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霞
【关键词】 德育;整体规划;课堂教学;活
动;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20—01
青少年是祖国的前途和未来,要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已时不我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本文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谈一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学校德育的创新点、提升点,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基础道德的教育。要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整体规划、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以加强组织领导为根本保障,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充满着矛盾,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处于不成熟状态,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方面虽很强,却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为基本前提,要依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人的使命。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感受成长与责任。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育人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之一。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动手实践和活动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识;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要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作用,统筹制定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求知上进的品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突出生态文明教育,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或书写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报、走廊、广播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法治、文明、诚信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体现主流意识和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学校通过校园局域网建设网络德育模块,加强绿色网络建设,宣传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依法使用网络意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组织以“中国梦”“三爱”“三节”为主题的微视频创作展示,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团结广大师生,形成良好互动。
总之, 学校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