之所以选择弹性这一经济上的概念,是因为弹性是反应两个变量之间变动的敏感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其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能够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1],其计算公式为:弹性系数=(△Y/Y)/ (△X/X)×100%。公式中,Y为因变量,△Y为因变量的增量,X为自变量,△X为自变量的增量。本文我们运用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大小来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发展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发展作出反应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高等教育弹性系数=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率/经济发展增长率。若弹性系数大于1,则说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高等教育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有上升趋势;若弹性系数等于1,则说明二者实现了同步发展;若弹性系数小于1,则表明高等教育规模绝对量可能增大,但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GDP中高等教育规模的集中度下降。

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和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是本文主要涉及两个研究指标。就高等教育规模的指标的选择来说,依据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选取能够准确反映一定时期内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的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作为衡量指标;而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的选择,为了与反映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相对应,本文选取能够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 GDP指数作为衡量指标。

2.2 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分析

根据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自1978年以来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并绘制出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走势图,见图7。

图7 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走势图

对于一个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的社会经济来说,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存在一定的结构关系,即高等教育规模如果过小,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高等教育就会提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如果过大,社会经济水平无法支撑,高等教育就会减速发展,甚至是负增长。因此,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理想状态就是保持在0-1之间,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规模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较为同步的状态。

观察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走势图(图7),我们可以发现如下特征∶

第一,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波动范围较大,数值不稳定。最高点达到6.32(2000年),最低点为-1.58 (1982年),差值为7.9。其中,有些年份如1979-1981年、1998-2005年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是大于1的,说明在这两个时间段内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是快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而这两个时间段都是高等教育扩招的时间段,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正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扩招,是文革后的一次恢复式的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虽然大于1,但偏离度较小,在0.04-0.41之间;而第二个时间段,正是中国开始实施软着陆的调控之后,安徽省经济增长率从高位回复到1998年的8.3%,并进入到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升级转换阶段,迫切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促进经济的调整和增长,同时迫切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获得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正是在这种内外条件的作用下,高等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这一轮扩张是中国建国以来最迅猛的一次扩张,安徽省普通高校生在校生增长率2000年时达到峰值44.2%,这一期间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不仅大于1,而且极不稳定,波动范围非常大,偏离度在0.04-5.31之间,说明这一时期的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情况非常不理想。另外,个别年份如1982年、1990年和1991年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这些年份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出现了反向增长的情况,呈现出一种“反经济周期”的规律。

第二,安徽省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在每次在的起伏之后都会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如在1979-1982年、1998-2005年的较大起伏之后,1983-1997年、2006-2012年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弹性系数比较稳定,保持在0-1之间,这说明在此期间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大体上是同步发展的,二者的增长速度较为接近。这一特点体现了高等教育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从而保证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1998年高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规模过大,其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国家针对这种情况及时修正了高校的扩招政策,高等教育的发展从重视数量的扩张转变为重视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因此近年来,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呈现逐渐平稳的走势,波动范围较小。

3.结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基本发展历程来看,自1978年以来,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变动轨迹和经济发展的的变动轨迹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呈现出一种上升发展的态势,其数据均表现为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然而,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尚缺乏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安徽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敏感度有待提高。在1979年和1998年这两次高校扩招的初期,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均呈现跳跃式发展,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之后,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渐趋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能大致保持同样的步调,大体保持同步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的前提下,力求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稳定性,将其控制在0~1的范围内,努力争取实现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协调发展。

首先,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发展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截至2012年,安徽省的人均GDP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仅占第26位,与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徽省应该抓住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借助安徽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为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其次,建立完善的政府干预机制。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其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起伏过大就会给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避免高等教育弹性系数出现较大的波动,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干预机制。政府应该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的前提下,合理根据阶段发展目标确定每年的增长幅度,从而保证高等教育规模得到平稳有序发展。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社会评估和监督机构,实现政府干预与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发挥民间组织在促进二者同步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实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社会对各层次的人才都有所需求,安徽省应该针对这一社会需求,建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院校要明确定位,以特色求发展,避免人才的重复培养。同时,目前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各类高校多集中于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高教资源多集中于皖南经济带,不利于安徽省整个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该鼓励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促进安徽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从而降低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的波动幅度,促进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编辑:林军

F20

A

2095-7327(2015)-05-0081-04

王艳玲(1974-),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与经济、教育评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152)。

猜你喜欢
在校生安徽省规模
成长相册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规模之殇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