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凤 曾锦标
摘 要:中职艺术学校学业不良群体的自我概念现象是现阶段高校学生自我概念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意识、人格发展、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该文针对中等艺术学校学业不良群体的自我概念问题,采取给予学业不良学生适当的期望,激发成就动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经常性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多元评价;开展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进行教学改进,以此提高中等艺术学校学业不良群体的自我概念水平。
关键词:中职艺术生 学业不良群体 自我概念 学业自我 补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51-02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能力、价值等方面的知觉和评价。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所向往的目标。中职艺术生是一个综合了中学生、艺术生、中职生特点的经常出现学习困难和问题行为的特殊群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艺术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行为均与其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该文采用Marsh等人在1984年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SDQ—II)”(经陈国鹏等人修订)来测量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中专部舞蹈、戏剧、音乐共306名学生的自我意识。其结果也表明:中职艺术生在认知技能、社会性心理、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心理尚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面对自己和外界的种种变化时,难以适应,再加上由于过低的学业自我概念、学习环境改变后的不适应以及经济拮据的压力等诸多原因所引起的挫折,极易产生自我概念发展危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补救策略。
1 给予学业不良学生适当的期望,激发成就动机
教学中,我们了解到中职艺术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他们学习失败的状况不尽相同,对失败的体验也不同。有的学生从学习生活伊始便屡屡失败,学习的动机一再遭受挫折,自卑感深重,易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业成就一般,来到中职学校后,逐渐陷入学业不良,对失败的恐惧性较高。对此,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于学业不良学生来说,过难过深的学习内容容易让他们感到对原本低弱的自我概念的威胁而采用自我妨碍策略,最终产生抵制和放弃学习的行为。因此,我们的教学遵从“发展在前,学习在后”的思想,对学业不良学生采用不同学生不同学习任务的策略。
其次,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发展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概念。由于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大多消极,尤其在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方面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让学生发现自己切实存在的长处,使其产生满足感、愉悦感和成功感。如让学业不良学生写三件令自己满意的成功的事,并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最后,增强学业不良学生自我效能感,给予有效的动机支持。如数学课一学生对老师说不会做第四道题,老师并没有放弃学生,而是鼓励说:“我知道你能做其中的一部分,前面三题你都做对了。第4题是相似的,只不过稍难些。你用同一种方式开头,但这里需要一个额外的步骤。想一想前面的三题,然后看看能否解决第4题。一会儿我再回来看看你做的怎样。”由于老师表达了积极适当的期望,给予了学生必要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前面三道题正确、顺利的解答给予肯定,并将前面三道题的成功归因于学生自身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老师的期望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成功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2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
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效果大致归结于四个影响因素: 能力、努力、困难和运气。这四个因素又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可控制性因素与不可控制性因素。不自信的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能力低或者是任务太过于困难等因素,并且更加不自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自我概念。自信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思维好等因素, 即使出现了失误也归因于运气不好、环境不适、身体不佳等外在的因素,可以正确的看待失败,不会影响他们的信心。学业不良学生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外部因素以保护自我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进行重新归因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制性因素,即努力不够或者策略不当。具体步骤为:首先,设计任务,该任务是学生曾经历的过程,其中涉及一个成就情境;其次,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成就目标上,而不要去担心失败;第三,用步骤和思路分析来想办法纠正出现的错误,或另想新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最后,把在成就情境中所出现的错误看成是失败,对这个失败进行归因,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当,或某些信息掌握不够等等。在学生进行归因时,老师给学生引导,提醒学生:你想想,哪一方面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换成怎样的思路可能就对了?是不是应该事先要复习一下?如果这些方面做好了,依据你的能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这样的归因训练,调整了学生心态,让他们积极地去面对失败和挫折,努力地去争取成功,逐渐地摆脱习得性无助感。
3 经常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多元评价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因姆提出了改变自我意识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由周围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评价中主观发展起来的,通过周围人们的行为可以改变自我概念和态度”。肯定的评价可以更有效地改变自我的行为。中职艺术生具有激情、好动、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有除学业不良以外的诸多优势和长处。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学业不良学生的长处,并给予其自我表现的平台。例如在进行非学业性比赛或表演时,尽可能地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成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鼓励他们更努力地进行专业的学习,给他们设计难度适中的作业,并且鼓励他们要有挑战精神和进取精神,逐渐增加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潜能,使积极的自我概念逐步而且全面的发展,彻底消除内心消极和不自信的一面。
4 积极开展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证明,中职学校艺术生学业不良并不是其智力、心理问题,而是教育对策与心理疏导手段的问题。针对中职学校学业不良艺术生,在自我概念的问题上,要重点在学业困惑、青春期困惑、自我知觉的统一、人际关系困惑、心理辅导等五个方面予以应对。
第一是学生的学业适应问题。中职艺术生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氛围、班级风气的好坏。因此,学校从教学整个班级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提稿学习的氛围,增加中流砥柱的作用,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良问题,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正确的自我概念。同时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了解中生成自我评价,帮助一些学生制定改变不良行为的规划,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建立正确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合理的自我结构。
第二是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指导。中职艺术生正处于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阶段,极容易因为沟通不善出现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学中,我们注重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相互学习以及合作的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变化班级内的人员搭配,使学生相互之间都有合作来完成活动任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会赞美和鼓励他人,学会积极的、良好的处理方式;以宽容和相互理解的态度,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其健全的自我观念。
第三是学生的青春期困惑的解答。艺术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加上生理的快速发展,使这一时期是一个性心理问题、爱情问题“萌动”的活跃阶段,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冲动、自卑、悲观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其自我概念水平。为此,我们组织了如:青春私语;敞开你的心扉,畅抒青春情怀;正确认识和愉快接纳自己的身份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以及烦恼产生的根源,学会青春期烦恼和困惑排解的方法,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让学生从性的各个方面(例如心理健康和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他们与异性平等交流的意识,培养女生具有自信、自尊、自爱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男生的社会责任感,掌握释放由于青春期身心变化而带来的压力的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所具有的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是促进中职艺术生自我知觉的和谐统一。培养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勇敢地探究发现自我,将认识和了解自己看作是一个任务和挑战,帮助他们真正地了解并认识生理上的自我和心理上的自我。如生理上的自我认识表现在如身高、长相、体重等方面,心理上的自我认识表现在情绪、感觉、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和感情等,不断加深认识和了解自己,达到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相统一的境界。家长和老师也要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期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追求过高的期望,要正确的了解孩子,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第五是进行适当的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中等艺术学校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为其存在的消极自我概念,导致其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差。为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形成良好且稳固的自我概念,学校教师采用心理辅导以及行为矫正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运用一些相关的矫正手段以及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行为动机。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的信心,让学生们知道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只有打败它们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鼓励他们努力地战胜困难,并在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快乐,形成积极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永红.中职美术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2.
[2]陈国鹏,崔丽娟.自我描述问卷II型在中国的试用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2).
[3]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马锦华.小学生自我概念偏差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5(2):96.
[5]崔晔.幼师生自我概念发展现状及培养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