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达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林立达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利用绝对收入和恒常收入模型测度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偏低,绝对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恒常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消费行为满足持久效用最大化消费意愿,恒常收入和前一期消费对消费支出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坚持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恒常性收入比例,完善消费信贷等途径可提高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作用。
边际消费倾向;绝对收入;恒常收入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消费需求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对投资、税收和转移支付等乘数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边际消费倾向解释的是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增量关系,是消费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投入很多关注。李永友和钟晓敏对财政政策与边际消费倾向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除了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程度、预期、消费结构等影响因素外,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还与财政政策运用有很大关系。[1]贺京同和侯文杰的研究表明,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具有分段线性特征,但没有表现出倒U型的分布。[2]刘晓霞认为,拉动内需的各种措施都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联,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提高边际消费倾向。[3]王亮对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和评析。[4]许娇分析福建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认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5]陈良珠、陈燕武和邱景漩等人也对福建省居民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研究。[6-8]
综观现有主流文献发现,虽然消费行为和边际消费倾向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但是研究基点主要还局限在全国层面、城镇边际消费倾向和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福建省消费行为、边际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相对不足。福建省是海西经济区的主体,是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区域节点和闽台经济合作的前沿主体,但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台湾地区还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因此,选择福建省作为论文分析主体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研究方法上,当前主流研究成果采取的主要是统计和定性分析,计量回归方法的实证研究相对不多。为弥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从最终总消费需求角度对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进行理论测度,以及对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一)福建省最终消费需求演变路径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投资驱动型经济成为其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同时,作为社会总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需求规模也逐年增加,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作用日趋增强。现从消费支出与总支出变化率、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的演变路径角度来剖析福建省最终消费需求的演变态势及其表现特征。
如图1所示,福建省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支出的比例逐年递减。按支出法核算,1978年福建省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为79.9%,到2012年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下降至40.01%,下降幅度达到40%。20世纪70年代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为83.75%,八九十年代平均为59.03%,而最近十几年则递减至50%以下。相对于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即投资支出却呈现逐年递增的现象。资本形成支出与消费支出呈现明显的剪刀差变化趋势。2007年资本形成支出首次超过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为46.21%,资本形成支出所占比例为79.91%,资本形成支出超出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达3.7%。
图1 1978—2012年福建省总支出、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演变
同时还可以发现,消费支出与总支出的变化率高度契合,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很高,不但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波动幅度也大致相同。即,福建省消费支出随着福建省总支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稳定性较总支出变化稳定性高,成为福建省总支出中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显然,消费支出变化将成为考察福建省总支出变化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二)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理论测度
1.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理论解释
图1所反映的福建省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消费函数来解释。1936年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解释消费者绝对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认为短期内消费者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是现期收入的高低和多少,并根据心理经验法则认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1953年莫迪利安尼(Mordigliani)提出生命周期假说,1957年弗里德曼(Friedman)提出恒常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都强调消费决策的稳定性和满足整个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认为消费者消费决策不仅是现期收入的函数,还是未来收入和财富收入的函数,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变化影响比绝对收入假设条件下要小。生命周期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设认为,理性消费者会通过调整恒常收入来维持其一生稳定的消费水平。
现代消费行为强调恒常性收入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考虑消费者生命周期包括M个时期,拥有W0初始财富,不同时期消费者收入为Y1,Y2,Y3,……,YM。消费者在满足一生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其持久效用最大化。由此,消费行为模型可设置如下:
其中,公式(1)表示为效用函数,满足一阶条件大于0,二阶条件小于0;公式(2)表示为一生收入约束条件。建立一个拉格朗日方程,并对其求导。
消费者边际效用水平保持不变,即C1=C2=……=CM,为了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每期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同时是消费者一生收入和财富的平均数。
2.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测度
边际消费倾向解释的是收入与消费的边际关系。根据消费理论,收入可分为恒常性收入和绝对收入,这样可以从恒常性收入和绝对收入两个角度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①具体理论分析参阅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或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为了更有效分析福建省消费行为,本文基于福建省最终消费需求演变特征,分别从绝对收入模型和恒常收入模型两个方面对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进行理论测度。
(1)绝对收入模型边际消费倾向测度
选取1978—2012年福建省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了防止发生谬误回归现象,在计量回归分析之前对Yt和Ct两个时间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Yt和Ct两个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现象,属于不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如表1所示,Yt和Ct两个时间序列数据满足二阶单整,即
表1 Yt和Ct两个时间序列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对绝对收入模型进行调整,将原绝对收入模型重新调整为ΔCt=θΔYt+ε,并对原Yt和Ct两个时间序列数据也进行差分处理后再进行计量回归。计量回归结果显示,绝对收入模型下的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为0.325。其经济学意义为:如果绝对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点,那么最终消费支出增加0.325个单位点。
(2)恒常收入模型边际消费倾向测度
恒常收入模型是以满足消费者一生效用最大化作为其消费决策的行为基点,认为消费决策关键取决于恒常性收入。[9]设恒常收入模型为这里表示t期的恒常性收入,表示t期的恒常性消费。弗里德曼将收入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恒常性收入,且暂时性收入是现期收入与恒常性收入之差额。恒常性收入通常可以通过收入加权的方式获得,可通过方式来计算,Yt-1表示t-1期收入,δ为加权系数。参照臧旭恒的具体做法,[10]恒常性收入和恒常性消费采取现期收入和前4期收入加权获得。
设t期Yt和Ct函数如下:
现期收入由恒常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两部分构成,通过比较分析绝对收入模型和恒常收入模型下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测度结果(见表2)容易发现:绝对收入模型下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会大于恒常收入模型下的边际消费倾向。回归结果显示,恒常收入模型下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绝对收入模型下的边际消费倾向,二者仅相差0.01。这一方面说明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主要由恒常性边际消费倾向构成,消费决策具有满足终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意愿;另一方面说明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增量影响偏弱。
表2 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测度结果
通过绝对收入模型和恒常收入模型可以测度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它们能够很好地解释福建省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增量关系。为进一步验证这种增量关系,以及剖析影响因素对消费决策的作用机理,现对福建省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给予实证分析。
由公式(8)可知,除了自发性消费外,恒常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是影响消费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理性消费者通常会按照实现其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来做消费决策。正如上文的分析,基于恒常收入模型的消费行为,恒常性收入变化是其关键因素。显然,暂时性收入和恒常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机理以及影响程度是存在差异的。由此,可设恒常收入和短暂收入影响因素模型,记为模型一,见公式(10)。
消费实践表明,消费决策不仅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而且过去(前期)收入多少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由此,考虑现期和前期收入影响因素的消费函数可设置为,其中表示现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前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滞后i期的前期收入总和,此处选择滞后4期。
由公式(9)可看出t期的消费除了受现期收入影响之外,还受到前期收入即财富积累的影响。由此,可以设现期收入和前期收入影响因素模型,记模型二,见式(11)。
不仅收入约束会影响消费行为,前期消费路径和周边消费行为也会对其消费行为施加影响,呈现出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由此对原消费函数进行重新调整,设考虑前期消费行为的新消费函数为其中i表示滞后期。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滞后期消费路径对消费影响的差异性,分别选择滞后两期和滞后四期。由此可设:滞后两期前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记为模型三,见式(12);滞后四期的前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设模型四见式(13)。
按照上文的分析逻辑,此处设置4个消费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别对暂时性收入、恒常性收入、前期收入、前期消费行为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更好地解释消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弹性关系,对4个所设模型取对数形式。具体如下:
选择1978—2012年福建省相关数据,借助Eviews6.0对四个模型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
模型一回归结果表明,暂时性收入每增加1%,消费支出将增加0.216%;恒常性收入每增加1%,消费支出将增加0.6602%。显然,福建省消费行为受恒常性收入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换言之,福建省消费行为具有满足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意愿。
模型二回归结果表明,现期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弹性系数为0.695。即如果现期收入每增加1%,那么消费支出将增加0.695%。前期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弹性系数为0.139,这一系数说明前期收入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具有正效应的,但其影响程度没有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大。
模型三回归结果表明,滞后二期消费模型通过了统计和计量检验,前一期消费行为对现期消费的影响较大,两者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669,但前二期消费行为对现期消费的影响较弱。
模型四回归结果表明,前一期消费行为对现期消费的影响很大,这同模型三分析结果相一致,但是前二期、前三期和前四期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说明过去二期之前的消费行为对现期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弹性系数也很低。
表3 福建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
本文基于绝对收入和恒常收入模型对福建省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进行理论测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4个影响因素回归模型验证这一测度结果,进而剖析绝对收入、恒常收入、现期收入、前期收入、前期消费行为对消费影响的内在关联和效用。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的消费支出变化与总支出变化基本保持同步,但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福建省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整体偏低;(3)福建省的消费决策以恒常性收入为基础,含有持久消费和满足持久效用最大化的意愿;(4)恒常性收入比暂时性收入对福建省消费支出的影响大,现期收入比前期收入对福建省消费支出的影响大;(5)福建省的消费支出表现出前一期的棘轮效应,而前二期以前的消费支出行为对现期消费支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参照文献综述中相关学者的分析结论,这一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边际消费倾向一方面直接影响投资等乘数大小,另一方面反映各消费主体的主观消费意愿,是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为了提高福建省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应强化消费需求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作用。具体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调整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传统粗放式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消费经济意识,减少对物质资本投资和外部需求市场的过度依赖;第二,优化收入在国家、企业、居民等各大消费主体之间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例,从而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付能力;第三,完善福建省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比例,一方面降低各在消费主体的预防性储蓄规模并将其转化为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可以由此强化消费主体对未来收入增长的理论预期,提高恒常性收入比例,实现持久稳健的消费态势;第四,创新现代消费行为模式,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金融和消费信用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努力转预期收入为现期收入,并在提高现期消费支付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和提高消费层次。
[1] 李永友,钟晓敏.财政政策与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2(12):63-81.
[2] 贺京同,侯文杰.边际消费向的非对称性与消费增长[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22-28.
[3] 刘夏霞.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与经济增长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8(12):214-216.
[4] 王亮.对中国现有的几种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的评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5):28-32.
[5] 许娇.福建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8-52.
[6] 陈良珠,何均琳等.福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99-103.
[7] 陈燕武,吴承业.福建省消费率问题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0-36.
[8] 邱景漩.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38-41.
[9] 戴维·罗默.王根蓓译.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0] 臧旭恒,等.居民资本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珑)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Fujian
LIN Li-da
(Economics and Trade Schoo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From two angles of the absolute income model and permanent income model,the coefficient of Fujian provinc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will be measur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ill be analyz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ujian provinc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low,the absolute incom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more than the permanent one,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meets the willingness to maximize the lasting utility,and the permanent income and the previous consumption behavior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nsumer spending.Thus there are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adhering to consumption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income distribution,increasing the permanent incomes,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credit can increase Fujian provinc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 on economic growth.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absolute income;permanent income
F127.57;F126.1
A
2095-2082(2015)02-0028-09
2015-02-15
2014年福建江夏学院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JXS2014005)
林立达(1978—),男,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