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上坚守精神家园

2015-10-10 15:36紫茵
歌剧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央歌剧院北川歌剧

紫茵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英雄模范,在歌剧舞台上“复活重生”,《北川兰辉》肯定不是第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向秀丽》、60年代的《江姐》等。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宋庆龄》《孙中山》《钱学森》《王选》等相继亮相歌剧舞台。2015年5月23日,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纪念日,也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因公殉职两周年祭日。中央歌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北川兰辉》,5月22日、23日在其年度歌剧公共免费开放日首演两场。北京天桥剧场座无虚席,兰辉的夫人周志鸿和女儿兰欣怡,应邀来京同首都观众一起为烈士流泪,为英雄喝彩。

中央歌剧院为响应党的号召“让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过好灾后第一个春节”,2009年初曾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演出。2013年10月又带着《复兴之路》音乐会,赴四川绵阳演出,并重返北川采风。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代表英雄人物兰辉的感人事迹,大大激发了艺术家内心的创作热情。2014年10月1 5日,院长俞峰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俞峰先后组织全院上下学习过数十次。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应该是艺术家的自觉积极践行。

经过主创班子历时两年的艰辛劳动,终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的艺术形象,在歌剧舞台上闪耀出动人的光彩。

原创歌剧《北川兰辉》,艺术总监、指挥:俞峰,作曲:张大龙,编剧:俞峰、胡绍祥;导演:李丹丹,舞美总监:宋晨,舞美设计:李宾、晁毅,灯光设计:周正平(特邀),服装设计:王钰宽,化妆设计:冯樱,音效设计:陈亚平;合唱指挥:陈冰,乐队首席:杜玄;兰辉(男高音):杨阳、徐祥,兰父(男低音):田浩,兰妻(女高音):莫爽、王晔,菱花(女高音):郭橙橙,白老师(女中音):王红,欣怡(女高音):陈艺宝:大哥(男中音):王艺清,阿强(男高音):贾令,村长(男中音):赵一峦、陈淼,铁犁(男高音):高伟,县长(男中音):於敬人,金局长(男高音):尹海,羌族姑娘(女高音):秦侃如: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与合唱团演出。

深红色丝绒大幕紧闭,耳听着乐池下面,有一声无一声、长一声短一声的调音理弦。凝视着红与黑两个主色镶拼的节目单,在鲜艳的党旗上,“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分外醒目。实在也想象不出,这个戴着眼镜文弱而精悍的副县长,走上歌剧舞台会是什么形象?兰辉是个接地气的基层干部,他完全不似战争时期的英雄,所有的感人事迹无不散落于他平凡的岗位、平常的工作、平日的生活,而很少有惊心动魄惊世骇俗的壮举。在兰辉因公殉职后,今天看他的所作所为难能可贵,但,昔日看他的所作所为普通平常。要怎么写才能够风生水起荡气回肠?他的宣叙、咏叹,又会唱成什么样?

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大龙的第一部歌剧。早先听过他的器乐、声乐、影视、舞剧等大量获奖音乐作品,也写过一些述评文章,还是对作曲家的功力实力有所了解。两年前的“5.12”五周年祭,我们曾一起去过北川。有些日子注定不能忘记。罗马神话里的女神玛雅专司“春天”和“生命”,英文May(5月)则由其芳名Maius演变而来。5月,那是春光明媚、鲜花如潮、欢歌如海的季节。可是2008年的春天却远离了光明与温暖,“5.12特大地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片深浓黯淡的黑色记忆。北川中学校园里,花儿凋零枯萎香魂远去,歌儿戛然而止声息散尽……在“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张大龙谱写了一首《北川中学之歌》(周世斌词):“北川北川,书声琅琅;美丽校园,我们梦开始的地方……”,纯美如圣咏的歌声,感心动耳催人泪下。

应中央歌剧院之约,张大龙为歌剧《北川兰辉》开笔。俞峰、胡绍祥的文本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作曲家的优势则在于,在坚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之外,他对北川还有着很深的了解、很真的感情。他有信心、有决心,写好“兰辉”。

全剧分为四幕。

第一幕,在北川的一个山村,从废墟中逃离的村民惊慌失措,正巧同下乡考察身背伤员的县办主任兰辉相遇;经兰辉苦口婆心的劝慰、动员,村民扶老携幼高举火把,沿着高压电线杆向县城进发:而县城也是一片废墟,闻悉母亲和大嫂不幸罹难,兰辉肝胆俱焚扑倒在地。

第二幕,在临时租用的办公点,兰辉和各部门干部开协调会,研究灾后重建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干头万绪纷乱如麻;孤女菱花为寻找母亲,用一双流血的手挖创废墟,而白老师因帮助学生逃离而眼睁睁看着女儿压在废墟下面断了气……兰辉促成她们相互认亲重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幕,在兰辉家中,全城同悲的“5.12”祭奠日。一家人都在为祭奠兰母和大嫂亡灵而忙碌,兰辉却整天忙着安抚在地震中痛失亲人的鳏寡孤独,在地震纪念园陪伴地震罹难学生的父母;全家人一直守候,兰辉午夜回家,老父戚然伤感,妻女体谅宽慰;人间的孝子向天堂的母亲,倾吐心声寄托哀思…-

第四幕,在北川的擂禹路桥上。一个羌族姑娘正在唱着优美的山歌:突然,风雨来袭山洪迸发,泥石流顺坡而下,路桥断裂情况紧急;兰辉挂着吊瓶跑出医院,在事故现场指挥若定,带领施工人员和乡民,同心协力号子声声;雨过天晴彩虹如练,兰辉的身影,走向天边渐行渐隐……

毫无疑问,歌剧《北川兰辉》是一部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创作者屡屡为写不好此类作品而怨天尤人自我开脱。有些作曲家则认为,千万不要以此为自己态度不端正、水平不够高找借口。贝多芬、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等,他们相当比例的作品,今天看来也都是“委约”或“主旋律”,还不是出了一堆经久不衰的经典佳作。所以,关键还是要看艺术家的功力与心态,如何下笔怎样去写。

从第一幕开始情不自禁默默垂泪,虽然并非持续两个小时,但全剧感人催泪的“点”真有不少。全剧的亮点在于,超越想象的深层挖掘人性,艺术升华人物境界。编剧非常注重细节,第一幕亮点是在所有人惊慌失措时,兰辉的冷静与清醒,坚持无论老少伤残一个都不留下,全部带离高危地区;第二幕亮点是兰辉促成失去女儿的母亲与失去母亲的女儿认亲;第三幕的亮点是兰辉亲人的议论,通过父亲、大哥和三弟的述说,可以了解兰辉“心中想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绝不以权谋私,爱心奉献他人”;第四幕亮点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抢修“战役”告捷,所有人渐次离去,舞台上只留下兰辉一人,他平静、安稳地走向彩虹升起的地方……

毫无疑问,《北川兰辉》是一首英雄的礼赞、一曲先烈的颂歌。但文本并未人为着力拔高形象,笔墨落处尽是细节、真挚情感全凭支撑,清晰脉络皆有故事,符合艺术作品的特殊规律。歌剧舞台上大西南小城一任副县长,他沾地气、接人气,气脉贯通血肉丰满,艺术形象鲜活生动。从大量素材提炼的情节无不真实,写得通顺而技巧,而艺术的真实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动人更高级。

开幕场景赫然入目的是一片地震后的废墟,这场景多熟悉,在2008年5月的那些日子,我们满眼皆是这样的场景造成视觉与心理的强烈冲击。“救命啊/天塌了!天塌地陷/老天怎么了?!”第一声呼喊就是那么撕心裂肺。张大龙在这里大量运用现代作曲技术手法,音乐中堆积着不协和音程、不规则节奏,繁复的织体、变异的和声,将地震灾难临头,人们的情态、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杨阳第一次亮相,身量并不高大壮硕的他,竞以穿云破雾般清越嘹亮的歌喉让我们一下就听到了英雄非同凡响的声音。音乐气势磅礴,展现了兰辉带领群众奋勇自救的艰辛过程。

第二幕开场,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纷纷来找兰县长,要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如果说第一幕的音乐是惊恐不安中的英勇坚毅,第二幕就是悲恸忧伤中的温暖亲切。“所有的北川人都是灾民,这如山的悲痛像刀割,如火烧似油煎……”表现了兰辉与北川人民共同经历灾后家园重建和心灵重建的痛苦历程,“你是一个善良的妈妈”;“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兰辉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人性的光辉得以充分地展示。这场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的群戏,音乐却保持着相对连贯与流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兰辉生前大多数时间与精力都和群众在一起。“他的手机里存有许多普通群众的电话号码”,在歌剧里,他同样常被群众团团围住紧紧相随。全剧大量的群戏、密集的群戏,只有第三幕在兰辉家里的场景相对清静。

第三幕场景,“5.12”忌日,按照穆斯林习俗摆上祭奠的供案。兰辉的妻女、父兄一边忙碌一边谈论。大哥嘟囔,“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母亲忌日不能人影不见。”三弟抱怨,“家人求他比登天还难……我求他帮我找个工作,他从来都不管。”女儿嗔怪,“我特意从学校请了假,赶回来他却不在家。”平平淡淡的家常话,从侧面描写了兰辉的高尚品质。兰辉回家,跪坐在供案前,双手捧起母亲生前为他编织未完的毛衣。在这里,杨阳演唱了一首相对完整的咏叹调,“母亲啊慈祥的母亲,天堂的路是否平坦?梨花开放的望乡台,你老再看辉儿一眼。”这是一个展示人物内心情感的核心唱段,张大龙为兰辉谱写的音乐深情而细腻,将英雄的人文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兰辉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求索。

第四幕对北川地域风情及羌族文化之美不乏生花妙笔、点睛之笔。音乐从蕴合羌族民间音调的柔美悠扬开始,继而转入紧张激烈强烈坚韧。“这里是咽喉路段,必须要快抢修完!……此时此刻,我怎能躺在医院!”从医院直接赶到现场的兰辉,奋不顾身指挥大家抢险救灾。坚定有力的劳动号子,震天动地的劳动号子,表现北川人民以大禹故里传人为豪,面临大地震后次生灾害时的英勇无畏。

尾声,合唱队身着礼服上场,“你就这样悄悄离去/深情俯瞰故乡土地/行千里行万里/行千里行万里/回到母亲怀抱里……”圣咏赞美诗一般的混声合唱为英雄北川兰辉送行,深情无限的歌声寄托了北川人民对兰辉的感怀追思……

正如俞峰对首都媒体所言,要以人民为中心,写眼前、写当下、写时代,创作能够代表国家艺术水准,体现中央歌剧院强大实力,能够在舞台上立得住的歌剧作品。遵照习总书记有关指示,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歌剧《北川兰辉》是文化部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后,国家艺术表演团体推出的第一部现实题材的歌剧作品。可以说,全体演职员对这部具有相当艺术高度与技术难度的歌剧,无不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高涨的热忱。演员全心全意倾情竭力去完成角色的塑造,王红饰演的白老师、郭橙橙饰演的菱花声情并茂表演到位。莫爽,一位年轻的女高音歌唱家饰演兰妻,可谓后起之秀崭露头角,中央歌剧院真是新人辈出。

从多年前听杨阳在《杜十娘》里饰演李甲,到后来听他主演《赵氏孤儿》的赵武、《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的林多罗等,感觉他的嗓音和旅欧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有些类似,基本属于西方传统歌剧的罗西尼男高音。经过这些年的舞台历练,杨阳的嗓音锻造得益发光彩,演唱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歌声的抒情性是他的所长,第三幕的咏叹调“啊,母亲”最动人心弦。而在需要戏剧性张力时,杨阳也能拉开幅度,音色明亮而结实,听上去十分过瘾。在刻画基层副县长这个人物上,杨阳有自己的理解与诠释,舞台形象真实而丰满。如果再多演几场戏会更熟稔,有些段落如再有所收敛,再多些凝重稳健,可能会更加贴近角色。

走上歌剧舞台的《北川兰辉》,观众认同吗?兰辉的生前同事和他的亲人认可吗?

演出结束了,掌声响起来。有观众感慨地说,“从来没有想到歌剧可以如此真实感人,第一次发现原来歌剧可以离我们这么近,离生活这么近!”还有观众如此表达,“这部歌剧太真实太感人了!一点没有过去舞台英雄人物的那种假大空,兰辉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歌。通过观看这部歌剧,我感觉自己也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今天是父亲去世两周年的日子,这部歌剧的上演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这是一场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的演出,也是对父亲,以及地震同胞最好的纪念。感谢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愿父亲的故事通过舞台的呈现能不断鼓舞大家,让心中长存希望与力量。帮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利,更美好!”兰辉的女儿兰欣怡,走上舞台面对观众说了这番肺腑之言。已经止住的泪水,又打开了闸门……

看戏已习惯成自然,从一度谱本创作到二度舞台呈现,从三个层面排列三个档位。歌剧《北川兰辉》我认为堪称“三好”作品。文本编剧好,音乐作曲好,演员表现好。如果再排列三,我认为,第一是作曲,张大龙虽然这是第一次写歌剧,但起点相当高,整体质量好;第二是演员,中央歌剧院中青年队伍阵容强大,各声部都有相对突出的顶梁柱,所有角色各就各位;第三是文本,虽然是“写实”风格,但有高度艺术化、技巧化的结构布局,歌词纯朴自然生动晓畅,角色化、生活化与艺术性、文学性的结合,值得肯定。

相比该中央歌剧院近年相继推出的原创歌剧《辛亥风云》《鄞地九歌》等,我认为在歌剧化、艺术性上,《北川兰辉》跃升到一座新的高峰。个人最喜欢第三幕和第二幕。感觉第一幕和第四幕还有调整完善精炼的空间。另外毕竟排练周期与舞台合成时间有限,有些戏、主要是群戏,还有些散、断,相信再多演出几场、十几场,演员彼此磨合适应,这部戏,一定会更好听、更好看。

猜你喜欢
中央歌剧院北川歌剧
弦歌入夜夜未央
走进歌剧厅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中央歌剧院授予郑小瑛“终身荣誉指挥”称号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歌剧院
情系北川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