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辐射人口视角的北京郊区休闲供需压力研究

2015-09-29 06:44赵志平张凯锋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02206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02206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0002
西北人口 2015年2期
关键词:供需乡镇供给

王 润,马 亮,赵志平,张凯锋(.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02206;2.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02206;.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 0002)

基于辐射人口视角的北京郊区休闲供需压力研究

王润1,2,马亮1,2,赵志平3,张凯锋1
(1.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2.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2206;3.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 100012)

城市郊区的休闲需求与供给,决定了城市休闲职能的发挥。合理平衡的供给需求关系是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北京郊区休闲供需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的技术手段,探寻大城市郊区休闲供需的结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距离衰减规律为设定,北京郊区休闲需求市场规模从380万到1000万之间;而北京休闲供给呈现组团式分布,与圈层式的休闲需求不匹配;通过供需压力指数的计算,北京郊区乡镇可划分为供大于需、供小于需、供需平衡三类;旅游吸引力、水体条件和与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影响供需压力水平的标志性特征;供需错位会带来出行距离增大、局部地区休闲质量下降、游憩公平不能保证等问题,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改善、分区管理等途径进行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旅游与休闲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供需压力;休闲供给;休闲需求;休闲游憩;北京郊区

2012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0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300km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日益增加,城市居民郊区的休闲需求旺盛。然而,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却并不能与需求同步匹配。北京郊区旅游产品分布有很强的指向性[1],风景名胜依赖于旅游资源,休闲度假产品依赖于交通和度假环境,如北京高尔夫球场主要集中在在交通、市场、土地资源充足的地域[2],而新兴的农业旅游资源依托农业生产。一方面,随着大都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相对紧缺的旅游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3]。另一方面,休闲供给在空间上与需求错位,设施配套无法满足公众的休闲需求。近郊的商业游憩空间严重不足,如西山、小汤山、青龙湖等地的休闲设施到访率很高,节假日爆满的现象很普遍,游憩质量严重下降。

休闲供给与休闲需求是市场特征的两个方面,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休闲需求研究主要探寻了休闲需求的因子,如英国乡村休闲市场中价格、其他货物的价格、收入和偏好是影响因素[4];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需求与过去五年的旅游行为相关[5],距离衰减、收入和休闲产品特征也会在旅游决策中发生作用[6]。距离衰减规律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游客旅游费用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也增加了[7]。通过构建供需关系模型进行研究是另一个热点。如国外研究较多的供给需求差异(压力)研究:阿根廷钓鱼人群的空间分布和供给潜力[8]、城市休闲供给压力等。国内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构建供需测量指标,分析结果可描述旅游地的供需潜力,如牛亚菲在构建旅游供需表达式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大城市的旅游供需空间特征[9];方田红研究了上海休闲空间供给需求的问题和影响因素[10];孙琨等构建了供需的测算公式,并对大香格里拉旅游区进行供需类型研究[11]。本文同样考虑了休闲供给和需求的两个方面,进一步探寻供需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区域影响。首先通过GIS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探讨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和需求的空间特征,并通过供需压力指数来判断不同地区的供需关系与水平。其次,借助空间统计技术,提取空间要素统计指标,对供需压力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验证,探寻影响供需关系的因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郊区休闲供需错位的优化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需求预测模型

需求预测采用出行概率与居住人口相乘而获得,出行概率符合距离衰减的前提设定。

其中,D为某地的休闲游憩需求总人数;PY为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出行率,这个数值可以在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中查得;pi为距离该镇某一距离段内的游客出行概率;POPi为距离该地某一距离段内所有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的统计按照镇域进行,数值参照北京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其中首钢驻迁安人口并入石景山相关街道进行计算。

2.出行概率的假设

距离衰减是城市居民休闲出游的基本规律,如阿根廷垂钓者出行一般都分布在离家16km以内[8],与居住地的距离是城市居民出行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学者在1997年曾做过计算:中国城市居民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离开城市500km的范围内,其中37%分布在离开城市15km范围内,24%分布在15-50km范围内。大城市居民出行随着距离的衰减机率逐渐降低[12]。但该研究已经较为久远,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交通及条件也大为改善。2009年,北京城市居民郊区出游的高概率区有两个:第一是距离20-40km左右的出行高概率区(约50%,其中20km以内占到了30%);第二是与距离60km-80km左右的出行高概率区(约30%)[13]。

根据距离衰减设定下引力模型,两点之间吸引力在其他条件固定的前提下,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旅游是单向吸引,我们抛开旅游吸引力的因素,这里取断裂点5km(出游起始点)、30km和60km,那么居民出行概率可做如下计算:

其中,C为引力系数,在固定情景下为一个常数;a和b为空间距离取值点;x为吸引力空间距离;p为a-b空间辐射区间内的出行总概率。

3.供给数据来源及理由

休闲供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因为休闲行为包括多种类型,如登山、垂钓、划船、漂流、骑马、滑冰……,若通过一个框架将所有休闲供给能力全部穷尽,是非常困难的,在研究中,通常采取单一指标的方法。所谓单一指标,是指通过一个能够进行统计的指标,反映休闲供给的整体情况,经常采用的指标有酒店床位数[14]、露营地数[15]、餐饮数等等,本文采用星级酒店床位数作为反映休闲供给水平的指标。这是因为露营地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休闲设施,数量较少,每个露营地的规模难以衡量,并不能够代表休闲供给的普遍能力。而餐饮数难以排除本地居民需求,有较大误差。星级酒店床位数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此,本文选择了星级酒店床位数作为研究指标。此外,六普数据是目前公开的最权威的人口数据,为了与该数据相配合,本文选择了2011年的星级酒店分布空间数据。

4.数据的准备与空间处理过程

第一步,本文所使用的北京乡镇行政区划1∶1万底图来自2010年导航数据,笔者根据近期行政区划调整进行了数据合并。第二步,将六普数据按照乡镇街道作为属性字段加入上述行政区划底图中,使每个镇域都具有人口信息。第三步,将北京市旅委星级酒店名录进行空间定位,剔除名录中的快捷酒店,经纬度信息参考百度地图。第四步,根据需求模型设定,将每个镇由镇政府所在地分别进行半径为30km与60km的缓冲区分析,然后将生成的缓冲区空间求差,只保留增量部分,计算增量部分的人口数量,并带入公式(1),最终得到每个郊区镇域的休闲游憩需求数量。第五步,以镇域为单位将供给和需求按照上述步骤求得的结果进行五级打分,并计算北京郊区乡镇的休闲游憩供需压力指数。

供需压力指数反映了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程度,得出的结果与1相近,表示供给和需求处于平衡的状态,与1偏移,表示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供需不平衡有两种可能,其一,需求大于供给,休闲需求大但休闲供给不足;其二,供给大于需求,休闲需求不大但休闲供给充足。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研究有三个基本假设:北京居民休闲需求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不考虑旅游资源对需求带来的影响、在整体空间内北京郊区休闲供需保持平衡。

若分析的结果为北京郊区休闲供需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那么需要进一步探寻除了休闲需求,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北京郊区休闲供需的水平,通过探寻供给、需求、旅游吸引力、生态环境、可进入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休闲供需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所涉及的数据来源将在后文中予以说明。

二、结果分析

1.需求分析

图1 休闲需求空间分析图

图2 距离衰减设定下休闲需求等值线图

在城市居民休闲出行概率符合引力模型的前提下,北京郊区镇域休闲需求按照离开中心城区的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其中与中心城区相邻的镇域休闲需求最大,辐射客源市场规模在770~984万 (人次/年)之间,赋值5,距离城市中心点10-35km;外圈辐射客源市场在600~770万(人次/年)之间,赋值4,距离城市中心点均在40km以内;第三个圈层是需求的第三个层次,辐射客源市场处在470~600万(人次/年)区间,赋值3,距离城市中心点55km以内,该圈层已经在空间上到达西部和东部北京与河北的行政边界处;需求的的第四层次辐射客源市场处于410~470万(人次/年)的范围内,赋值2,该区域已经覆盖了北京远郊区的大部分空间,需求已经衰减到第一圈层的一半,最远的乡镇距离城市中心点100km;休闲需求最外部的圈层辐射客源市场规模在410~390万(人次/年)之间,赋值为1,只有房山区和门头沟区的最西部、延庆县怀柔区和密云县的最北部几个乡镇处于这个区域,该区域距离城市中心点已达80~130km。北京北部和东部属于人口稠密区,休闲需求等级圈层向北部和向东部偏移(图2),如第四圈层北部东部最远乡镇距离市中心达90km,而西部和南部仅不足70km,第五圈层北部最远乡镇距离城市中心已达130km,而西部仅有80余km。

2.供给分析

图3 休闲供给空间分析图

以星级酒店床位数为指标,将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划分为5个层次:供给最充足的乡镇均拥有1000张以上的星级酒店床位,如最多的小汤山镇有5240张,赋值为5;床位数在600~1000张的赋值为4;床位数在300~600张的赋值为3;床位数小于300张的赋值为2;没有星级酒店分布的区域赋值为1。在没有进行任何计算的时候,结合图1与图3我们即可以得到北京休闲供需存在矛盾,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休闲供给并非按照距离衰减的规律分布,甚至大部分床位分布于远郊区,如房山十渡镇、密云水库周边、官厅水库周边等地。从图3中还可以看到北京休闲供给是呈“组团”式空间分布,与休闲需求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模式极为不同,“组团”式空间分布是以组团的核心为中心,指标值逐渐衰减,而整体区域又可以有多个组团的核心,小汤山镇、十渡镇、翁溪庄镇、石城镇、龙泉镇、十三陵镇、张山营镇均是组团的核心。

3.供需压力分析

将需求赋值与供给赋值取得的结果相除,可得到北京郊区休闲供需压力指数。图4中灰度中等的乡镇供需压力指数为1,休闲供给和需求大致相同,乡镇数量占总数量的18.9%。城市近郊和中郊的乡镇虽然休闲需求量大,但休闲供给量也非常可观,最终供给和需求相对平衡。如北七家镇休闲市场覆盖885万人,但星级酒店床位数有1863张;青龙湖镇紧邻丰台区,休闲市场需求约600万人,星级酒店床位数有392多张。远郊区延庆东北、怀柔北部、密云北部乡镇虽然休闲供给较低,没有一家星级酒店,但休闲需求也不大,只有不到400万人的有效需求,供给水平低,需求水平也低,因此休闲供给需求矛盾并不大,也基础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深灰和黑色的乡镇为需求大于供给的区域,其中深灰色乡镇的供需压力指数在1~2.5之间、黑色乡镇的供需压力指数在2.5~5.0之间,乡镇总数93个,占总体的62.9%。供需压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兴区和通州区邻近中心城区的乡镇,反而北部的昌平供需压力并不大。其他供需压力较大的区域分布于城市的中距离郊区,这里虽然需求并不旺盛,大多数需求人数在400万~600万之间,但由于床位数为零,因此,存在一定的供需错位现象。图中浅灰和白色的乡镇是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区域,浅灰色的供需压力指数在0.75~1之间,主要分布于昌平区和延庆南部,白色的供需压力指数在0~0.75之间,主要分布于远郊区县,乡镇总数为29个,占总体的18.2%。如果按照距离衰减理论计算的休闲需求,并不能支撑这些乡镇的休闲供给,但实际上,这部分乡镇的旅游资源条件良好,更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使距离衰减前提下的等游线向郊区偏移,因此才出现了在中远郊区本来没有充足休闲需求的区域出现了大量休闲供给。

图4 休闲供需压力指数分析图

三、北京郊区休闲供需错位的原因

1.原因推导

(1)休闲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供给按照需求的数量和规模分布,可以推得:供给也应该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然而,如图3所示,供给并非如需求一样呈现“圈层”分布,这与休闲产业的“不可移动性”有关。休闲产业依赖于优越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般由自然因素决定,并不会以人的意志而移动。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的温泉旅游资源使它们成为北京北部重要的休闲会议基地。密云水库、金海湖、官厅水库和永定河等水域周边也集聚了众多的休闲产业业态。门头沟的百花山、房山区的十渡风景区是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托。虽然上文提到的乡镇距离城市中心并不近,但它们提供的休闲资源(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休闲环境(气候、植被、水体)属于“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增加了市民出行的概率。相比之下,城市近郊区休闲资源十分缺乏,既没有旅游资源,也没有好的环境,造成了休闲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2)快速道路减缩短了实际距离。城市郊区并非均质空间,居民休闲出行的距离实际上为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交通条件和交通方式相关。空间距离相同,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国道、其他道路)和出行方式(自驾车、地铁、公交车)的差别,都会造成休闲需求距离衰减模式的改变。虽然很多乡镇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可进入性增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也增大,等需求线会沿着主要交通干线向外辐射。京拉路、京昆路、京密路、京加路、京银路以及相应的高速公路是北京市民郊区休闲旅游的通道[2]。

(3)政府投资与重点项目的集聚效应。休闲产业是一个天生的集聚式产业,表现为产业要素围绕休闲资源布局,产业要素之间也会互相吸引形成“区域休闲集群”。北京市在1992年曾公布了六个市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实际上是经济开发区的一种,在区域内可享受特殊优惠政策,促进了休闲要素的空间集聚。六个市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红螺寺旅游度假区所在的雁栖地区和怀柔地区,现已融入怀柔文化科技新区发展,是北京“六高四新”城市功能布局的重要一极,文化、休闲产业向该地区倾斜,休闲要素将进一步集聚。

(4)城市蔓延对近郊用地大量侵占。竞争性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当土地作为一种用途使用后,无法被另一种用途所使用,产出效率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休闲产业是一个兼具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多效益的产业,其功能并非全部表现为经济效益。休闲产业独特性使其在与房地产业、零售商业、金融业等高经济收益部门竞争中处于劣势。城市控制性规划中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休闲权益,对绿化率、城市公园数量进行硬性规定,但对大型的休闲游憩区并没有相关条款,导致休闲需求最旺盛的区域被其他产业所占据。北京在四环与五环、五环与六环之间规划了两道绿隔产业用地,第二道绿隔环绕北京主城区,目前已建成多个供市民休闲的郊野公园,对解决市民休闲需求起到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北京城市蔓延速度惊人,绿隔地带被建成区所包围,已经逐步转变为城市公园性质。

2.统计检验

根据前节的论述,郊区休闲供给水平与市场需求、可进入性、吸引力、休闲环境和当地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相关性。为了探寻供需之间以及与其他因子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空间数据库提取统计分析所需的数据,数据的格式和空间处理过程见表1。其次,寻找一种合适的统计方法。通过散点图、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检测,发现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不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拟合的显著性水平(0.5)不高,无法用上述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我们使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手段,以供需水平为指标,反推这些影响因素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将影响因素作为空间特征来描述不同供需水平下的乡镇。

表1 统计分析指标与数据格式

休闲供需错位的两种情况:供小于需(水平1)和供大于需(水平2),对国道里程、高速公路里程、与城市中心的距离、高等级(3A级以上)景区个数、水域面积、森林覆盖率、年均降水、年均温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的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供需水平不同的地区,3A级以上景区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供大于需的乡镇平均有1.08个3A级及以上景区,但供小于需的乡镇平均只有0.3个。水域面积的显著性水平同样很高,供大于需的乡镇平均水域面积为3.3km2,而供小于需的乡镇平均水域面积为2km2。其他指标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其中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差异的概率也较大,达到82.9%,供大于需的乡镇平均距离为58.2%,而供小于需的乡镇距离城市中心平均距离为51.4%。森林覆盖率的数值差异较大,供大于需和供小于需的指标为37%和30.7%,但统计水平上概率不大,仅有62.3%。两组乡镇的其他指标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高速公里里程和国道里程的均值没有差异。

表2 以供需水平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根据理论推测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首先,旅游吸引力是造成北京郊区休闲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景区发展主要靠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造成了旅游吸引力的空间不均衡,从而产生了供需错位。其次,休闲环境对休闲供需错位也有影响。在所有的休闲环境因子中,水域面积为主要因素。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水体条件成为制约休闲发展的关键。其他我们惯常认为的休闲环境因子如森林覆盖率、气温、降水等在统计分析中并没有看到它们起作用。第三,可进入条件是影响居民出行概率的主要因素,从而进一步作用在休闲供需上,距离城市中心近,城市化程度高,极易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高速公路和国道等交通设施条件并没有看到显著性差异,可以这样说,交通并不是限制北京郊区休闲供给的因素。最后,虽然没有进行统计分析,但政策对休闲供需平衡调节的作用不能够被否定。

四、结论与讨论

1.北京郊区休闲供需错位的问题与影响

休闲出行距离拉大。休闲要素均质分布的前提下,城市居民郊区休闲出游概率随着距离增大而降低,距离居住地越近,出行概率越大,休闲出游以近郊为主。但由于供给和需求并不匹配,城市居民休闲出行的距离被拉大,根据图4,供大于需的乡镇距离城市中心的平均距离为58.2km。供给最充足的几个乡镇,如新城子镇、张山营镇、十渡镇等,距离城市中心均超过70km。休闲出行距离拉大,增加了郊区休闲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实际上是提高了郊区休闲的进入门槛。

局部地区休闲质量下降。供需错位导致了休闲需求的空间不均衡,由原本的辐射区转移到休闲供给水平较高的区域,而供给充足的区域又是非常有限的。在进入统计的159个乡镇级单位中,拥有星级酒店的仅有60余个,供大于需的乡镇仅有29个,把全市域的休闲需求集中到少数的乡镇中,势必造成热点地区休闲质量下降。郊区休闲供给存在周期性和季节性,周末和节假日城市居民大量涌入休闲供给充足的地区,造成交通拥堵、设施容量爆满、视觉感受下降等问题,严重得影响了休闲的质量。

居民休闲权利不公平。游憩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之一,城乡居民享有公平休闲的权利已成为社会共识。由于存在休闲供需错位的问题,居住在北京北部的居民享有的休闲机会更大,距离休闲供给地更近,而北京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休闲需求旺盛但休闲供给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要获得同样的休闲产品需要比北部的居民付出更大的成本。

过分依赖休闲资源。休闲资源的空间不均衡造成了休闲供给的空间极化,随着“大休闲”、“广义旅游”等概念逐渐普及,原来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休闲产业也应逐渐顺应需求而发生变化。但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依赖资源的北京休闲产业状况还没有发生改变。星级酒店的旅游资源和水体条件指向非常明显,近年来兴起的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和社会旅游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支撑起星级酒店的建设。

2.改善途径与策略

(1)全市域策略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开通新的旅游交通线,提升旅游道路等级,连通休闲供给地和主要需求地,缩短供需之间的时间距离;发展多种途径的公共交通方式。通过修建郊区铁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干线增加运量,在周末和节假日开通居民区到郊区旅游热点地区的客运专线,提高交通效率;完善交通预警机制,将城市郊区的主要旅游区也作为交通监管对象,对旅游流量进行提前指示和实时调控。加强休闲产品创新。改变过去依赖传统旅游资源和休闲环境的休闲产业发展方式,创新休闲旅游产品,开发郊区丰富的农业、乡村和林业资源,结合文化创意发展,提供迎合现代休闲需求的创新旅游产品。保障休闲权益公平。休闲供给应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变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将休闲供给的公平性纳入休闲发展规划中,通过重点项目和优惠措施引导休闲产业向东部、南部发展;继续完善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形成环城游憩“圈层”,保障城市居民郊区休闲的基本权益。

(2)分区发展策略

根据供需水平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休闲发展策略。目前供给和需求都比较旺盛,并且基本保持平衡的区域,在保持现状的前提下,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游客管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体验。对于那些供给和需求虽然保持平衡,但量不大的乡镇,如延庆东部、怀柔北部、密云北部地区,把握休闲需求发展,挖掘自身旅游资源,如古村落、水系、森林等,改善交通条件,通过景区建设的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扩大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市场,缓解热点地区的压力,促进北京郊区休闲产业发展。供给水平高于需求水平的乡镇,聚集了旅游资源、休闲设施,拥有良好的休闲环境,对城市居民形成强大吸引,但容易发生交通拥堵和景区爆满的现象,未来应着力改善可进入性,并不断使景区扩容,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城市休闲需求。北京近郊的大部分乡镇存在需求水平大于供给水平的情况,这些地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平原区,传统旅游资源缺乏,应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等方式促进休闲产业发展,如庞各庄镇,依托西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并着力建设郊野公园。与此同时,这些乡镇还应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避免同质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3.主要结论

以引力模型和距离衰减规律为前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北京郊区休闲需求呈现近似“圈层式”的等需求线。由近郊到远郊休闲需求由年均约千万人次衰减到不到400万人次。由于北京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均衡,等需求线近郊稠密,郊区稀疏,并且曲线向北部弯曲。以星级酒店床位数为指标,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呈现“组团式”布局。供给集中的组团分布于昌平区、延庆南部、怀柔南部、密云东南部和房山南部地区。

将需求与供给按照规模赋值,赋值的结果相除得到供需压力指数。北京郊区大多数乡镇(62.9%)属于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说明北京郊区休闲供需极度不平衡。18.9%的乡镇供需水平相当,分为两种情况:近郊供给水平高、需求水平也高和远郊供给水平低、需求水平也低,18.2%的乡镇供给水平高于需求水平,这些乡镇主要分布于远郊区。

北京郊区休闲供给存在错位的情况,需求大的地区供给不一定大,供给大的地区区域条件并不好。将休闲供给与需求、可进入性、旅游吸引力和休闲环境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显著。将供需压力作为水平指标,对上述区域特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到旅游吸引力、水体条件和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在不同供需压力水平下差异较大。旅游吸引力、水体条件和与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影响供需压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性特征。

休闲供需错位会给区域带来多种影响。拉大了城市居民休闲出行的距离,提高了休闲游憩的进入门槛;休闲供给的空间集聚带来特殊时段的旅游供给不足,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景区爆满等问题,游憩质量下降;供需错位也造成了居住在不同方位的城市居民享受休闲权利的不公平,北部和西部的居民享受休闲的机会更多,而东部和南部的居民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虽然北京郊区休闲发展了很多年,但从分析结果看,休闲设施还主要依赖资源与环境布局,休闲旅游产品亟待创新。

为了缓解休闲供需错位带来的影响,促进北京郊区休闲产业发展,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休闲产业适应休闲需求变化,通过政策引导保障空间公平,并且要针对区域特征(供需压力指数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区域休闲发展策略。

[1]王润,刘家明,陈田等.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10,65(6):745-754.

[2]李玏,刘家明,王润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0):1937-1947.

[3]成英文,张辉.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3-6-5:11.

[4]CURRY N,RAVENSCROFT N.Countryside recreation provision in England:exploring a demand-led approach[J].Land Use Policy,2001,8:281-291.

[5]MARUANI T,AMIT-COHEN I.Open space panning models: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1:1-13.

[6]AMOAKO-TUFFOUR J,MARTINEZ-ESPINEIRA R.Lersure and the net opportunity cost of travel time in recreation demand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Gros Morne national park[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12,XV(1):25-49.

[7]SCHAAFSMA M,BROUWER R.Testing geographical framing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in spatial choice experiments[J].The Journal of Choice Modeling,2013,8:32-48.

[8]VILLAMAGNA A M,MOGOLLON B,ANGERMEIER P L.A multi-indicator framework for mapp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the case of freshwater recreational fishing[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45:255-365.

[9]牛亚菲.旅游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51(1):80-87.

[10]方田红.上海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孙琨,闵庆文,成升魁等.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供需比较性分析[J].资源科学,2014,36(2):0245-0251.

[12]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2):97-102.

[13]王润.北京郊区旅游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09.

[14]KYTZIA S,WALZ A,WEGMANN M.How can tourism use land more efficiently?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land-ues efficiency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629-640.

[15]WEYLAND F,LATERRA P.Recreation potential assessment at large spatial scales:a method based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approach and landscape metric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39:34-43.

Research on Supply and Demand Pressure in Suburban and Rural Area of Beijing:Radiation Population perspective

WANG Run1,2,MA Liang1,2,ZHAO Zhi-ping3,ZHANG Kai-feng1
(1.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2.Beijing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2206;3.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

Urban recreation function is dependent on recreation supply and demand in suburban and rural are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 industry is based on A reasonabl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structure,types and factors of recreation demand and supply around big cities by spati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Recreation demand in suburban and rural area ranges from 3.8 million to 10 million based on distance decay theory.However,the recreation supply,with cluster morphology,does not match the demand spatial form.As a result,the supply-demand pressure index can be calculated and based on which the suburban and rural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Over-demand,over-supply and the balance area.Tourism attraction,water condition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city center are the characteristic signs of supply-demand pressure level.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has several consequences:the increase of trip distance,the decrease of recreation quality and inequality of recreation opportuni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fluences.

Supply and demand;recreation supply;recreation demand;recreation and leisure;suburban Beijing

C92-05

A

1007-0672(2015)02-0101-07

2014-08-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071110);大北农青年基金;北京农学院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专项计划 (BNRC&YX201411)

王润,女,河北衡水人,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马亮 (通讯作者),男,黑龙江鸡西人,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供需乡镇供给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