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问题研究

2015-10-09 18:31段治文,文雯
中州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干部

【党建热点】

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问题研究*

段 治 文文 雯

摘要:强调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是新形势下提高选人用人准确性和公信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存在的考核内容难以细化、考核方法难以规范、考核结果难以掌握、考核评语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等矛盾和问题,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德的考核”中,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差异性,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也要突出开放性和深入性,进一步优化考核方法和手段;既要突出纪实性和责任性,使考核过程更加公开公正,也要突出实效性和导向性,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等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党的组织建设;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5-19

基金项目:*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14MLZX06YB)。

作者简介:段治文,男,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310028)。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31日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对德的考核具体化。”①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对干部考核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全国组织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准确性和公信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道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组织部门对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实践上也存在很多困惑。针对这种状况,本文在简要分析强化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试图系统揭示当前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落实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的思路和对策,为“干部德的考核”实践提供参考。

一、落实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源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修养,也非常重视对德的深入考察。在儒家看来,看一个人的德集中体现在“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秦代《云梦秦简》的“为吏之道”篇中对官吏应遵循的道德品行作了比较明确的规范:“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正行修身。”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对干部德行的考察,1938年时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②1943年周恩来同志在谈挑选干部的标准时说:“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③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队伍要实行“四化”时,就把“革命化”放在首位,突出强调遵守政治纪律和服从组织安排。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也强调:“识别干部的德,要注重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些重要的思想和论述的核心要义就是强调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这既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

文雯,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杭州310028)。

2.基于选贤任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考量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是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④但是现实中,“识人难”“用人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识德难”。只有始终坚持“先看本色,再看本事”原则,实现“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能避免因为能力强而“一俊遮百丑”,才能防止失德的人“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才能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从源头上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3.对于严峻形势和危险考验的有力回应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对干部队伍道德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冲击。一旦政治立场出现动摇,道德坚守就会松动,甚至会彻底崩溃和瓦解。所以,形势越是严峻,对道德标准的要求就应该越严格,对坚守道德操守的要求就应该越高。

4.出于遏制腐败和根治病灶的实际需求

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德是为官之魂。德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⑤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不少干部乃至省部级(军级)以上干部因违纪违法被查处。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的道德已经败坏,却能藏身官场多年没有被及时发现?为什么“考德”次数如此之多,却能次次过关,甚至“边腐边升”?这主要是因为“德”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些人的德行问题隐藏得很深,伪装得很好,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与这些干部的“德考”存在问题,即对他们的德的“画像”没有画准也不无关系。如何让这些干部卸下妆扮、素颜见人?如何找准症结,根治病灶?近两年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从限制公款送月饼、贺卡等小处着手,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要真正“考准”“考实”干部的“德”,必须切实做到:“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德,看干部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能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干部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贯彻执行还是取其所需,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模范遵守还是言行不一。”⑥

二、当前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考核内容难以细化

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11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将干部“德的考核”内容区分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个方面,并在宏观上明确了通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毕竟是提纲挈领式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尤其具体到各地方单位的实施,仍然显得笼统抽象,存在指标空乏、内容空洞等问题。为细化“德”的考查,有的地方虽然在考核内容上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但结果大多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四川省彭山县委曾出台过《科级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规定提拔干部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业管理者意见,一名干部因不爱做家务被扣两分,排名垫底。对此,有人认为把家庭美德和个人品行方面的道德缺陷无限扩大,是在用强制性的办法让一名干部做“完人”,反倒促成“伪德”,与考查目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由于各地情况不一,考核内容的主客观条件不一致,科学的细化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更多检视,一些地方干部考核内容的具体化和细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化

目前,对干部“德的考核”方法大多采用个人述职、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等形式。这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仍存在程式化、简单化、低效化等弊病。干部在个人述职时,一般不会讲自己道德品行低劣、一无是处。个别谈话时,涉及复杂的利益考量和心理顾虑,谈话对象未必会反映真实情况。民主测评时,大多采用“量表打勾”的方式,参评人员往往“一勾到底”,随意性较大。湖南省涟源市经济开发区一次公开选调干部中,停薪留职人员获得的测评分数竟然比正常上班的还高,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式的结果反证出民主测评方法的不完善。正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考核方法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德的考核缺少深入细致的探究和核准,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优劣难以辨别。

3.考核结果难以收集

考核中,有四种类型参评群体可能会导致真实情况难以掌握,考核结果失真失准。一是直觉随意型。参评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高低有别,对“德”的认识差异较大,加之平时并不留心观察,等到参评时往往凭感觉和印象作出评价,难以讲深入、评准确、顾全面。二是有所顾虑型。主要是怕反映的问题泄漏给考评对象,影响和谐关系,甚至遭到打击报复;怕讲出真实情况,影响考评对象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声誉;怕讲别人问题被认为是“背后捅刀子”,甚至被误认为自己的人品有问题。三是有意隐瞒型。本级组织、单位同事和身边亲友对干部的德行最了解,但由于“宁栽花、莫添刺”的好人主义思想作怪,有的刻意隐瞒自己知道的情况,不愿做出真实反映。四是别有用心型。有个别参评者出于某种私利考量,在组织考评时当面不讲,而是等到别人与自己发生利益冲突时,采取非正常渠道检举揭发或诬告陷害。总之,参评群体本身的素质,其与被考核人之间的私人关系等都极大地影响着考核结果的收集。

4.考核评语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在一些干部“德的考核”的评语中,大多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往往以政治信念坚定、思想品德好、贯彻上级指示坚决等公式化、标准化、空泛化语言一带而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不深入细致。目前,对干部的考核大多是将“德”“能”“勤”“绩”“廉”合并起来进行,很少把“德”单列出来进行专项考核。考评组人员主要是上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对如何组织“考德”,研究和思考并不一定深入,加之又是由干部来评价干部,很难一下子看准干部的“德”。要想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考核评语,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不想深入细致。对于德的重要性,考评组也知道是原则和底线问题,只要考评对象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往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会如实地把问题写进评语中。三是不敢深入细致。考核中,考评组有时也会发现一些真实情况,但往往因碍于情面或屈服于权力,不好将真实情况写进评语中,只能敷衍塞责、就坡下驴,做个顺水人情。

三、落实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1.要突出针对性、差异性,细化内容标准

干部“德的考核”主要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的要求大体相同,但对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则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不同岗位、职级、年龄的干部,对其“德”的要求侧重点更加不同。考核中,在把握共性要求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岗位、职级和年龄的干部,有区别地确定“德的考核”重点内容。比如,地方干部与部队军官、党政机关干部与事业单位干部、高中层干部与基层公务员、正职干部与班子成员,对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要分别制定既有共性又体现个性的标准体系,让“德的考核”内容由笼统变具体、由无形变有形、由不可比变可比,力求更趋合理性和人性化,切实增强干部“德的考核”的科学性。

2.要突出开放性、深入性,优化方法手段

对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要持有大数据思维,尽可能接受最大多数关系人的评议和评价,力求以最大限度的开放和深入,考出最真实的德行。考核中,要特别注重搞好方法手段的结合使用。一是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关于如何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来考核干部的“德”,一直有很大争议。如果没有可量化的硬性指标,仅用定性来描述,“德”的评价难免笼统抽象;如果只用量化办法来考核干部的“德”,又难以让人信服,德行高低很难简单用数字来评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强调定性为主导,又设置定量“硬杠杠”,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可以有效防止定性上的千篇一律和定量上的简单打分。二是要将正向测评与反向测评有机结合起来。在运用现行民主测评手段进行正向测评的基础上,可参考那些深陷囹圄官员的忏悔书,区分不同岗位、职级考评对象,设置“民主意识差,团结意识不强”“对外交往乱,出入不健康场所”等内容作为反向测评选项,使反映的问题更直观更明了,“德的考核”更直观更立体,避免参评人员因惯性思维或“老好人”心理,出现概略打分、随意画像或恶意诬陷等情况,切实提高考核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要将一贯表现与一时表现有机结合起来。干部的道德品行一般会真实地表现在一贯言行中,更会体现在一时一地的关键时刻。如果仅看一时表现容易失之偏颇,而单看过去历史又容易被假象蒙蔽。所以,考核干部的“德”,应当在核准以往德行表现的基础上,紧盯执行决策指示、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面临严峻考验和对待名利得失等重要节点,搞好跟踪考察,真正看清干部的“实德”。四是要将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干部的“德”到底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干部的德行不行,先请群众评一评。考核中,在落实党组织“规定动作”的同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广泛搜集、全面了解、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综合形成群众对干部“德”的评价意见。可以说,解决好群众热情参与的问题,对干部“德”的考核至少成功了一大半。

3.要突出纪实性、责任性,确保评价真实准确

针对考核评价难以较真碰硬的问题,注重以个性化评语、纪实性档案、责任制追究为突破口,确保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写出个性化评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道德修养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考核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捂不盖,点到穴位。特别是要在把握共性特点的同时,针对不同岗位、职级、年龄的干部,作出风格不同的评价,使考核评语更具个性化特点。二是实行跟踪考察,完善纪实性档案。采取实时跟踪、全程记录的“考德”模式,建立干部“德的考核”纪实档案制度,把考核结果装入干部人事档案,形成一幅有形有据、清晰准确的道德修养“轨迹图”。三是强化考核把关,落实责任制追究。实行谁谈话谁负责、谁测评谁负责、谁考核谁负责制度,对于谈话者隐瞒问题、回避矛盾、诬陷诽谤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和组织处分;对组考人员敷衍塞责、刻意隐瞒、弄虚作假等行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于提供虚假数据和评价结果的单位和个人,应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真正做到谈话不乱谈、测评不乱评、数据不乱给、考核等次不乱判。

4.要突出实效性、导向性,实现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考核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站在“树好导向、指导实践”的高度,重视对考核结果反馈和运用的具体化。一是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把“德”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调整、降职的首要标准,着力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纯洁干部队伍。对那些政治品质有瑕疵甚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必须本着“零容忍”态度,实行“一票否决”,最大限度减少选人用人上的决策失误。二是运用到干部教育培养中。根据“德”的考核结果,“对症下药”地开展干部教育培养工作。这里值得关注的重点是将理想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三是运用到干部管理监督中。要将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具体实践环境相结合,因地、因时、因人地筛选出需要引起关注的道德问题,点面结合,在平时工作中做好预先的道德监管,完善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促使广大干部自觉“重德”“修德”“守德”,争当“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4年11月24日。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7页。③《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30页。④⑤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浩淼南武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