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 黄昊旻
摘要:《汽车电器》课程是汽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一般本科院校中传统实验的不足,借鉴别人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对课程组织形式及学习过程中的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并对实施新教学方法后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工程教育模式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汽车电器;改革探索;工程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O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15-01
一、前言
从上世纪80年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是脱节的,并且工程实践相对学科知识来说呈下滑趋势[1]。所以,2000年以MIT为首的一些世界著名工科大学就提出了“回归工程”的口号,在Nobel基金会1600万美元的支持下,开展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工程教育的战略目标可以通过产学合作、国际化办学等方式入手。但就一线教师来说,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是最直接方法。《汽车电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基础和应用性。通过对《汽车电器》课程工程模式教学探索,可以在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次探索主要从课程授课的主要思路和学习过程的要求入手,经过实验,发现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工程能力方面均有所改变。
二、课程的主要思路
以往的课程设计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方法,目前从国际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具体到《汽车电器》课程中,主要采取了下方式:
(一)注重专业能力的传递和推广
就课程而言,课程的理论知识往往是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学习方法、自我组织、社会能力等技能也应该是在课程教授中需要注意培养的。
我们把以往课程中教师全权包办,学生被动参与的形式重新设计,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组队方式,从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内容均需要学生自己参阅资料文献,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来构建实验详细方案。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其它学习工具的使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转换所学的知识。
(二)加强实际工程工具的运用
仿真是当前工程常用的工具,通过“模拟——概论——实际操作——仿真分析”的方式,将计算仿真运用到教学中,在提升实验经验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实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过程的要求
第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开展相关的自主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讨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由于课程设置实验项目的不同,每组实验数据均有差异,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相关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团队意识,相互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第二,各小组之间开展研讨,分别对各自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深挖个人能力,提高相互的交流能力,弥补各方案之间的不足。
四、相关数据分析
在课程探索过程中,针对课程改革的情况对学生做了调查,了解到70.6%的学生更愿意形成团队模式来完成实验任务,29.4%的学生喜欢个人独立完成,而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参与到只有老师做学生在一旁观看的演示性实验。同时有64.7%的学生愿意担任团队小组的领导者,只有29.4%的学生愿意充当一般成员,这说明团队小组模式开展实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对采取工程模式教学方法后学生各种能力变化做了调查,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在动手能力方面、团队协作、分析判断能力、学习工具的运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等方面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五、总结
本次探索是在《汽车电器》课程教授过程中引发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还学生还积极的提出了一些当下汽车电气设备改进的想法,尽管一些想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激励。工程模式教育方法下,对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工科专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能力提升作用,同时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经过彼此的头脑风暴互相之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课程实验开设过程中,需要教师拿出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学生沟通、探讨,也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来引导学生。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1-6.
[2]王敬,王勇.《汽车电器》教学改革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9.06.
[3]冯卓.项目教学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0(18).
[4]曲昌辉,孙连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