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财政稳定性影响的定量解析
黄春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人口结构的一个长期特征。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逐步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与老化,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社会产出的减少,减少政府税源。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持续增加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责任。人口老龄化会对我国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和支出义务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带来财政风险。本文在确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财政风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调整人口政策、多元化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等措施,以积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风险。
人口老龄化;财政风险;老年人口抚养比
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状况属于“未富先老”。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等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养老服务、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与老龄化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会加重财政支出负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势必要做出相应调整。在现有人口和财税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增长过快的政府支出是引发财政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并明确人口老龄化与我国财政风险之间的关系。
1.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非常快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8%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进程较快。国际上通常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界定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7%,深度老龄化的标准为14%,超级老龄化的标准为20%。按照这一标准,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相关数据,我国在2000年左右迈进老龄化社会,在2020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在2030年之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我国老龄化进程会超过美国,2050年之后会超过英国,并逐渐超过法国和加拿大,逐渐接近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和德国(见表1)。
表1 中国与其他国家老龄化变动情况(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少子化、高龄化是伴随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
根据人口学统计,将一个社会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判断社会进入少子化的标准:比例在18%-20%,为少子化;比例在15%-18%,为严重少子化;比例在15%以下,属于超少子化。自1982年开始我国0至14岁的人口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2013年中国0-14岁人口占比仅为16.4%,属于严重少子化社会。从各地区来看,2013年我国31个省区中有24个省区处于少子化人口结构。其中,10个省市为超少子化,9个省市为严重少子化。与此同时,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也将由目前的2100万增加到2050年的1.04亿,高龄老人人口比重由11.4%上升到22.3%①《人民日报》2012-04-24 第19 版。。
3.从发展趋势看,老龄化将是我国人口结构的长期特征
在现有人口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的老龄化特征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我国人口比重将会持续上升,0-14岁人口比重一直下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将由2010年不到10%的比例增长到2050年的30.8%。由于人口增长率和0-1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导致我国在此期间的劳动年龄人口 (15-64岁)比重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0年占总人口74.5%下降到2050年的56.7%。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抚养比会进一步提高。而少子化预示着未来社会劳动力供给将进一步减少,老年抚养比也随之进一步上升,这样会使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和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老龄化又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一般而言,财政风险是指在未来某时点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1]。可能引发财政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减少,一类是由于政府要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增加[2-4]。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会使得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化,引起人口资本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社会产出减少,降低政府税收收入;另一方面,不断加深的老龄化会增加政府在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老年人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老龄化可能导致财政风险(见图1)。
1.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
图1 人口老龄化与财政风险关系图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5]。在这个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L、K分别表示一国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该国总产出可以表示为Y。当一国技术水平以及资本投入量保持不变时,劳动投入量成为影响社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如果劳动投入量减少,则社会总产出也将下降。
首先,我们暂时忽略老龄化对劳动力投入质量的影响,且假定劳动参与率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保持不变,那么,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可以视为劳动投入的变化。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195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约为7%②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64岁人口。,201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约为11%。人口结构在短期内的不可调整性,预计203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29%,2050年将上升至54%。2010年我国少年抚养比约为27%,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预测少年抚养比到2050年将降至22%。少子化预示着未来劳动人口的减少。1950-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稳步增长,预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6年左右达到高峰。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由2016年的最高值71%下降到2050年的60%以下(见图2)。根据上述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也将导致总产出Y的下降。
图2 1950—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趋势图
实际上,劳动投入的质量与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劳动参与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现有人口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同时也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影响劳动力质量。按照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及以上的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人口。因此,我们可以将劳动年龄人口按年龄分为青年劳动力(15-29岁)、中年劳动力(30-44岁)和老年劳动力(45-64岁)。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呈现出了不断老化的趋势。1950-2010年间,我国青年劳动力、中年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处于稳步增长趋势。2011年我国青年劳动力、中年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人数基本达到一致。在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影响下,2011年之后我国劳动力结构会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老年劳动力超过中青年劳动力,并在2020年之后保持比较稳定的趋势。而青年劳动力和中年劳动力将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是三种劳动力中数量最少的,因此可以推测劳动力老化的程度会持续更长时间。
劳动力老化导致劳动力质量下降,进而会对社会总产出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来说,中年劳动力劳动产出率最高,青年及老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6]。现用三种方案来模拟2011—2050年我国劳动力的总产出率。在三种方案中,假设中年劳动力的劳动产出率均为100个单位,青年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的劳动产出率在方案一、二、三中分别为40和60个单位、40和70个单位以及50和70个单位。按照假设并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中的相关数据,测算出的我国劳动力产出率见表2。
图3 1950—2050年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图
表2 2011—2050年我国劳动力产出率测算
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案,劳动产出率都会随着劳动力老化而有所下降。而劳动产出率的下降,势必会带来社会产出的下降。考虑到劳动力本身并不代表着一定会参加劳动,因此,我们在劳动力老化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劳动参与率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根据LABORSTA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参与率1995—2020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我国的总劳动参与率约为78.5%,2005年的劳动参与率为 75.3%,预测 2015年为 73.1%,2020年约为71.4%。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再加上劳动参与率的不断下降,势必会给社会总产出带来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包括资产存量和收入流量。前者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国有企业等资产,后者主要以税收和收费两种收入形式存在。而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会对政府所拥有的收入流量产生影响。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90%左右的财政收入均来自于税收收入,而社会产出是税收收入的基础。由上述分析可知,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的加深会导致劳动力老化,影响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的加速将会降低我国劳动产出率,进而减少我国社会产出。因此,老龄化的加深无疑会通过税收来降低我国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
2.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会增加政府的支出责任
社会保障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一般来讲,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三部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7]。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会直接增加我国公共养老基金的压力,对我国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提出更大的挑战,从而导致我国政府支付责任的提高。
(1)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政府的养老保障压力
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我国政府在城镇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通过改变赡养比来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赡养比主要是指领取社保基金人口与缴纳社保基金人口之比,这一比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会产生重要影响。当该比率较低时,说明该制度下缴费者多于领取者,从而形成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当该比率较高时,表明领取者相对增加,会逐步形成收入少于支出的情况[8]。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的有关数据,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9.7%,而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当时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8%。而2011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71.5%,而2050年该比例约为56.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保持现有人口等政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未来4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赡养比会不断下降,且很有可能下降为2∶1以下,即两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领取养老金者。老龄化加深带来的赡养比下降意味着依靠在职职工不到20%的工资收入所积累的养老基金收入会远不足以支付约占领取养老金者工资收入60%的养老基金支出。
养老基金缺口问题会在老龄化加深的社会条件下更为凸显。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进行了各种测算。世界银行和财政部合作的测算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债务的课题数据显示,以1997年为基准,从2001年到2075年,我国养老金的隐性负债规模约为13万亿元。国务院《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课题研究显示,以1997年为评估时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债务最低约为1.8万亿元,最高约为11.9万亿元。考虑到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将会迅速扩大。
当前,我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补助的规模越来越大(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2003—2010年我国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的财政补贴占各年基金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了15%,且各年该项财政补贴占当年我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约为2.3%。根据前述的养老基金缺口的测算,我们按照7万亿元来推算我国养老基金积累的压力以及政府需要补贴的压力。假设2011—2050年我国养老基金缺口为7万亿元,2011年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结余约为1.95万亿元也用作弥补缺口,则我国养老基金仍存在约5万亿元缺口。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抚养比将在2020年达到约20%,老龄化对于养老基金缺口的影响将加速,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在2011—2020年内积累5万亿基金缺口以防止老龄化对养老基金产生更大的影响。那么,我们需要平均每年积累5000亿元。按照我国政府2003—2010年每年对养老基金收入进行15%的补贴计算,政府还需要每年再额外补贴750亿,这无疑会增加政府的支出责任。
表3 2003—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及财政补贴 单位:亿元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投向农村基本养老支出的压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不断推广与完善增加了政府的支出责任。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2011年底参保人数已达到3.26亿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并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55元。制度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制度规划在2020年之前,要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乡村60岁及以上人口扣除领取离退休金、养老金的人口数约为8686万人,那么实现农村全覆盖则政府需要每年支付的补贴约为47.8(0.8686×55)亿元。
考虑到新农保要求累计缴费达15年方可领取养老金,据此推测2010年处于50-60岁的农村老年人参保率会很低,假设这部分老年人参保率为20%。则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时,我国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增至约8747.4万人。按照2009年乡村60岁及以上人口领取离退休金、养老金的比例进行推算,2020年我国没有参加新农保且符合领取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人数约为1.57亿。若基础养老金仍为55元,则政府需要支付的财政责任约为86.4亿元,这部分支出是没有新农保基金收入作为支撑的。如果人的预期寿命为75岁,则这部分没有基金收入作为支撑的财政补贴至少要持续到2035年。
此外,我国还有对80岁以上老人给予高龄津贴的政策。根据郑功成主编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按两种方案进行预测,第一种方案预测农村高龄津贴自2010年至2030年平均为18.3亿元,第二种方案预测农村高龄津贴自2010年到2030年平均为32.3亿元。我国老龄化到了2030年之后会迅速加深,因此这一财政津贴的数额会继续增加。粗略估算,我国政府对农村没有养老基金收入作为支撑而需要进行的养老保障的财政支出责任,按最高预测方案估测,在2010年约为80.1亿元(47.8+32.3),到2020年则增长为118.7亿元 (86.4+32.3)。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也会大大增加我国政府在农村养老支出方面的责任。
(2)人口老龄化加重政府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压力
目前来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基本平衡,收入略大于支出。但不断加重的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会减少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因此,在现有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出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可能性非常大。
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而退休人员不再缴费,享受与在职职工同样的医疗保障待遇。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劳动年龄人口会不断下降,因此,缴费人口会不断缩减,从而使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会增加政府基本医疗保险金支出。仅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看,该制度规定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120元,其余440元由政府补助。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2011年我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约为6.73%,到2030年该比重约为13.16%,到2050年该比重约为24.66%。随着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迅速提高的人口老龄化将会大大增加我国政府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补助支出。根据黄丁全《医事法》中的调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年患病率为39.2%,约为年轻人的6.5倍。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研究分析得出,60岁以上参保群体已成为当前“现收现付”制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最主要负担群体[9]。而退休人员不再缴费的政策使得60岁以上群体巨额医疗费用支出缺乏可持续性的来源。现有政策不进行调整的前提下,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医疗保险基金造成更加巨大的压力。
(3)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压力
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000多万,城乡空巢家庭约50%,部分大中城市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因此,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政府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使得构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给我国财政支出带来很大的压力。以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和失能老人社会服务情况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养老床位达4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①数据来源于《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要达到30张。按照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进行推算,要实现这一目标,2015年我国养老床位总数需达到约663万张,比“十一五”末新增340多万张床位,五年新增床位数超过建国60多年床位建设数②民政部门户网站,2011年12月27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问答解读》。。尽管我国各省市对新增床位以及新增床位运营的补贴要求各不相同③例如,天津自2008年起对新增床位一次性补贴2000元,每张床位每年运营补贴600元;重庆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和租建床位给与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分别为4000元和1000元;上海市出台政策对符合建设标准、依规定运营新增养老床位每张补贴5000元等等。,但按照平均水平3000元计算,到2015年我国政府对新增养老床位的补贴大致为73.95亿元,新增床位每年运营补贴约为397.8亿元(按每张床位每年运营补贴600元计算)。此外,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失能老年人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根据《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规划要求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失能老人进行补贴或发放津贴,按照失能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半失能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进行预测,2015年我国失能老人补贴将达到388.80亿元。可以预计随着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各地政府要支付的失能补贴将越来越多,给我国财政支出带来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有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也日渐突出。根据国际经验显示,各国政府在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上多采用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来解决问题。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一般是企业和个人缴费,中央和地方进行财政拨款以对参保人进行补偿。以日本为例,日本自2000年4月1日实施的《护理保险法》制度规定,对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的50%由公费负担,其中中央政府占25%,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占12.5%。如果我国也出台相应政策,加上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上升,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的财政补贴也会给我国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的基础设施与我国老龄化的发展也不相适应。要推进适应老龄化发展的社区养老基础设施以及整个社会养老基础设施,需要对目前一些老年人口较多的城市或者社区进行基础设施改建,这需要地方政府或者国家财政上进行支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养老基础设施的改建也会给我国财政支出带来压力。
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财政风险影响的定量分析
在现有人口政策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会引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化,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社会产出减少,进而减少政府以税收为主的收入流。在政府支出责任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会使得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减少,从而增加财政风险。另一方面,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养老保障支出以及医疗保障支出,使政府所要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增加。在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会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而减少时,老龄化会进一步增加财政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我国部分财政支出增加情况绘制成表4。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老龄化会增加我国政府在社会养老方面、医疗方面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根据相关数据,我们推算出2015年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导致我国财政支出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要增加的支出达到约10529亿元,占我国2012年财政收入的约9%。2011年我国中央政府国内债务余额为71410.80亿元,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支出增加问题对我国财政稳定性的影响将会更加突出。而10529亿元中还没有包含改建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费用、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等费用。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将会给我国财政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表4 人口老龄化引起我国部分财政支出增加
通过确定人口老龄化与财政风险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国防范不断加深的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多种途径弥补老龄化所可能带来的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的减少
(1)加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减缓老龄化进程
在现有人口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势必带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老化,影响社会生产的积累。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调整人口政策,提高我国的低出生率,为以后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降低老龄化,优化劳动人口结构。这一政策的调整见效时间比较长,却是解决我国不断加深的老龄化问题的根本所在。尽管我国现已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较快发展,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也将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是如何延长退休年龄,需要区分工种、职业以及劳动生产率等因素,还要考虑个人意愿等因素。这是我国另外一个亟需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全世界面临老龄化问题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
(2)适当调整税收政策,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以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支出责任增加
我们可以考虑适当调整税收政策,以稳定政府可获得的收入流量,如征收遗产税。还可以调整营业税[10],即一方面减免与老年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保健行业、养老服务行业的营业税,另一方面调高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营业税,使得营业税既可以起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又可以增加税收收入的目的。还可以征收环境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减免老年人相关税费的同时增加税收。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适应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同时还可以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政府不断增加的支出责任。
2.多种途径缓解老龄化给政府带来的不断增加的支出责任
(1)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体系,缓解政府的基本养老支出责任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方式,即现收现付制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和少子化,使得我国赡养比将会不断下降,这样会对现收现付制带来很大的冲击。我国个人账户上的资金也基本用于现收现付,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4859亿,而空账数额达22156亿。这些问题足够说明我国政府面临的养老支出压力的巨大。因此,我们需要寻求多元化的养老机制。可以鼓励企业更多参与到职工养老当中,对于积极配合的企业可以给予财政上的补贴或者税收上的优惠。同时,可以通过保费补贴等方式鼓励个人采用商业养老保险。现在,国际上有“五个支柱”和“三个支柱”等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内容基本上为缴费型养老金、非缴费型养老金、个人储蓄、补充养老保险等。我们可以在现有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保险体系,以缓解我国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防范财政风险。
(2)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缓解政府的基本医疗保障支出压力
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势必会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带来支出压力。我们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减税等方式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加入到我国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开展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对于老年人保健、护理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互助互惠的医疗保障体系。这样,个人和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以满足自身的医疗需要。同时,多渠道、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可以缓解我国政府的基本医疗保障支出压力。
(3)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社会服务体系构建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必须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除了财政补贴、专项转移支付以及福利彩票收益的资金来源以外,我们可以提倡慈善事业等社会力量也参与到老年基础设施改建、养老机构筹建等工作当中,调动全社会力量来尽快构建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缓解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
[1]刘尚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5):23-31.
[2]单大栋,袁庆海,潘虹.当前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5(8):18-21.
[3]胡锋,贺晋兵.我国财政风险形成原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5):19-26.
[4]吴俊培,张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财政风险[J].财贸经济,2012(1):10-16.
[5]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增刊:54-56.
[6]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59.
[7]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65-304.
[8]刘尚希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测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8):3-58.
[9]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9-212.
[10]UNDP《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2(4):10-1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Ageing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in China
HUANG Chun-yua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29)
Ageing of population is an advantage of demographic structure in China.Ageing level will cause labor population be fewer and older,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government revenue will decline.At the same time,ageing level will increase more pressure on social pension and medical security.Therefore,ageing of population has effects on the common resource and public expenditure which may cause financial risks.This paper will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ing and financial risk,then giv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such as population policy adjustment,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service system of the old and so on.
Ageing of Population;Financial Risk;the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C92-05
A
1007-0672(2015)02-0013-07
2014-09-23
黄春元,女,天津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