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5-09-29 22:11吴国光
江西教育A 2015年7期
关键词:转型院校人才

吴国光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此举被认为是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一次重大“顶层设计”。

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性

2014年10月10日,正在德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份“神秘礼物”——鲁班锁,一种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益智玩具。这把鲁班锁将传统和现代严丝合缝,铝合金代替了木头,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这把鲁班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3个“90后”小伙子王明靖、李志仁、张少华是这把鲁班锁的制造者。他们就读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向国内引入了德国享誉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从迈进学校的那天起,学子们就受益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融合。

2008年,周浩以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2011年,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其实,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周浩想到过转学,却不能如愿,也休学一年打过工。2014年11月4日,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期间,周浩的经历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引发舆论风波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敢相信周浩的选择。因为在公众眼里,技校和北大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不少人认为周浩是北大的失败者,是因无奈而退学。有网友对周浩这样猜测评论:“他肯定是在北大待不下去了,挂了很多科吧。”也有人这样猜测:北大课程很无聊,他不好好听课,几乎什么都没学到,最终待不下去才灰溜溜地跑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周浩从小喜欢操作机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理论课比较多,不太适合他,由此他开始谋划转校。但是在北大学习的那几年,他从来不曾逃课。转学到技校后的周浩,如鱼得水,喜欢上技能课和实践课,还利用其外语优势上外文网站,对世界前沿科技了如指掌。当然,周浩弃北大读技校,只是个偶然事件。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竟然有80%的网友为周浩的“伟大”选择点赞。

中国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表示,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健康产业、星级酒店管理、营养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

有关统计表明,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教育成为中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然而,由于受“高职生不如本科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在2014年的高考录取中,一些省份如陕西、安徽、贵州、海南等地,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并有大面积蔓延的趋势。从山东省高职高专缺口4万人,到高考180分即可读高职,再到现在很多省市在推行的高职注册入学,表明这种生源危机客观存在。在生源竞争的形势下,考生及家长对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期待往往会转化为“用脚投票”的实际行动。

2014年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1103名应届毕业生,被授予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这是国内首所高职院校试水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授予学位。对于“工士学位”,长期受到轻视的高职教育在学位序列中一直没有一席之地。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分别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中,本科对应学士学位,研究生对应硕士和博士学位,均属于学术型学位,以应用型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学位设置完全被忽略了。这或许是职业教育不被人们看好的一个原因。

与高职毕业生相比,一些并无一技之长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眼高手低”,毕业后不找工作就在家待着。由于他们没有职业专长,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大学等于白念了。

由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名为《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的调查显示,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全国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并且有四成过着“啃老”生活。

如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推动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共识。

“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实训基地,包括100所国家示范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所国家骨干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等。在天津、广西、黑龙江、辽宁沈阳、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安徽皖江城市带等地建立了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我国2400多所大学中的100多所由中央部委直接管理,其余的主要归省级政府管理,中央部门与地方共建的高校一般以地方管理为主。这也就是说,地方高校占了大学的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怎样为所在区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

虽然研究型人才对国家非常重要,但是,社会发展需求量更多的是应用技术类人才。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指出,我国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他举例说,在电信行业,现有高端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有0.14%;在海洋领域,我国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至40%。

国家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使毕业生既接受系统的理论训练,又有一定的技能。有了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就连接了已有的中职、专科层次的高职和侧重应用性的专业硕士,构建起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得以打破。同时,也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打通了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了一线蓝领职业成长的立交桥,使一线人才的成长有通道、有层次。

教育界人士都清楚,亟须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主要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不过,要实现这一转型并不容易。一般本科高校与其说是转型发展,倒不如说是“回归”自己的“正道”。遗憾的是,有的地方本科高校,虽然看到应用型方向对学校发展有利,但由于受“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应用型比学术型低人一等,转型发展有“矮化”之嫌,不愿意公开承认办学的职业性,因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诸多教育专家认为,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观念。观念的冲突来自多方面。比如,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宁愿选择三本类院校,也不愿意选择就业形势看好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遍认为学习实用技术低人一等。现实中,也是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毕业生时,盲目追求名校及高学历,忽视对毕业生实际技能的考察。

教育改革不是靠运动,不能“刮大风”,高校是否转型,还是要看基础和条件,不能一刀切。在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学校能真正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提出明确、适当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才是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地方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办学实际,统筹规划,选准转型发展的路径。

江西省教育厅提出,加强中高职衔接,让职业教育告别“低学历”,其中包括高职对接中职“3+2”学制、本科对接高职“3+2”学制、本科对接中职“3+4”学制等衔接试点。根据计划,到2020年,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建成至少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职院校布局和特色专业集群。

江西省教育厅规划,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发展轴,打造赣北区、赣中南区和赣西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其中,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等赣北区职业院校优先发展汽车、航空、光伏、优质钢材、光电、家电、化工、陶瓷、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和新医药、服务外包等特色专业集群。赣州、吉安、抚州等赣中南区职业院校重点打造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通讯终端、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化工建材和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集群。新余、宜春、萍乡等赣西区职业院校着力发展冶金、光伏、锂电、医药、陶瓷、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烟花爆竹、食品加工等特色专业集群。

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并不是喊几句口号或在校名里加上“职业”“技术”等字眼,而是要推动本科学校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

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传统高校的翻版,但由于没有传统高校的学术积淀,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修养不深厚,技术特长不专业,“文不得也武不得”。因此,人才培养模式要跳出学科教学的范围,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非常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只重视教师专业理论的提升,而应重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推进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方向转型发展。同时,还应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业务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建立了新型的传统大学的替代性机构,其共同特点是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升级需要,鲜明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在我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有必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复杂、尖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需要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大专层次的高职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驱动力。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势必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亮点,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同时给予职校生以升学空间和希望,成为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增长点。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多年来职业教育在调动多元办学主体积极性,特别是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试验,已经取得较大范围的成功经验。《决定》的出台,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还不高。对此,不能一味地归罪于“学而优则仕”的落后观念,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和适龄学生而言,体面、就业、回报,都是现实的考虑因素。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加上就业优势,必定会影响人们的志愿选择,而由此带来的生源质量提升,将会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

通过高职院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以培养适应地方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所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完全可以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线工程师。

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要走内涵发展道路,切实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可以选择优势、特色、紧缺、技术色彩强烈、办学实力雄厚的专业,在现有高职院校中设立本科专业,探索技术教育的新路径。当然,现有高职院校不宜启动专升本程序,一是保证政策的连贯性,二是杜绝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的“升本大跃进”。

多年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4”中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通、本科教育与中高职教育相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尝试做法具有积极意义。2014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批,该校成为江西省首批本科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的高职院校之一。

麦可思数据公司的调查显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一年后月收入”“一年后就业率”“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毕业生基本能力总体满足度”等核心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骨干职业院校的平均值。

应该说,今天,职业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在我国高技能型人才不足的背景下,在“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营造下,职业教育有理由迈出大步。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势必成为现代职教体系的亮点,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同时给予职校生以升学空间和希望,成为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是新的发展契机,更是高职院校向社会展示办学质量的绝佳机会。

猜你喜欢
转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转型
沣芝转型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