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5-09-25 20:46夏友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头清平乐村居

夏友军

一、 在点拨中指导学生释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取决于问题情境,而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适时地点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所描述的情境不太理解,我为学生演示了词中所表现的亲热说话的画面,提醒学生:作者辛弃疾当时生活的江西上饶地区的方言为吴音,此时,学生立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在经过合作、交流后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一句的意思和揭示的道理。

二、 在引导中激发学生想象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性的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学生在理解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这对老夫妻正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以此打开学生想象的阀门。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立刻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交流。这时,我又一次要求学生:稍作准备后再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他们的回答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又比如: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文中“相遇”一段,能够较好地表现林冲和洪教头的不同性格特征:林冲谦逊忍让,洪教头高傲自大。我引导学生结合洪教头的语言,想象他们当时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在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之后,还能够很好地把两个人的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

再从“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凸现,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和激发。

三、 在激趣中引导学生创新

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并画出重点句子:“居庸关山势高……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采用竖井开凿法。”接着根据重点内容进行探索和交流,将理解的内容画出简笔画,再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评述他们的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极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探索精神。

四、 在延伸中提升学生内涵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积累,通过对情境和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比较、归纳,自由地进行表达和抒发。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比如熟悉的农村生活、学校的图书室等,去感受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以及生活场景等,使学生逐步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仍以教学《清平乐·村居》为例,在引导学生想象这对老夫妻正在亲热地说些什么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会,大胆地想象。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说得也就更加惟妙惟肖。

教师只有在点拨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细腻的感悟,在正确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在知识的延伸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命力,才会高效。

(作者单位: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教头清平乐村居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村居
清平乐
《村居》高鼎
村居
村居
谁打翻了洪教头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