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教学实践

2015-09-26 07:25马冬妮
音乐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指法谱例奏鸣曲

文/刘 柳 马冬妮

谈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教学实践

文/刘 柳 马冬妮

内容提要

本文从钢琴实践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在读谱与背谱、速度与节拍节奏以及踏板与指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更为充实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内容。

吉纳斯特拉 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 实践分析

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是20世纪阿根廷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以独特而新颖的创作理论,将现代与传统,表现主义与民族主义风格相融合,使和声语汇及节奏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这不仅在现代钢琴音乐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当今钢琴演奏及实践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钢琴实践是一项以提高读谱、视谱、弹奏技巧、理论分析和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审美等各方面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在这里,以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学习与演奏为例,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读谱、背谱的技巧

在学习和演奏《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曲体结构,初步掌握作品的基本风格,还应注意谱号、调号、节拍、节奏和速度,以及音高、时值、表情记号的变化。

在这首奏鸣曲中,节拍的变化尤为频繁,如:第一乐章音乐始终在3/4、2/4、8/8、6/8、5/8、9/8等节拍中进行,使音乐在节奏重音不断变化中前行,生动体现了热情似火的音乐风格。第三乐章音乐由5/4发展至2/2,并在音乐主题的再现处回到5/4,12/4,并结束于5/4节拍。在谱号变换方面,这一作品的四个乐章均有体现,最容易被忽略的有:第一乐章第9小节和第20小节处,在读谱、视奏的过程中经常将已经更换为低音谱表的音符,习惯性地按高音谱表的音符来弹奏。

而关于背谱演奏,在钢琴演奏与实践中,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由于在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中,作曲家已经打破传统音乐的思维,将民族音乐语汇注入到作品中,这使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旋律等产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出现了个性化的不协和的音乐风格,这为背谱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更为准确完整地背谱,关于《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主要运用分析记忆法、运动记忆法、听觉记忆法三种方法进行背谱。

分析记忆法是指在确定音乐作品体裁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进行深入透析,根据这些音乐的框架进行记忆。如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与再现部处出现调性复合;而在展开部中,可以根据对调性、乐句及音乐材料划分进行记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背谱的质量,避免前后内容的混淆(见谱例1)。

谱例1:《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运动记忆法指的是一首钢琴作品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后,手指和大脑的运动神经下意识地做出连续的动作,这种方法属于惯性思维的记忆法。音乐被称为具有连贯性的时间艺术,在演奏的过程中是允许停顿思考的,因而,我们在背谱演奏急板乐章时首要解决的是指法的合理设定问题,以避免惯性动作紊乱导致忘谱。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和第四乐章都是属于急板的无穷动的,旋律性较弱的乐章。我在背谱的过程中,经常利用一些辅助手段,如:手指在键盘中位置的记忆,这需要在识谱阶段就养成固定每一音组的位置并合理指定指法的练琴的好习惯(见谱例2)。

谱例2:《第一钢琴奏鸣曲》

听觉记忆法以音响效果为主,通过对乐曲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所产生的音响进行强化记忆,适用于第三乐章。这一乐章的音乐主题,源于克里奥人的吉他定弦音(E—A—d—g—b—e1),吉纳斯特拉运用了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创作手法及阿根廷的五声音阶对这些音组重新进行排列,使音乐的民族特征更为突出(见谱例3);在B段中,作曲家打破了原来的音高等组织规律,使旋律具有复调对位的特点,也体现了十二音的创作模式。在音乐发展至第30小节处,便可根据高音谱表中的八度音进行旋律性的记忆,同时要记住低音谱表中的音型(见谱例4)。

谱例3:《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谱例4:《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整首奏鸣曲中背谱难度较大的一个乐章,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大量地听唱片,学习、理解并熟知音乐的处理及弹奏提示,如:可利用时值的变化、乐句的结构变化进行记忆,以加强内心听觉的记忆。

2.速度、节拍节奏的变化

节奏的精确度,在钢琴演奏与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时,要认真查阅每一个乐章的速度标记,并且对每一个速度标记,以及它们所要求的速度范围,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弹奏技术等方面限制的因素,对作曲家标记的原速度进行合理的调节,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内容(表1-1)。即便在音乐中出现很多表情记号,也要保持速度的统一。为了稳定稳固心里节奏,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运用节拍器来控制。

表1-1:

此外,关于作品中出现的rubato和passione的处理,两者均为自由的速度标记,但后者所表达的是热情、冲动的音乐情绪。当这两个术语出现在作品中,如:第三乐章第34小节,同时出现的rubato和con passione,在速度、力度上应遵循前紧后松、先快后慢,音量伴有渐强趋势的处理原则(见谱例5)。

谱例5:《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外,在吉纳斯特拉的奏鸣曲中最常见的是节拍的频繁变化,这为作品在速度与节奏的统一性带来很大的困扰。为了不破坏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当节拍有所改变时,应从乐谱中找出前后两段的共同点来衔接,如:分解节拍,分解音的时值等。

2.1关于三连音的练习

弹奏连音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应始终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即节奏的均衡。其中,以四分音符构成的三连音最难掌握节奏,在弹奏时很容易将第三个音弹得快又短,从而造成节奏不准确,向前追赶向前冲刺的现象。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每一个音的时值进行分解,由慢到快,熟悉三连音弹奏的时间比例,再将其带入正确的节拍进行弹奏(见谱例6)。

谱例6:《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2.2关于复节奏的练习

复节奏是指不能按正常节奏比例来计算音的时值,并且演奏时在时间顺序上以交错的方式为主的节奏型,如:三对二,三对八等,这在第三乐章中经常出现。在弹奏时,首先应该精确计算双手在节奏上的对应点,并在一定的节奏框架内根据各自的节奏韵律做自由的处理(见谱例7)。

谱例7:《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3.踏板、指法的设定

在钢琴演奏与学习的过程中,另一个衡量演奏者是否具备独立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的标准是踏板的运用,踏板的正确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改变音色,并使声部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还可以成为判断音乐风格的标志。

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而,对音响共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加贴近作曲家所追求的音色音响及音乐风格,笔者在《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中运用了以下几种踏板的踩踏方法:

切分踏板是指弹奏两个不在同一和声范畴的和弦,在不遗留第一个和弦音的同时,要将两个和弦无缝隙地连接好。如第一乐章第1—4小节、122—126小节、200—204小节中的踏板,在和弦较快速度地变换时,随着音乐向上的进行,音量也随之渐强、音质变厚,在这里除了要求尽量利用手指连接每一个音符,切分踏板也起到了丰富音质的作用。

在弹奏琶音组时,为了明确每组的第一个八度的最高音或最低音,如:第一乐章第47—49小节和第101—105小节中出现的八度音和右手跟进的十六分音符,要在每次弹奏八度音及每组十六分音符中的第一个音后迅速更换新踏板。另外,第三乐章的踏板运用法是这首奏鸣曲中最有难度的,即手指踏板。运用这种踏板法,主要为了保持一些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音。如:第三乐章第7小节、第16小节,都是利用这个踩踏的技巧取得了特殊的音响效果。

非连音的踏板适用于第四乐章,声音短促有力并厚重。在四分音符隐伏旋律上,踏板的踩踏时间需要略长一些,以作为重音的处理,明晰旋律线条(见谱例8)。而在第60小节中,为了取得丰满的音响效果,需要在两个连续的八度和弦上使用同一个踏板,也就是说,弹奏第一个八分音符的瞬间立即使用踏板,直至第二个十六分音符弹奏完成。

谱例8:《第一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吉纳斯特拉在《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中,对演奏者提出的另一个新的要求是,在这些固定音型的进行中力求模糊的、朦胧的、神秘的色彩。因此,我在演奏时特别注意倾听,在制音踏板与弱音踏板的配合踩踏后获得的色彩效果(见谱例9)。

谱例9:《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除此之外,关于指法的设定,也是演奏者诠释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每个人手的特性,正确设定并运用指法,可以更为准确、流畅、完整地弹奏作品。钢琴的指法设定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顺指、转指、双六度指法等运用的设定。

顺指指法即自然位置的指法,一般多用于音阶和琶音的弹奏之中,其规律为:右手123—1234—12345,左手321—4321 —54321。在第一乐章第102—103小节,第四乐章第1—4小节的音阶弹奏中,我们可以将四个音或三个音划分为一组,并加重每一组第一个音的弹奏力度,与三拍子的律动取得一致。第二乐章第1—4小节,双手弹奏的是短琶音,这一琶音的构成是三个音为一组,在稳定弹奏位置的同时,手指要做到自然的伸展动作,结合隐伏旋律的走向(D—bE—E—F—#C音),左手的5指和右手的1指在松弛的弹奏下去后配合手腕平稳的动作将力度移至左手的1指和右手的5指(见谱例10)。

谱例10:《第一钢琴奏鸣曲》

转指指法是指弹奏五音范围以外,通过穿指的方法来完成的。在谱例11中,左手1指要从2、3、4、5指音下穿过,弹奏时首先要固定转指后每一组音的位置,手腕保持横向平稳的运动,对1指转指动作进行单独的分解练习,以避免重音的出现。

谱例11:《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此外,在弹奏双三度、双六度时,仍然注意尽量避免四指和五指弹奏黑键或强音。在《哈农钢琴练指法》中,我们可以得知,双三度右手弹奏基本的指法为 或 ,双六度是 。在《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弹奏的情况,将这一基本指法的设定进行合理的调整,重新组合并运用。(见谱例12)。

谱例12:《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以上是笔者对《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的教学实践分析,虽然《第一钢琴奏鸣曲》体现出浓厚的现代音响的特点,但在体裁的运用方面,吉纳斯特拉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奏鸣曲体裁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欧洲传统音乐对作曲家在创作方面所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1]樊禾心著.《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美]约瑟夫·班诺维茨著,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1993

[3][英]肯尼迪·布林恩著,唐奇竟等译.《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霍 闽)

刘柳(1981年— )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马冬妮(1963年— )女,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指法谱例奏鸣曲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手机上的奏鸣曲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春天的奏鸣曲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饥饿奏鸣曲
浅谈钢琴音阶的指法研究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