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翠凤
一、 一次尴尬的教学
因为我参加市里的赛课,有幸获得了一等奖,所以,有机会被派到结对支教的农村小学送教。一路上,我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精细,哪个教学环节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处理……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课堂。
但是,上课不到两分钟,我便有些措手不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出现了让我尴尬的一幕:我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没法实施,看着后面坐着上百位的听课者,我只好硬着头皮,自说自话,自问自答,一节课就像是在唱独角戏一样,四十分钟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漫长。上完课后,我站在走廊上反思教学,迎面走来一位年轻教师,她笑着说:“老师,我喜欢你的课。”我更觉得无地自容。我给上课的学生带来了什么?我给听课的教师带来了什么?年轻教师夸赞的是我的教学设计,但是,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二、 反思和分析
虽然这节课曾经获得专家的首肯,曾经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相同的教学设计,运用到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执教者、同样年龄的学生,却呈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反思其中失败的原因,我觉得在于忽视了对学情的了解。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学习者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他在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情况。我应该把研究学情作为研究教学的起点,应该尽量去了解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们想通过这节课知道什么,他们通过这节课能知道什么,以及我怎么让他们获得相关的知识、情感体验和技能。
在上课前,我应该到班级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明确这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我应该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活动所不知道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然后去预设一下通过这节课教学,所教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它决定学习目标的定位,我觉得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接着,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疑问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想知道些什么,再对其进行整合、筛选,最后,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进行提高。此外,我还应该多多关注学生感到难懂的内容,学生有疑虑的内容,以及易错的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学情分析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我想到了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和谈话法。通过谈话,既掌握了学生的志向,也了解了学生的性格。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许多珍贵的资源是可以通过观察、交谈获得的。教师还可以翻看学生的作业、书上的笔记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这次尴尬的教学,进一步让我认识到,要提高课堂的实效,就要依据学情,把握学生的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作者单位:镇江市实验小学)