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之美

2015-09-29 12:28陈姗姗
艺术评鉴 2015年18期
关键词:泛音扬琴大调

陈姗姗

摘要:本文从演奏技巧、音乐语汇、演奏思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品《春》的创新之处和民族特征与现代创新技法。

关键词:《春》 审美 现代

《春》是200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黄河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瑟共同完成的一部扬琴组曲《四季》中的第一首。

曲作者之一黄河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扬琴演奏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扬琴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天山诗画》《黄土情》等;王瑟作为黄河老师的学生,近年来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现代风格的作品,如:《落花·夜》《涟漪》《云端》等。一位是擅长写地域、民族性风格的老音乐家;一位是有着现代创作技法和思维的80后,师生的此次合作便有着不同于以往其他作品风格的独到之处。

一、作品在演奏技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作品在A 引子处,出现了连续泛音的演奏,但若根据传统的演奏方式,一个一个进行演奏的话,便会出现断音、不连贯,破坏演奏的韵味。因此,根据作品要求,创造了连续抹弹的方式。而根据不同的音高位置,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以第一小节第一拍为例,即右手琴竹演奏,左手找到泛音位置时,用大拇指、中指及无名指轻轻按下;音高在同一纵向位置的,采用连续抹按的方式;在持续泛音无限延长的地方,左手按出泛音后,从左往右移动,这也是作品为烘托春慢慢蔓延的意境,也是其拓展扬琴技法的一种新方式。

乐曲第35小节,采用了上声部键尾拨弦,下声部琴竹弹奏带有装饰音的单音。两种技法同时演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很理性的判断好对位,然后再进行演奏。因两种不同音色的混合,构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作品在尾声处,出现了手指拨弦的演奏技法。此处的手指拨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曲目,以单音为基础的单音演奏,而是对于扬琴这件除钢琴外,弦最多的乐器中,纵向的拨奏在乐曲的尾声可出现回声浑厚的效果。

二、汇集两作曲家的音乐语汇

跳跃、点状,有力度的持续强音的写作,是黄河教授所擅长的,也是体现作品难度、演奏者功力的地方。在黄河过去的作品中,如《巫峡船歌》《川江韵》等作品中的快板演奏。在《春》这部作品中,D段[春之舞]左手旋律部分用谱例四的动机进行发展,采用反复、模进的手法使乐曲逐渐推向高潮。

王瑟的作品音乐语言极富有印象派音乐风格,从《落花·夜》《漣漪》《云端》等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从远处听琴声,丝毫听不出传统民乐的味道。王瑟作为一名青年的扬琴演奏家,本身精通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自学了西方作曲技法。他秉直了中国传统横向陈述旋律乐思的审美品味,也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常用的印象派全音阶式旋律的写作方法。作者在运用中颠覆了大小调和声功能体系,小二度音的倾向性,用朦胧、神秘的音乐语汇进行阐述。

三、传统的思维模式与现代性的技法结合

在秦文琛的唢呐协奏曲《唤凤》中,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思维方式。即“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在《春》这首音乐作品中,作品分为五个部分:

从以上图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A段引子与E段[春之梦]在速度上都是自由,没有节拍的速度,这也符合传统思维的逻辑,靠自由的速度,自由发挥。如中国传统信奉的道家思想,随性、自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追求的“物我合一、情景相印”的诗画意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喜好以及内心的节奏。

标题性音乐的运用。标题音乐作者意图用音乐来表现自然现象和生活情景,这种意图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中都有鲜明的表现。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景、狩猎和战争场面的乐曲,如:琴曲《高山流水》《醉渔唱晚》,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都属于标题音乐的范畴。

现代作曲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不规则节拍的频繁使用8/8、9/4/、8/4、11/4、9/8、12/8、10/8,这种复杂的节拍变化,在快速演奏中,不断改变重音和律动。这种手法在扬琴演奏中,个人觉得是很能发挥乐器的优势的。因为它能演奏出打击乐特有的丰富节奏和律动感,也有着打击乐没有的音乐旋律性。

和声作品大量运用七和弦、九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音和弦。犹如德彪西的歌曲中和声的“色彩性呈现”,赋予调性以明暗色彩、色调各异的包装,制造音响紧张度不一来丰富音响效果,来营造冲突和紧张的气氛。

调性布局上:从A引子a小调开始到E尾声a小调结束,小调开始,预示着温馨、柔美的春天悄然开始,再到尾声安静的再现结束。中间BCD三段都进行了转调,B段由G大调转到其关系小调e小调,从明亮的色彩预示春暖花开的欣欣向荣景象,后在委婉细腻的小调结束,略带羞涩和甜蜜。C段由C大调到G大调到bE大调最后回到C大调。在西方奏鸣曲式中,一般采用T-S-D-T的功能进行,作者采用的逐步下行三度的调性排列,符合中国的审美习惯和民族特征。D段由C大调开始到远关系bB大调最后回归到C大调,这段近远关系的转变极大地丰富了戏剧冲突,使乐曲达到高潮。

通过对《春》这部作品新技法和创新思维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了解到扬琴这件乐器的很多待开发的技巧和创作作品的潜力。立于传统,并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定能为扬琴创作提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铮.德彪西钢琴音乐全音阶手法的使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02).

[2]朴文琳.扬琴独奏作品《春》的本体分析及创新手法的运用[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桑桐.桑桐和声论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泛音扬琴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美妙的泛音
小提琴泛音演奏的原理与实践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G大调随想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