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张春霞
摘要: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国有商业银行也积极开展战略转型。文章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近期在对公、零售、国际业务、互联网金融和资产管理等热点领域的战略转型动向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变化趋势,提出商业银行在公司业务投行化、零售业务与网点转型、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和资产管理等领域下一阶段创新转型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创新管理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监管趋严、互联网企业全面渗入金融等多重挑战下,国内银行业开始出现“利润增速下滑、不良贷款双升”的新局面。一季度,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净利润均降至2%以内。在新形势下,国有大行纷纷由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经营转型。从业务结构看,虽然信贷业务和利息收入仍为主要利润来源,但中间业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从客户结构看,以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的现象未发生根本改变,但零售客户的贡献度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各行在业务经营上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也逐渐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二、 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热点分析
1. 零售业务转型呈现新趋势。随着我国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信用风险压力巨大,零售业务成为近期国内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大型商业银行在网点转型、银行卡业务、消费信贷等领域集中发力,创新活跃。
(1)综合化、营销化和智能化成为网点转型趋势。工行2014年减少12 024个柜员,并大力推广智能银行系统,客户在大堂经理引导下,通过智能终端、产品领取机、智能打印机、自助结汇机、零钞兑换机等智能设备,可自行办理开卡、开网银、结售汇等简单个人金融业务。建行全面推进网点功能综合化转型,具有对公服务能力的网点比重由2012年的71%提升到2014年的94.5%;着力突出网点专业化营销职能,“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综合营销团队由2013年的11 589个增至2014年的17544个。交行推出66家配备交互式设备的普惠型网点,通过“自助设备+客户经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服务模式,实现网点智能化转型。
(2)银行卡业务成为中间业务增收热点。2014年,银行业利润增速普遍下滑,但银行卡业务却异军突起,五大行当年实现卡业务收入1 169.72亿元,较2013年的964.73亿元增长21.25%。其中,工行通过促发卡、抓收单、拓分期等措施,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351.33亿元,五行收入最高。在海外旅游、留学和“海淘”的带动下,中行(人民币外币)双币借记卡、海外收单等业务量大幅度增加,全年实现卡收入215.67亿元,同比增长24.58%,五行增速最快。
(3)消费金融成为个贷领域新兴热点。隨着我国人均GDP达到7 500美元,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也由原来模仿型排浪式转向现在的发展型、享受型的个性式转变,特别是新常态下三驾马车中“消费”作用日益凸显,消费金融步入快速增长期。上半年,工行在业内首家成立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在原有“逸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消费信贷业务。同时,建行推出“自助循环消费贷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预计达15.6万亿,到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未来三年将有望维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发展潜力巨大。
2. 公司业务投行化成为对公转型热点。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脱媒和客户需求多元化,以信贷投放为重心的传统对公业务模式亟待转型。而秉承投行思维,以客户为中心,顺应企业直融化趋势和并购发展浪潮,综合运用银行、信托、租赁、资管等金融媒介,以及贷款、投资、理财等资金渠道,在合理缓释资本和信贷规模等约束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各行对公转型的重要方向。
(1)受收费调整影响,投行业务收入普遍下降。2014年,五大行投行业务收入合计766.23亿元,较2013年的842.21亿元,同比下降9.02%。其中,工行2014年实现投行收入304.74亿元,较上年增长3.4%,在五大行中唯一保持正增长。农行、中行、建行、交行2014年投行收入分别为110.31亿元、88.35亿元、186.40亿元、76.4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6%、7.33%、11.78%、0.74%。从市场份额看,工行领先优势更加凸显。工行五大行投行业务收入份额由2013年的35.01%升至39.77%。农行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19.44%降至14.40%,位居同业第三。中行、建行和交行的五大行市场份额,分别由2013年的11.32%、25.09%和9.14%,变为2014年的11.53%、24.33%和9.97%,市场份额和排位无明显变化。
(2)高端投行业务贡献度快速上升。总体来看,五大行财务顾问利润贡献下降,债券承销、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等新兴业务贡献度快速上升。如农行2014年顾问和咨询费收入110.31亿元,较上年减少53.40亿元,下降32.6%,主要是由于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收入有所下降;而高端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262期,募集资金2 793亿元,较上年增长393亿元。工行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规模4 700亿元,同业排名第一;牵头筹组银团贷款签约总金额达467亿美元,位居亚太区银团贷款牵头行榜首。
(3)投贷联动,并购贷款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央企重组、核心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并购贷款需求大增。2014年,中国企业共发生了1 929起并购,同比增长56.6%;并购交易金额为1 1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并购交易笔数与金额双破纪录。其中,工行2014年在部分区域设立并购金融服务中心,重点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先进制造业并购重组、产能过剩行业的并购重组等热门领域,当年完成投行并购顾问项目319个,涉及交易金额1 400多亿元,增长近60%,在亚太地区交易数量排名第一。中行重点发力海外并购,先后撮合了复星国际收购葡萄牙保险、东风汽车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份等大型项目。
3. 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服务“一带一路”大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2014年底,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占到中国对外贸易结算资金的22.3%。随着亚投行的建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顺应政策导向服务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我国大型银行经营发展的关键。
(1)围绕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展开争夺。2014年,继港、澳、台之后,中行陆续获得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人民币清算行资格,数量位居同业第一,带动当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萬亿元,同比增长86.6%,业务量保持全球第一。中行海外实现税前利润8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对中行整体利润贡献度为23%,同比上升3.60个百分点。工行在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加拿大、泰国担任人民币清算行(5个),建行和交行分别为英国、韩国的人民币清算行。农行在广西成立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东盟货币业务中心,并首家发布人民币对东盟货币相关指数,对东盟9个国家货币实现汇率挂牌。
(2)加大境外机构布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亚洲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需求不断被激发,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机构布局力度。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工行已在沿线18个国家设立了120家分支机构,并在总行层面成立了“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储备了130多个项目,涉及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等行业共计1 588亿美元。建行制定了“立足东南亚、贯通中西亚、深耕细作欧洲、择优兼顾非洲”的“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并在4月与陕西省政府联动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推介会,筹划建立了总行级项目池和配套的产品库。中行已在沿线15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表示未来将争取增设沿线机构到36家,达到50%的覆盖率,并计划未来三年授信1 000亿美元。
(3)内外联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行联合中银国际等子公司,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先后成功撮合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鼎晖收购南孚电池等项目。截至2014年末,累计为“走出去”项目提供贷款承诺1 219亿美元。同时,针对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迫使跨国集团境内外布局的新特点,实现营销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客户新增3 636家,增幅52.6%,成为GE、LG电子、爱立信、空客等全球顶尖的跨国公司现金管理合作行。农行通过境内外机构创新联动,成为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中新跨境人民币贷款首批放款银行,2014年累计开立涉外保函4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8.4%。
4. 顺应“互联网+”趋势,开展新兴业务创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大银行纷纷加大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的资源投入和创新力度,通过传统业务线上化和新兴业务跨界发展,双翼齐飞。
(1)大力推动线下业务线上化。建行微信银行实现产品功能加载逾3 500项(含地区特色),关注客户数超1 400万,绑定客户近900万。手机银行客户1.47亿户,增长25.98%,连续多年位列同业第一。农行信用卡在线申请,当年累计提交笔数207.8万笔,同比增长87.54%;个人贷款在线申请累计提交笔数10.5万笔,申请金额达238.7亿元,同比增长54.63%。
(2)开展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工行于今年3月发布了“E-ICBC”品牌,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构建了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体系。其中,“融e购”开业仅一年注册客户超过1 200万,交易额突破700亿元,跻身国内十大电商前列。小额快捷支付产品“工银e支付”用户超过4 100万户,全年交易规模超过500亿元。建行打造缴费支付、投资理财和信贷融资三大互联网产品线,推出基于网络信用和交易流水的“善融e贷”、“快贷”等在线融资产品,互联网支付交易额达20 271亿元。农行推出基于核心企业ERP和交易订单的在线信用类贷款“数据网贷”,3分钟即可放款,业内领先。中行推出了“中银E商”开放平台,重点围绕跨境电商支付和O2O社区进行布局。
5. 大资产管理时代来临,投资理财与养老金融快速发展。
(1)资本市场火爆带动银行投资理财快速发展。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和资本市场的火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全国291家商业银行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85万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43万亿元人民币,产品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7.1%与49.7%。从国有大行来看,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代销基金规模达6 200亿元,代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7%;理财产品余额突破2万亿元,资产管理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55%,均居同业第一。交行人民币表内外理财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造中间业务收入超过人民币35亿元,同比增长67.33%,增速较快。
(2)养老金融成为资管新兴热点。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融成为资产管理的新兴领域。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到总人口13.7%。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到总人口16%。中国的老龄化为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作为国内最早参与补充养老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建行在同业中率先构建了“养颐”系列产品体系,为全国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养老金服务,运营养老金托管资产1 347.76亿元,新增504.78亿元,增幅59.88%;同时,建行今年4月获得养老金公司试点资格,有望在年内设立国内首家银行系养老金公司。
三、 商业银行创新转型的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近期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国内外客户及市场需求变化,零售业务转型、公司业务投行化、国际业务创新、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创新转型的热点。
1. 根据零售转型特点,在网点转型、消费信贷等热点领域开展创新。一是顺应零售客户离柜化趋势,优化网点布局,加快调整高柜数量和部分网点的劳动组合,强化网点作为线上线下(O2O)连接点的功能,并加大网点智能化改造力度;二是围绕消费升级、海外旅游等热点和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双币信用卡、消费分期、跨境收单等业务,并做好IC卡的行业应用加载;三是顺应经济转型之势,大力推动银行系个人消费金融发展,积极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对接,将金融服务植入用户消费场景,并探索利用大数据防范信用风险。
2. 顺应公司业务投行化发展趋势,开展联动创新。一是根据近期经济转型中企业产能整合、兼并重组、投融资并用等需求热点,综合运用“商行+投行”、“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等联动方式,积极发展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并购顾问等业务;二是针对大型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和资本市场变化,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由“以贷引存”向“以解决方案引存”、由“信用中介”向“綜合服务中介”的转型升级;三是充分利用信托、表外理财、租赁等渠道,合理缓释监管约束,实现资源节约、派生收益稳定的高效率发展。
3. 顺应“一带一路”政策导向,开展国际业务创新。一是加快商业银行海外网络的布局,并积极构建本外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争取新兴地区的人民币清算行资格;二是打造集出口信贷、项目融资、资源与贷款互换、并购融资、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内保外贷、跨境担保等为一体的“一带一路”产品库,为拓展客户提供支持;三是加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成立的金融机构沟通与联系,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银团贷款、代理业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4. 顺应“互联网+”趋势,同步加快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和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布局。一是加快传统个人贷款、投资理财、国际业务等产品线在网银、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上的部署,优化客户体验;二是探索与龙头企业ERP、与电商平台、与政府信息平台等实现数据对接,为其小微和个人客户提供基于大数据测算批量化的在线融资产品;三是探索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合作,在涉农电商、股权众筹、P2P等新兴领域开展跨界创新。
5. 顺应大资产趋势,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27万亿元,其中私人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增幅将达到97万亿元。把握历史机遇,大量发展资产管理将成为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是从单一的资金中介向多元综合金融服务转型,通过专业化的投资组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理财服务;二是由资产持有型向资产交易型转变,通过资产证券化,场内外自营投资,理财资金对接项目融资等方式,探索轻资产的资管经营模式;三是由偏重货币市场标的向货币与资本市场双重标的转变,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红利,提升资产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四是把握养老改革热点,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据统计,2013年末我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存3.13万亿元,比上一年末增加7 334亿元,增幅超过30%。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金总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大力发展养老资管服务将全面带动商业银中间业务和存款业务发展。
四、 结语
展望未来,伴随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下的结构性改革所释放的潜在红利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是银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重心,加快支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绿色金融、保障房及其它惠民工程。同时,在美元升值和政府企业去杠杆率的双重压力下,对国内银行资产业务和流动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合理引导货币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在监管框架内开展轻资产的多元化经营等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欧明刚,杨志鸿.从年报看银行业发展与转型[J].银行家,2015,(5):27-32.
[2] 刘笑萍,黄晓薇,郭红玉.产业周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3):135-153.
[3] 马续田.资产管理引领银行经营转型[J].中国金融,2015,(11):60-61.
[4] 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80.
[5] 唐丹.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应变与转型[J].金融经济,2015,(6):148-149.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号:2015T80160)。
作者简介:王硕(1981-),男,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工作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张春霞(1985-),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创新。
收稿日期: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