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写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

2015-09-29 04:41:10袁树同
天津人大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时候衣服母亲

袁树同

我的母亲
——写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

袁树同

很少写关于母亲的文字,并不是不爱母亲,而是关于母亲的话题太多太多,以至于无从说起。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妇女,一生没上过学,我长这么大,甚至没有发现母亲写过自己的名字,也很少见她拿过笔。每想到此,我又为母亲所处的时代悲哀。母亲姐弟二人,排行老大,家庭也很殷实,按当时的条件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因为母亲是女孩,外公执意不让她上学。母亲似乎对此并没有埋怨,也许她认命了老祖宗定的老规矩吧。

我们家世代住在一个文化底蕴很浓厚的古老小集镇上。母亲十九岁时嫁给父亲,父亲大她十岁。听隔壁的老人说,母亲年轻时非常漂亮,做事雷厉风行,为人爽快热情,乐于助人,且有一手漂亮的家务和针线活,很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对母亲年轻时的记忆已经很淡薄了,那时年纪小,记不得很多事,自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是齐耳短发的发型没改变过。留在我心底印像最深的却是母亲的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那是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看到的,大概那时母亲还没结婚吧。照片上的母亲扎着一对大辨子,又粗又长,足足及腰,脖子上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干净利落,温柔如水。

可能受父亲文化气质的影响,母亲虽不识字,但气质非常好,加上她整洁合体的装束,端庄文雅的举止,白净修长的外表,再配戴上一副眼镜,越发使她高贵漂亮,以至许多人都把她当成退休老教授了。

母亲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每到冬季,母亲早早就为我们做好准备,做那种最有农村特色的布底棉鞋。我知道那要费很多功夫的,真可谓千针万线,尽管不是那么美观,但却最温暖。母亲还会纳鞋垫,看着不怎么起眼的花儿鸟儿的,一经母亲的手,也变得生动起来,象一件件完美无缺的工艺品,让人都不忍心踩在脚下。

母亲很疼爱我们,我们一直在她的心中,是她永远的牵挂,尽其所能地让我们吃饱穿暖。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衣服很少,我经常穿哥哥、姐姐们的衣服,就是老家人经常讲的“拾剩”。母亲总是把这些衣服洗净补好,然后在不亮的油灯下挑灯夜战,把这些衣服改制成适合我们穿的。再就是,那时我们换洗的衣服少,每到夏天时,母亲每天晚上都要把我们的衣服连夜拿到水边洗干净,晾起来,我们早上起来总能穿上干净的衣服。所以,在那个都不富裕的年代里,我们兄弟姐妹总是穿得整齐、干净、合体,令同伴们羡慕。还有就是小时候老家的冬天很冷,早晨我们都不愿意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穿上那冰凉的棉衣,母亲就抱来柴火,把我们的棉衣一个一个烤热,再一个一个给我们穿上。有一次我病了,肚子疼得厉害,母亲收工回家后,顾不上休息,背着我就往街里的诊所跑去,当时怎么询医问药已全然不记,只记得我扒在母亲的肩头,看着母亲的满头大汗,没有想到母亲的辛苦,只是觉得好舒服,好温暖,甚至连疼痛也不那么重了。

我小时候上学很艰苦,尤其在上高中时,学校要求住校。可我当时知道家里境况不好,没有过多的钱和粮食让我住校,因而每天我都坚持回家吃饭,学校离家有七、八里呢。一次我冒着烈日从学校回家,母亲看到我被太阳晒得黑红、满头大汗的样儿,紧紧把我搂在怀里,眼泪扑簌簌直流,疼爱之情无法言表。当晚母亲就到舅舅家借来钱粮要我住到学校,坚决不让我再来回奔跑。那情那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永远难以忘怀。

我们最爱吃的当属母亲包的粽子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是早早地去乡下采来苇叶,洗净煮好待用,而又从不要我们插手,总是自己不厌其烦地做着那一切,而且脸上总是挂着幸福满足的神情。母亲还有个习惯,就是在端午节没到之前就先包一次给我们吃,好像怕我们等不及似的。现在超市里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却总感觉没母亲的粽子那么香,那么原汁原味。就象母亲的爱,不加任何的修饰,却总是那样浓,那样烈……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每天都是天没亮就起床了,清扫庭院,整理家务,招呼我们起床,为全家做好早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可母亲从没有睡过头耽误起床。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多,年年粮食不够吃,日子很艰难。母亲就想方设法地改善生活,弥补粮食的不足。她一方面在有限的自留地的边上种上豆角、南瓜,另一方面全面开发利用房前屋后不大的菜园,种上各种时令瓜果蔬菜,用母亲的话说:粮不够,菜来凑。所以我们小时候始终没有被饿着。同时,母亲每年都要养上几口猪,既为了卖钱贴补家用,也为了宰杀改善生活。可那个时代,人都没有粮食吃,哪来的饲料养猪呢?母亲就发动全家,在农活空余时间一起打猪草,她自己每晚都熬到很晚为猪儿们准备第二天的食物。我也没有闲着,那时春夏秋的早晨和放晚学时间,都是我放猪或打猪草的时间,这是母亲的规定。在那个全国都饿肚子的时代,我们家在母亲的操持下,生活质量一直很好,邻居们也因此得到不少母亲的接济。

父母一生恩爱如山。长这么大,我从没看到父亲、母亲红过脸、吵过架。以前每到夏季,天气特别炎热,厨房像蒸笼一样,母亲一个人在厨房忙上忙下,汗流如雨,浑身像水洗一样,但坚决不让父亲帮忙。那时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但每天早晨母亲必是想办法为父亲蒸上一个鸡蛋,或是冲上一杯糖水。母亲跟我们说,父亲是顶梁柱,身体必须好,不能让他倒下。可我们知道那是母亲对父亲浓浓的爱的流露。父亲对母亲也是疼爱有加,我从没见父亲对母亲瞪过眼、动过粗,相反,经常在晚饭后,在母亲忙碌的身边,父亲操琴演奏,那琴声或抒情、或奔放,如泣如诉,如歌如唱,现在我们才知道那是父亲在为母亲演奏呢。而此时的母亲,尽管在不停地忙碌着,但我们感到母亲的内心是愉快而幸福的。文革时,父亲遭到极不公平的野蛮待遇,一度曾产生轻生念头。母亲坚定地站在父亲身边,不离不弃,以坚定的爱和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以妻子的无私大爱和体贴温柔,终于溶化了父亲坚冰的心。真是患难见真情啊。在父亲后来的诗词集里,父亲为母亲写了很多诗篇。那些诗篇里溶进了父亲对母亲的太深、太深的情和爱,让我们感动!

就在父母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平时母亲是最脆弱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总爱抹眼泪,而今却表现得很坚强,她知道,没有了父亲,她就是这个家的脊梁,那年母亲66岁。

送走父亲之后,她很少在我们面前流泪。而我知道,母亲想父亲时,都是在背后偷偷掉眼泪,我们平时都不敢碰触她那根最敏感的神经。母亲现在80岁,她经常在我们面前说:“要是你爸爸还活着,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就是爬也要爬到他的身边”。这句话,一直让我震撼,也让我感动。因为我知道母亲想父亲想得有多苦,心里有多孤独,是多么地离不开父亲。尽管我们现在尽可能满足母亲的一切,让她生活得舒心一些再舒心一些,但这些优越的生活条件,又怎么可能代替父亲呢?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时光荏苒。如今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岁月的痕迹无情地刻在了母亲的脸上。此刻,我只想对您说:母亲,我们不需要您再为我们做什么,只要您健康快乐!您的健康快乐,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乐!

母亲不识字,也不会看到这些文字的。但母亲与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她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她老人家的最深厚的祝福!

猜你喜欢
小时候衣服母亲
小时候
黄河之声(2018年7期)2018-06-08 16:38:48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好想回到小时候
哲思2.0(2017年6期)2017-09-03 08:43:31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8
小衣服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放生衣服
少年科学(2015年11期)2015-12-08 04:12:42
强取人衣服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