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旺 赵永军(.吕梁学院体育系 山西吕梁 033000;.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究①
——以吕梁学院为例
高兴旺1赵永军2
(1.吕梁学院体育系山西吕梁033000;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新建高等本科院校,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本研究拟以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吕梁学院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同类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突出矛盾所在,并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多校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为同类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新建本科院校 体育文化 对策 吕梁学院
校园体育文化是反应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1],是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师生员工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包括体育精神、价值观念、道德、制度、行为等内容[2]。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情感、兴趣、态度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发现和解决各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并促进各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融合已成为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课题。
表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调查一览
表2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一览
表3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一览
1.1文献资料法
作者查阅了中国知网中体育类等刊物有关学校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的文章135篇,论著等21部。
1.2调查法
根据顾春先[3]等提出的校园体育文化的4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设计吕梁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学生调查问卷,并请专家进行了效度评价,然后分别对吕梁学院三个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96.5%。
1.3数理统计法
用SPSS软件包和EXCEL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体育设施、场地布局、体育雕塑、体育建筑等基础设施,它为校园体育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直接反映某一区域校园体育的发展水平,是校园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物质文化基础。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4]的要求,各校区必须有一块400米标准田径场,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校区各有一块田径场,但都为土场地,未达到《目录》要求。各校区数量较多的篮球场、乒乓球场生均比也严重失衡,且在学生中普遍受欢迎的羽毛球场、舞蹈房等的配备也极为有限。因此,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已成为限制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这也符合对学生的调查,只有不到2%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非常满意。另外,三个校区都没有作为体育物质文化重要内容的体育雕塑和体育建筑,也即说明各校区均缺乏一定的固有体育文化载体[5]。
2.2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
校园体育制度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的推手与保障,是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显性文件。由表2可以看出,在11项体育制度中,只有“体育教师工作守则”、“体育课堂常规”、“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规章制度”四项较为完善,且执行情况良好,其余各项制度均没有或处于起草阶段,这也表明现有体育制度还停留在服务传统教学模式上,且在具体实施中存在校区间的脱节、交流不够现象。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教职工的奖励制度及健身管理办法的缺失,使教职工本身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减少,更难引领学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2.3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学生主体长期培养出来的对体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集中反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学生采用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观念及态度、体育口号、标志性体育人物等。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校区的学生体育观念及态度基本正确,且各校区间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对体育增进健康的认识,三个校区分别有91.2%、88.7%、86.4%的学生认同,但体育对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的影响只有少部分同学持肯定态度(均未超过50%),而体育对智力的影响,三个校区也只有刚过半数的学生认同,分别是56.8%、58.7%、59.2%。以上数据标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体育的本质功能,但对体育功能外延的认识仍然不够,仍处于低层次的认知,因此学生的体育观念还有待改善和提高。同时,三个校区中只有东校区有较为固定的体育口号及宣传条幅,且三个校区均无有影响的体育人物,这也凸显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缺乏与空洞。
3.1根据校区特点,完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物质”先行。多校区体育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和平衡各校区体育文化的载体,加大力度新建体育场馆的同时,合理布局,注意各校区间的体育资源均衡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新建体育设施应全方位考虑,包括特色体育建筑、体育宣传设施、体育雕像、体育书籍等。体育建筑及场地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综合考虑,如吕梁学院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工科院校,所以可以考虑多修建男生使用频率更高的三大球场地,同时也可以根据地方特色体育修建相应场馆等。体育书籍也是重要的体育物质文化,各校区应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实现图书异地借还等便利措施。同时,体育文化类书籍和体育科研类书籍应齐头并进,这有助于师生了解当前体育趋势及热点问题。其次,各校区体育场地、设施本身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体育设施场地时应集思广益、合理设计,使其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与美观并重,提升文化品位,彰显个性特色,如在体育管、健身房可以悬挂体育明星画像及体育格言等[6]。最后,利用网络载体建设多校区和谐体育文化。因各校区有较大的空间距离,组织开展全校性体育活动,在人员、经费、交通、时间等方面受限,所以,可以建立体育网页,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使网络成为各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新视角。
3.2统一思想,建立健全长效体育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在忙于学校合并及新校区建设的基础上,需将体育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健全相应体育制度保障各校区校园体育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建立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校园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具体做法有:一、举办体育文化节。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体育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能融合体育知识、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游戏、体育摄影、体育绘画等相关体育活动为一体,能够吸引师生主动参与,融合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使师生在参与过程中享受体育文化凝聚和激励的力量[7]。二、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同时,建立体育俱乐部制度,利用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俱乐部的教练或助教,有助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能有效解决体育教师短缺等现实问题,因此建立体育俱乐部对各校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突破时空限制,塑造特色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学校一切体育相关活动的内涵的凝练与升华,是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气质所在,它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文化积累,是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发展过程。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需要突破两个局限。首先,时间局限。新建本科院校要构建适合自己办学定位的新型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就必须与原有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厘清”关系,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原有校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融进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着眼于未来,在传承中创新,在结果中凝练,形成新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其次,空间局限。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是将原有各校区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等简单的叠加,更不是完全的抛弃,而是自我扬弃,“整合-重构”的过程。整合即指在正视各校区体育精神文化的差异性,探索其精华与共性,通过交流所辖差距。重构即指在吸取各校区体育精神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构建各校区统一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克服以上局限的具体做法有:除严格执行体育文化节、运动、各单项体育比赛等体育制度外,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体育主页、出版体育报、统一规划体育标语、通过自有媒体转播体育比赛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重构师生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1]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98-200.
[2]严德一.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37):16-18.
[3]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9-22.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厅[200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273/201001/80792.html.
[5]梁培根,蒋琴华.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192-196.
[6]刘相林.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6 (4):65-67.
[7]李喜来.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5):22-23.
G80
A
2095-2813(2015)01(b)-0092-03
吕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YB201311.
高兴旺(1968,9—),男,山西吕梁人,副教授,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赵永军(1985—),男,山西长治人,讲师,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主要从事运动与适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