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莲
内容摘要:实践性对于面向市场、立足就业的职业教育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仅专业教育需要实践操作,强化动手能力,其实文化基础课也需要一定的实践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本文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实践 中职 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以可具操作性的语文活动来充实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职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特点和语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特点,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点、以书本为蓝本来展开教学。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具体一点就是听、读、说、写、做。
听示范。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经典名家名段,如诗词和优美的散文。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诵示范,直接接受熏陶和感染,无形中受到影响。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自律能力较差,注意力较难集中,所以在选择听的对象时要稍加选择,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同时为了增加听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可以选择有画面的播放音频,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读经典。听完示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与文化的魅力,强化听示范的效果,我们接着可以让学生读起来。选择适合学生的片段,让学生开口读,在读中来进一步感受真,感受美。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读经典,可以在读经典时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读书和朗诵比赛。通过这个活动来丰富和强化学生读的内涵。
说自己、生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基础课,目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开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中出现的现象和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事情让学生说,通过引导学生说来提高能力和拓展思维。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说、说得更多,在选择说的话题时最好采取既跟课文相关,又能跟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的,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环节也可以辅以演讲和辩论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写感想。写作能力也是语文课要着重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且习惯不好,他们往往排斥和拒绝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以写感想的形式来引导其写作。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无话可说的心结,做到有话可写,同时还可以让老师来了解这些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了解受教育对象、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进行。
做活动。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环节,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进行,让学生真正做起来,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加强的教学点,如应用文的学习与写作,条据类、书信类、启事类、招聘和应聘都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以尽可能逼真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现阶段教育大力提倡素质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综合成才为目标。语文作为一们文化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任。通过实践性教学能极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的教育,其优势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强实践性,让学生达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性教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践性教学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语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1)目前社会和教育大环境提供背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家都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这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基础。
(2)职业教育特点提供可能。职业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要求使得实践性教学易于在学校内推动。同时,职业教育非升学教育,没有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相对来说时间充沛、精力充分,可以展开实践性教学。
三.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中应打破传统中学里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尽量把实践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效果,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载体,只有他们真正学到东西,这堂课才是成功的。
2.难度适中,形成坡度,易于学生接受。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形成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参与、乐于接受。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效果的提升。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一定的外界刺激是引起个人行为的冲动力量,能激发个人行为的积极性,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欧红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从而增加某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且进校之前大多都是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不太受到重视的边缘人群,没有自信心,也就没有表现的动力。适当的激励措施会让他们重塑信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语文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对其学习与行为进行肯定与激励,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利用这种外部的强化刺激提高其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