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入夜夜未央

2021-09-10 07:22王坤彤
音乐世界 2021年3期

王坤彤

〔摘 要〕“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之一“共和国之恋”音乐会是中央歌剧院向祖国华诞致敬的匠心之作,恢弘磅礴,气壮山河。在“政府+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模式下,中央歌剧院与朝阳区文化委员会通力协作,借助首都图书馆剧场这一公共文化场地,让“笙歌”向大众敞开大门,在“灯火”中共同欣赏高雅艺术。

〔关键词〕首都市民音乐厅;中央歌剧院;我的祖国

自2017年至今,中央歌剧院以每年六场的频率,陆续为“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奉献了二十余场公益演出,在普及高雅艺术的同时,立足歌剧本位,突出特色主题,以多元化的音乐会编排形式,诠释“国家队”的艺术水准,演艺精良有高度、主题鲜明有深度、公益惠民有温度。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之一“共和国之恋”音乐会是中央歌剧院向祖国华诞致敬的匠心之作,恢弘磅礴,气壮山河,堪称“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的里程碑,不仅上座率全场爆满,网络直播点击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2.6万人次。音乐会由中央歌剧院的歌唱家与交响乐团倾情奉献,歌声大气醇厚,交响乐立体感十足,演艺精良且有高度。

音乐会以《我的祖国》开场,中央歌剧院的八位歌唱家信步登台,悉数亮相,音乐厅立刻充满强大气场。不用任何扩音设备,便将每句唱词清晰地送到观众耳中,一曲未毕便已赢得阵阵掌声。接下来,歌唱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独唱各有特色。男高音歌唱家韩均宇演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和《两地曲》,音色通透而有亮度,腔体厚实又不失温暖,音乐处理如行云流水绵延起伏。男中音歌唱家赵一峦演唱的《我的祖国妈妈》,声音洪亮浑厚,既有男中音音色的宽宏,也有男高音的亮色。男高音歌唱家刘怡然用他金属般极具延展性的声音演绎了《北京颂歌》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声音宽广高远,仿佛在云端飘荡起伏。女高音歌唱家秦侃如带来了民族歌剧《江姐》中的唱段《红梅赞》以及《红珊瑚》中的唱段《珊瑚颂》,潜力与实力兼备,抒情性与歌剧性兼而得之,用美声演唱民族歌剧的探索值得点赞。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演唱《映山红》,她虽膝盖受伤但仍坚持歌唱,走上舞台时也尽量克服膝盖的疼痛稳步上场,我是听主持人介绍才发觉她的腿确实异样,不禁肃然起敬。女高音歌唱家苗原碧深情演绎了《乡音乡情》,她音色宽厚,情感真挚而细腻,听后让人心潮澎湃。此曲先是乐队合奏,管乐齐鸣、弦乐铺底,随着音乐的推进,情绪渐进起伏,间奏弦乐似轻声诉说着“乡音难改、乡情缠绵”,如泣如诉,音乐在“一声声乡音、一缕缕乡情”中迈向高潮,情感迸发,赢得阵阵掌声。之后是男中音歌唱家於敬人演唱的《我爱这土地》,一开口便将人带入歌曲的情绪之中,走心动情,音乐处理细腻准确,既有层次感又有感染力。女高音歌唱家陈艺宝演绎的《共和国之恋》大气沉稳,声音极具戏剧张力,弱声控制收放自如,由弱到强张弛有度,高音稳定酣畅淋漓,不仅有音色的光彩度,而且有音乐的层次感。

亮点并不限于歌唱家,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的表现也值得点赞,各声部清晰准确,极具表现力。弦乐清晰剔透,木管齐整灵动,铜管清远嘹亮。本场指挥王琳琳虽不是中央歌剧院的常驻指挥,但已合作多次,建立了十足的默契,配合亲密无间。前奏一起,交响乐的立体感立刻扑面而来,恢弘而大气。歌唱家开嗓,交响乐即退居二线,辅以和声伴奏,为歌唱家让路;在人声空白处则奏出副旋律予以补足,加强气氛,更显宏大感和史诗感。一首首颂歌深切呼唤祖国母亲,抒发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几曲终了,音乐主题已过耳入心,醉心其间,意犹未尽。

《祖国,我为你干杯》《我和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等曲目将音乐会推向高潮。歌唱家们共同高歌,气势如虹,将对祖国的情怀融注于歌声之中。听后只觉泪眼汪汪,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如今的和平盛世,是多少鲜血为我们铺就的,又有多少生命为我们深埋黄土。战火纷飞年代的英雄们可曾想到如今中国的模样?百年之后的“山河犹在,国泰民安”他们不曾看到,现如今的“盛世中国,民族复兴”他们不曾目睹,但即使是变了模样,长眠地下,也在默默守护着每一寸故土。依稀记起小时候也曾被这首歌感动,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再听这首歌依然会心潮澎湃,依然会为英雄而落泪。不管我们如何成长,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未来身处何方,内心深处都始终保留着那颗赤子之心。纵使世间繁杂,沧海桑田,也会永远不会忘记,英雄永垂不朽,祖国永在我心。

音乐会中用美声演唱《红梅赞》和《珊瑚颂》的尝试值得一提,这让我们看到了用美声唱法演绎民族歌剧的可能性。同样的唱段,民族唱法演唱甜脆清亮,戏曲味儿更浓;而美声唱法则显端庄大气,腔体更浑厚。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民族歌剧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此次尝试让我们看到其实美声唱法也同样可以将民族歌剧选段唱出韵味。两种唱法各有特点,各自有各自的味道,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也没有所谓的唱法局限性。个人浅见,无论用什么唱法演唱,只要最终呈现效果令听众舒服就是可行的。追本溯源,其实在音乐诞生之初,根本就没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界限,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观众认可,就是好歌剧、好唱段。而现在我们反而被束缚了手脚,人為地给自己添加了各种局限,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自身反而受限于此、禁锢其中。那么为什么不尝试改变思维定势呢?或许抛弃这种成见我们会在尝试中发现更多精彩。至少此场音乐会中的美声版《红梅赞》和《珊瑚颂》已收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甚至还有叫好声。这场演出的绝大多数观众并不是从事音乐的专业人士,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是民族唱法,什么是美声唱法,但却对美声演唱的《红梅赞》和《珊瑚颂》给予热烈反馈,这说明大部分观众听起来是舒服顺耳的,也警醒专业音乐者反躬自问,我们是否受思维定势的禁锢太深了?是否是时候该挣脱这些条条框框了呢?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看到“涉江采芙蓉”,很多音乐人的第一反应是罗忠镕的十二音序列音乐。作为我国第一首序列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扎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以汉乐府为歌词,赋予歌曲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主题策划上基于建院六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多以歌剧选段为主题,充分发挥独特的歌剧优势和品牌效应。

“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可以说是中央歌剧院深厚积淀的集中展示,有半数都以经典歌剧为主题。其中既有歌剧独唱专场、歌剧重唱专场,又有音乐会版歌剧,曲目组合呈阶梯式循序渐进。其中,独唱专场的选曲大都传唱较广,音乐一响起,旋律就已在脑中回荡,甚至散场后仍能听到观众哼唱音乐会中的曲目。如“歌声传情 剧中点睛”音乐会的曲目《斗牛士之歌》《女人善变》等,就引发大家一齐跟唱,《今夜无人入睡》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整个剧场。其实从这些选曲中,不难看出系列演出策划之用心。选择熟悉的歌剧选段不仅可以凸显其自身的歌剧优势,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歌剧的距离,扭转对歌剧的刻板印象,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之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歌剧的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随口哼出这些旋律并非难事;同时,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歌剧的传播者,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歌剧旋律带入日常生活,带给更多人。“经典歌剧选段音乐会”则带着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歌剧,虽与“歌声传情 剧中点睛”音乐会一样都以独唱作品为主,但“经典歌剧选段音乐会”在选曲安排上更加深入,既有《给大忙人让路》《我亲爱的爸爸》等传唱度较高的咏叹调,也加入了《你好法国》《她被绳索捆绑》等流传范围略窄的歌剧选曲,带着观众循序渐进地加深对歌剧的了解,从而激发聆听歌剧的热情和探索歌剧的好奇心。而“和合之美 聆听经典”音乐会则侧重普及歌剧重唱选段,演唱曲目以二重唱居多,也不乏颇具难度的四重唱,将不为人熟知的歌剧重唱拉入观众视野。值得一提的是,选曲并没有一味追求鸿篇巨制的演出规模,而更注重滴灌式培育观众,既通过经典曲目吸引新观众,又设计原创曲目回馈老观众。以歌剧为主题选曲的音乐会各有特色、逐步深入,从中不难看出策划者的良苦用心和周全考虑。

其余几场音乐会则根据演出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定位明确而独立。如“记忆中的歌声”专场音乐会主打《你是这样的人》《追寻》等经典主旋律影视歌曲,唤起观众心中对红色革命传统的敬畏感和崇高感,引发“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长足感动。再如“铜木管室内音乐会”呈现纯器乐的视听感受,所选曲目大多轻松欢快、富有活力,使人在聆听时得以放松身心,尽情沉醉于旋律之中。而“中国多民族合唱作品音乐会”则着力普及多民族音乐,将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语言汇聚于一场音乐会中。这些音乐会的选曲虽涉猎广泛,但每一场都有明晰而独特的主题立意,在保留经典曲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侧重性地选择曲目。

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每场演出的主题选择可谓“匠心深筑”,不仅立足歌剧本位,凸显歌剧方面的独特优势,还根据演出“时间窗”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主题鲜明有深度。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与以盈利为目的的演出不同,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通过抢票平台免费向大众开放,同时还开通了网络直播,公益惠民有温度。在“政府+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模式下,中央歌剧院与朝阳区文化委员会通力协作,借助首都图书馆剧场这一公共文化场地,让“笙歌”向大众敞开大门,在“灯火”中共同欣赏高雅艺术。

作为公益演出,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演出以免费抢票代替售票,通过“朝阳文旅云”软件和“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两个平台发放演出票,让高雅艺术走近大众。当前,由于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的冲击,快餐式休闲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多媒体的冲击下,人们走入现场近距离感受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剧场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人懒于来到现场欣赏音乐会,而选择在家观看演出视频或音频,殊不知电视电脑上所呈现的音响效果与现场感受是无法相媲美的。一是演出现场收音时可能会削弱部分音乐细节,二是音视频在播放时若没有专业级的设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的精妙,甚至会使低音和弱音消失隐匿。而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重视音乐作为视听艺术的独特性和直观性,通过免费抢票的方式敞开大门,为更多人提供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让观众与演员置身于同一时空,零距离感受扑面而来的歌声和交响乐,在音乐中自由翱翔,让音乐如种子般播撒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向来是座无虚席,抢票平台上更是一票难求。好在系列演出除了免费抢票外,还贴心地提供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和“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双平台同步直播音乐会盛况,为没抢到票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便捷的欣赏渠道,使之得以在电脑或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欣赏艺术魅力。据直播平台统计数据,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的网络直播点击量平均达30万人次。抢票之激烈、观看直播人数之多侧面说明了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樂厅”系列演出之受欢迎。从2017年至今,这一系列演出需要积累多少口碑才会有今日的一票难求?每一场演出都必须足够好,才会源源不断地吸引观众。中央歌剧院“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编排形式多元化、系统化,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轮番上阵,先后上演了独唱专场、重唱专场、合唱专场、室内乐专场等,以细腻的视听感受呈现观众,以精良的艺术水准感染观众。同时,对于音乐会中观众不熟悉的曲目和乐器,艺术家们也在演出中适时提供讲解,介绍作曲家和创作背景,或是讲解乐器的音域和音色特点等等,化整为零,普及音乐知识,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了解音乐。

作为国家级文艺院团,中央歌剧院为民而歌,倾情奉献高质量的公益性演出,承担起了高雅艺术普及、传播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期待中央歌剧院精益求精的主题策划、水准高超的演唱演奏、清晰明了的讲解介绍等,继续为“首都市民音乐厅”系列演出添柴加薪,让其品牌效应和口碑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