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银川
【关键词】 寄宿制;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056—01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被称作“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数学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因家长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在性格、行为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学习状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就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策略作以简单分析。
一、加强心理疏导,发挥数学趣味性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与心理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和发展情况,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也要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数学趣味性,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这些学生表演和展示的机会,并且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让这些学生乐学爱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 认真备课。在教材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难易适中,能够让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材施教,对学优生设置有难度的问题,拓宽他们的思维,拔高他们的能力;对学困生则侧重基础知识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打下牢固的基础,循序渐进,慢慢进步。
2. 加强学生自学。在自学时,教师要出示明确的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自学例题,在自己亲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理解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请教同学,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习惯等特点合理分组,学习时对具有探究性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时,学生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对小组同学的发言要做好记录,最后进行问题归纳整理,总结出解题的最佳思路和最优方法。对学习内容没掌握的学生,发挥学优生优势,采用“兵教兵”学习方式,为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1. 巧妙引入。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巧设导语,巧设问题,诱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2. 加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知的具体活动当中,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引导学生乐学爱学。
3. 创设活动情境。在数学课堂巧设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可以避免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实现生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达到共同掌握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1. 自学质疑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能够根据自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正确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善于探索、思考、质疑。
2. 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听课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保证。小学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教师教态要大方自然,和蔼可亲,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和鼓励性,用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抓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避免讲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厌倦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
3. 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成功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究,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对于不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要中肯评价,不能随意批评,以防打击学习积极性。
4. 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堂上,对所学知识全部掌握是困难的,课后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理解巩固。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告诉我们,新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最多,时间久了,再复习要花很多工夫,这就要求学生要及时复习。因此,当天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课后还要及时再复习,绝不能只把老师布置的书写作业做完了事,要抓紧时间及时复习、巩固,才能不断强化,加强记忆。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