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研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2015-09-29 05:53金杰雄
教育界·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校本教研

金杰雄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基层学校的硬件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每所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有些学校甚至告别了粉笔时代。可是,我们发现了另一现象,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越来越难开展。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是靠某一个班级,某一门学科、某一两个教师就能实现的事情,学校办学品味的提升要靠学校整体实力的加强,而学校整体实力的加强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学校教研工作的扎实推进。现就农村学校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亟待提升

1. 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主观认识不到位。我们对自己的定位立足于“教书匠”,认为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还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专业来看待。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所写的学习笔记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一来,欠缺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便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困惑,不知该怎么办,往往造成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下了很多功夫,而教学效果不佳,事倍功半;甚至有时写一篇教学论文都吃力,无从下笔,只能找朋友帮忙,在网上下载;缺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即便有了一些思考也不能及时地总结;对于教学中偶尔突发的教育机智、教学灵感、课堂问题不能及时捕捉、分析、琢磨,从而导致与宝贵的闪光点失之交臂。因此,准确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定位,加强学习,是我们当下势在必行的选择。

2. 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不愿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甚至觉得有些交流会丢面子,会显得自己没有水平。这样一来,便导致教师之间不能互相取长补短,不能了解学生情况,无法形成各学科、各年级之间教学行为的多维度整合。所以,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沟通,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沟通,从而促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服务教学。

3.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青黄不接。主要表现在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新课程理念相对欠缺,对教学研究的热情不足;新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研究的信心不足。

二、学校教研工作存在误区

如果说上述教师情况属于主观因素造成的教研工作滞后,那么学校教研工作不到位则属于客观因素。

1. 学校领导层对教研工作疏忽。对于学校来说,要开展好教学研究,首先要有组织保障。由于对这方面的疏忽,学校教研工作常常不能正常开展,表现为没有教研计划,或计划不够具体、不切实际、不便于操作,甚至有了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常被闲置、被搁浅;有时即便是搞了一些诸如听课、评课的活动,但往往只是浮光掠影,重形式、轻实质,只见其形,不入其神,收获甚微。如果没有学校整体的教研布局这片土壤,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无从谈起,教师整体实力的提高也就更不可能,这正验证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学校领导提高认识,兴教研之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2. 学校教研工作缺乏机制保障。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参与者的热情,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工作,只有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产生探究与奉献的愿望,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教师形成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学校教研工作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群策群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机制的激活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垫脚石。

3. 学校教研工作受诸多“外力”的影响。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但近年来各种非教学主流的文件、方案层出不穷,各种“大餐”齐上桌,这些不顾及地域差别、师资差别、办学条件差别的工作要放在一个水平面上评价考核。教师们本来就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除此之外还要应付大量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让人整天忙于应付,身心疲惫,缺少学习研究的时间,导致有些正常的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所以,还校园一片清新的蓝天,让教学研究的主旋律徜徉于学校的各个空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我们农村学校都在想办法突破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从点滴着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校本教研的有效出路。我们采用的“挤、联、比、累”的活动方式效果甚佳。

一是所谓“挤”就是挤经费。经费是一切有效校本教研的前提之一。学校领导要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育观念。即使学校财力限,也一定要让教师“走出去”,或把专家“请进来”。让我们的教师不做“井底之蛙”,了解学习外面精彩世界绿叶和繁花,更新观念。只要认真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是“联”。进行有效校本教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我们农村学校规模不大,因此实施有效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比较分散,可以采用联片教研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

三是“比”,比创新活动。有效校本教研不比教学理论,只比教学实践,坚持从细微处着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求全面完整,但求行之有效。一是片区学校之间比学校特色;二是教研组之间比,各教研组根据不同的学校特点,设置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教研活动;三是教师之间比,每学期设置全校性教学比武:比讲课、比说课、比评课,尤其强调同课异构,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是“累”。这里的“累”是“积累”,有积累才有提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感受就要用文字写出来,不强调多,但强调有效的教学反思。每期的教学总结是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另外,“积累”也是教师完成教学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之一。纵观所有成功教师的成长经历,“积累”是帮助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校要发展,质量是根本;质量要提升,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成长,教研是保障。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教学研究之路,兴教学研究之风,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才是学校的最终出路。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