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内容摘要:学习力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学习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日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配合、补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关键的指导方向。
关键词:学习力 教学 策略
学习力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它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1]
学习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理想和学习兴趣。它是支配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毅力是指学生自觉地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对自身行为的监控及调节,战胜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状态。学习毅力有助于学习行为的保持,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指接受信息,并应用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这三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还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下面本人就从以上这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什么是动力?动力就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很多同学不喜欢学习,甚至厌恶学习就是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没有动力就没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学习就像滚雪球,每况愈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就会在目标的激励下不断前进,从而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动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是人一切行动的先决条件,学生有了学习需要就会自觉地学习,认为学习必不可少,才会体会到满足与快乐。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大多数感受到的是“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否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习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唤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配合一些实例向学生传达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学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尽量满足他们,并让这种求知欲尽可能的放大,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驰骋,收获成功和喜悦。此外,学生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同,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准突破口,并引导学生扬长补短,对主动需要进行扩充,被动需要进行补充,从而使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得到满足。
2.培养学生的学习理想。理想往往是学习者最强也是最长远的动力。理想会激励着学习者不断向梦想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与动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理想抱负越高,动机强度越大,起到的激励作用也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理想,明确理想与学习的关系,对学生的正确的理想表示赞同,并鼓励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对于理想意识还不完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及早引导学生树立理想,除了具有激励作用外,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很有好处的。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很难学好的,而符合兴趣的学习,则会令人长期坚持而不感到疲倦,这就是兴趣的强大力量。教学中的知识多数都是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学校和家庭都十分关注成绩,使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仅有的兴趣也可能被抹杀掉。但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对于一门学科,只要足够熟悉,并努力取得一定成绩,就会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作业的批改都要花些心思进行评价,教师的关注以及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构思教学过程,使课堂灵活有趣;丰富教学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加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知识,增添趣味性。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教师要有了解,并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此外,兴趣的培养还要不断巩固与强化,长此以往兴趣就被确定下来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有的学生智力水平很好,学习环境也不错,但是没有恒心,自制力差,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因此学习成绩始终上不来;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一般,学习环境也一般,但是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可见学习毅力对于学生学业成功的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就是要培养学习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毅力培养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就能够保持意志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古今中外榜样及身边学习努力的同学的例子,教育学生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意志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教师要设计一些疑难问题磨练学生的意志,克服学习的畏难心理,遇到问题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思考,去探索,必要时也要提供一些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自我暗示的方法,对于学习上的困难要保持充足的信心,遇到难题就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做出来,要产生强烈的成功愿望,暗示自己一定会学好,一定会成功。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条理性和计划性。很多同学学习没有条理,学完一天的知识不会整理,思绪不清,越来越理不清头绪,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持久性,因此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好每一项事情,并将自己的学习环境整理干净,排除无关的干扰,全身心的按步骤学习,就会让学习的毅力增强不少。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的心理特征,它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因此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并没有程序化的过程。但是学习能力还是可以通过教师课堂的一些“技巧”而提高的。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与学科相关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多经历多体会,扩充学生的认知。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尤其要用心,综合采用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在课堂内外实践的机会,使学科理论转化为学科能力,在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的方面要设计好提问顺序,引发学生思考及想象,调动并扩充学生的已有经验,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角度变换教学方式,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练习,多实践。
其次教师要明确作业与练习的关系。教师留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巩固和掌握,但绝不是作业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同时也是一种练习,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后,需要通过练习去记忆去验证课本的知识,作业在精不在多,大量的作业确实会让知识自动化的程度提高,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限制,并不是一味的促进作用,提高学习能力要有适当的练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不仅要多练,还要多想,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第三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比如一些记忆的技巧、观察的要素、分析问题的层面等,让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加有效。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是全方面的,既要激发动力,培养毅力,还要发展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综合这三方面进行教学,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能力的培养将是不可估量的。
注 释
[1]陈维维.技术生存视域中的学习力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